中小学美术教师专业“短板”补长策略研究

2013-07-13 02:31郭建源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3年3期
关键词:短板美术培训

郭建源

“一只桶的装水量,取决于最差、最短的那块桶板。”这个古老的“短板理论”正好可以用来说明当前中小学美术教师专业“短板”对于教学的影响。

一、美术教师专业“短板”引发的问题

1.美术教师专业结构存在“短板”

虽然绝大多数中小学美术教师都是美术科班出身,但不少教师原来在美术院校所学的专业本身就存在结构性“短板”,比如原来选修中国画专业的,他们在西画、设计等方面学的就少;同样,选修西画或设计专业的,在国画等其它方面也就比较欠缺。另外,常见“老教师”或在国画或在西画方面技法娴熟,而在运用新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方面却力不从心;“新教师”虽在现代教育技术方面轻车熟路,但在国画、油画等传统绘画方面却稍有欠缺。可见,中小学美术教师专业“短板”是客观存在的。

2.美术教师专业“短板”影响教育教学

由于自身存在专业“短板”,面对新课程背景下多样化的美术教学,有的教师凡碰到自己“短板”的教学内容,由于底气不足,就常常采用蜻蜓点水般的“带过”或干脆直接“跳过”。华东师大钱初熹教授指出:“进入21世纪,我国发达城市的中小学美术课程开始出现新媒体艺术的教学内容,但却遇到不少阻力,推进速度缓慢。其中,美术教师自身缺乏有关新媒体艺术的知识和技能是这一方面教学难于开展的主要原因之一。”[1 ]如此一来,一些优秀的课程资源就这样被闲置、埋没和浪费了,学生也因此缺失了本该属于他们的学习机会。教师的这种消极应付态度,使美术学科滋生并出现了一种“有书无人教”的尴尬状况。对此,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的我们该如何应对?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二、美术教师专业“短板”补长策略

面对美术新课程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为什么有的教师会选择简单的“带过”或“跳过”呢?其实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教师对这些教学内容原先学得少、不熟练;或原来没学过、自己本不懂。既然问题是因原先“少学”或“没学”而起,那么,只要我们现在“继续学”或“重新学”,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换句话说,只要我们把教师原先的专业“短板”重新补长了,教师也就能够胜任新课程教学工作了。那如何补长美术教师的专业“短板”呢?

(一)唤起继续学习的欲望,是教师专业补长的前提

目前教师继续教育方式主要是学历进修或参加由学校和其他教育部门组织的培训,这种培训对教师的专业成长确实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实事求是讲,效果尚不尽人意。其原因主要出在教师的思想意识上,因为多数教师参加培训总是带着应付了事、怕被点名挨批评的想法而去,处于“不得已而为之”的被动状态。他们缺乏的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己想学的欲望,也就是主动学习的内动力。人一旦缺乏这种动力,就有惰性,就得过且过,久而久之,也就不求上进了;相反,只要有了这种欲望和动力,人就会主动作为,去学习和汲取自己需要补充的知识,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因此,美术教师专业“短板”要补长,最关键的就是要激发起他们想学习的欲望和动力。那么,如何激发这种欲望和动力呢?我认为,关键就是要让教师树立自尊与成就感。因为“人的自尊感和成就感不仅来自于自我评价,更来自于外界重要他人的评价。”[2 ]经验告诉我们,学生是很看重美术教师“课堂表现”的,有些内容如果你不教,或不示范“露一手”给他们看,学生是不会信服你的,调皮的学生有时还会问教师到底“会不会”?曾记得在以往的教学中我就特别注重课堂示范,当学生看到一张白纸经我那么点点划划,转眼间成了一幅生动的画,他们折服了,掌声就是给我的回报和证明。曾经有位学生说:“上课时看老师作画,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快感,我喜欢上美术课。”那时我真的感到欣慰和自豪!我想,这也是一名美术教师素质与自尊的体现。试想,如果某些知识内容你经常不教不学,那你如何面对来自学生、学校和同行的质疑?如果人们真的怀疑你的专业与能力,那你还哪来自尊?其实对美术教师而言,再学习某种美术新技能,只是愿不愿意多花点时间而已,根本不存在能力问题。我想,为了一份自尊,也为了不误人子弟,每位教师都会心甘情愿花一点时间再去学习他们所欠缺的东西的,而教师一旦有了这种想学的动机,那以往参加培训那种被动的“要我学”也就自然变成了现在主动的“我要学”了。当教师的思想意识有了这种质的变化,就为教师专业的继续成长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剩下的事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与时俱进,多腿走路,是教师专业补长的有效途径

教师的学习欲望被激发后,接下来就是该补什么,怎么补的问题了。补什么,这因人而异,因为每位教师专业“短板”的项目各不相同,该补什么其实他们自己是最清楚的。我们现在需要解决的是怎么补的问题,也就是谋求教师专业“短板”补长的途径和方法。

1.走个体发展,争取“点”的成长。美术教师专业“短板”的补长过程主要靠自己,也就是自己要主动去认知和磨练,走个体发展之路。“所谓‘个体发展就是教师依赖于自身的潜力作个人规划的发展。这种发展是将他人的知识、经验,逐渐内化为个人实际需要的行为。” [3 ]美术教师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确定自己需要补长的专业“短板”项目,通过自学达到自我发展,即“个体发展”。比如,通过网络、视频、美术馆、图书馆等平台寻求学习资源,从中获得专业再学习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技法。通过临摹、写生等实践磨练,使自己在重新学习中逐步补长自身的专业“短板”,达到教师个体“点”的自我成长和发展。

2.走同行发展,争取“线”的成长。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美术教师同行之间的专业交流和切磋是很重要的,它能相互取长补短,少走弯路,有利于共同提高,是教师“个体发展”的有益补充,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路线”。

走同行发展,要先建立起学习小组,可由教师自由组合,也可通过学科教研平台按专业兴趣爱好,或按人缘方位予以指定。小组成员可本校也可跨校组合,两三个人或三五成群都可以。其次,小组活动要有计划并按计划开展活动,力求有量有质。再者,小组活动的方式要丰富多样、具有实效性。例如,在主持研究一个市级课题——《中小学美术教师专业“互补”研究》活动过程中,我对教师专业的同行发展深有体会:该课题针对美术教师客观存在的专业“短板”问题,把参与研究的教师按他们原来所学专业划分成“国画书法组”、“西画组”和“设计综合组”三个小组,小组成员私下还可以再组成小分组以便自由活动。各小组按计划分别组织成员开展活动,活动内容力求丰富多彩,比如风景写生、交流笔会、专家讲座、艺术沙龙等。研究活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即走出去写生,走出去向其他小组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等;请进来即请专家来传经送宝,请其他小组的成员来参加本组的活动等。属于“本专业组”的成员在活动中不仅要使自己原来所擅长的专业继续得到提高,还要帮助、指导来参加本组活动的其他两组“非专业组”的成员学习,使他们原来“不擅长”的专业项目在学习中获得成长,最终达到三个小组共同提高和发展。另外,研究成员既可以参加小组开展的“集体活动”,还可以三两个人利用其他时间和地点进行“私人活动”,使专业“互补”随时随地都能进行。实践证明,这种以美术教师专业项目为“线”的小组活动,不仅能使教师的专业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向纵深方向继续发展,而且能从横向使教师原来“短板”的专业项目得到重新学习和成长。显然,这种“线性”的教师同行发展,对美术教师专业的继续发展和美术教师专业“短板”的补长都具有较好的实效性。

3.走传统途径,争取“面”的成长。“过去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主要通过进修和学历提升,以及各种地区组织的培训。其主要特点是‘外控式的被动学习,它往往是一种指令性和行政性的培训。”[4 ]如前所说,这种“外控式”的培训效果往往不尽人意,其根源在于教师参加此类培训时缺乏自觉性,缺失了自己想要学习的欲望和动力。但是,如果我们已经激起了教师想再学习的欲望,让教师带着这种欲望去参加学习和培训,我认为这种传统的帮助教师专业成长的方式方法还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因为它有利于教育部门集中力量和资源投入到教师队伍中,使教师在学习培训中进一步系统地了解和掌握通识性的教育教学理论以及本学科知识或技能。因此,这种学习和培训有利于整个教师队伍专业素质在“面”上得以提升。

由此可见,美术教师专业补长的途径和方法是多样性的,既可以从教师个体发展的“点”入手,也可以以教师专业项目为“线”向纵向横发展,还可以从整个教师队伍的“面”出发,推进教师专业整体发展。因此,我们在谋求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时,可以大胆尝试多条腿走路,积极探索多种途径和方法,力求与时俱进,行之有效。

(三)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是教师专业补长的根本保证

西方白领阶层目前流行这样一条“知识折旧率”:一年不学习,你所拥有的知识就会折旧80﹪。其准确度我们姑且不去考究,但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是有目共睹的,谁也阻挡不了,这对承担传播人类知识使命的教师来说面临的是一种生存和挑战。美术教师也一样,面对永无止境的艺术,以及现代新媒体艺术的大量涌现,使他们原有专业知识与技能“折旧率”日趋加大,专业“短板”日益显现,他们同样面临着生存的压力与挑战,除了继续学习,已经别无选择。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在陶行知看来,教师首先要有自我再学习的意识。教师只有天天学习,天天接受教育,才能常教常新,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学而不厌是诲人不倦的前提和基础,又是教学有新意之来源。” [5 ]因此,广大美术教师只有与时俱进,从自己专业的薄弱环节入手,持之以恒,勤学苦练,不断更新知识,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才能不断补长自身的专业“短板”,才能适应时代进步的教学要求。

三、反思与启示

“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是以往人们对教学中教师传授知识给学生的一种形象比喻,但现在这种观点已经不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教学要求。就美术学科而言,因教师本来自身就存在专业“短板”,这就意味着教师原来那桶水就不是满桶之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这本来就不满桶之水还可能已经过时,所以,此时教师能给学生的知识之水已经不多,这就需要广大美术教师更新观念,与时俱进,自觉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努力再去探求和挖掘新的知识源泉,补长自身专业“短板”,从而使自己桶里的水逐渐增高,形成生生不息之泉,以适应社会的进步要求和新课程美术教学需要。

参考文献:

[1]钱初熹.融入新媒体艺术的美术教师教育[C].第二届世界华人美术教育大会论文汇编,2010.10

[2]肖川主编.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M].新华出版社,2008.8.

[3][4]赵跃庆.美术教师课堂本位的成长与发展{J}.中国美术教育,2006.(1)

[5]魏书生主编.如何做最好的教师——影响教师一生的中外教育家经典感言[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8.

(责任编辑:闽 晓)

猜你喜欢
短板美术培训
聚焦短板弱项 精准发力施策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木桶短板理论”更具人生价值
会议·培训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美术篇
会议·培训
教师培训还需“精准滴灌”
中国电子政务的“短板”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