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江绿道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互馈性分析

2013-07-13 02:25沈慧贤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温江绿道旅游

李 娟 沈慧贤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1 引言

绿道(Greenway),是沿着诸如河滨、溪谷、山脊线等自然走廊,或是沿着诸如用作游憩活动的废弃铁路线、沟渠、风景道路等人工走廊所建立的线型开敞空间,包括所有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自然景观线路和人工景观线路。它是连接公园、自然保护地、名胜区、历史古迹及其他与高密度聚居区之间进行连接的开敞空间纽带(Charles Little《Greenway for American》)[1]。它是经规划、设计、管理的线状网络用地系统,具有生态、娱乐、文化、审美等多种功能,是一种可持续性的土地利用方式(Ahern)[2],由“绿廊”“慢行道”“交通衔接系统”“配套设施”和“标识系统”五大系统构成。只有构成完整、串联成网,绿道才能充分发挥其生态、休闲、教育、经济等多重功能。

西方对绿道的研究比较深入,已经形成较成熟的体系,绿道着重强调水系、廊道等线性景观元素在生物保护、减灾、游憩和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价值。国内在2000年才正式引进绿道的概念(张文、范闻捷)[3],自此展开对绿道理论的介绍性研究,对于绿道设计和建设则多局限于生态功能。随着时代的变迁,学者们对绿道的研究也逐渐增多和深入,在绿道的建设标准(方正兴,2011)[4]、规划设计(黄磊,2010,李如嘉,2010,赵兵,2009)[5-7]、发展模式(徐文辉,2010)[8]、绿道管理机制(郭建华,2010)[9]、城市游憩绿道(张笑笑,2008)[10]、绿道助推城乡统筹发展(徐文雄,2010)[11]、绿道旅游资源评价(刘宇荧,2012)[12]、绿道体育(李国岳,2012)[13]等方面均开始涉入,对于绿道设计和建设也日渐重视其休闲游憩功能。但是对绿道在农村开发建设,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等方面的研究较少,仅是在城乡统筹发展中部分涉及。本文根据笔者对温江绿道的实地调研和第二手资料(包括官方规划报告、统计资料及相关网站资料等),采用案例归纳研究方法分析绿道建设与温江乡村旅游发展之间的互馈作用,以期更全面地认识绿道建设和乡村旅游发展之间的互促互补关系,为农村发展中绿道规划建设的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2 研究区域概况

2.1 温江绿道建设概况

温江区田园绿道始建于2010年5月,旨在倡导低碳骑行的休闲运动和生活方式。现已建成180km,由“天乡诚信”“万春举仁”“和盛崇礼”“寿安由义”“金马尚智”五个组团组成,各组团均设有自行车服务驿站,驿站内可租借自行车,游览国色天乡、友庆花木基地、陈家桅杆、鱼凫温泉等景区(景点)。在温江,绿道不仅拉长了全民参与户外健身的活动半径,还将该区域内的产业功能区有机串联,形成贯穿一、三产业的“绿色经济发展纽带”,为温江全域城乡均衡发展提供了一条“绿色动脉”。

2.2 温江乡村旅游发展概况

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温江政府把旅游休闲业作为温江区现代消费性服务业发展的龙头,突出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第一,不断完善交通、旅游服务功能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目前,全区道路总里程807.9km,以2 条高速公路和9 条区(县)道公路为骨架,21 条区内支线道路和349 条乡村道路为脉络纵横交错,初步形成“六纵六横一绕”的综合交通道路网体系[13],各景区均可乘公交快速到达。成立了温江区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在国色天乡等景区点设置游客接待中心。科学设置区内公共信息图形符号,规范标识系统。加快景区点公厕建设和上档升级工作,完善通讯服务内容,尽力方便游客。

第二,对照国家级标准建设,对全区社会旅馆、乡村酒店、农家乐进行等级评定及复核。结合“一城两基地”的农业产业发展格局,打造综合性健康田园乡村酒店群落。目前,农家乐、乡村餐饮点已达226 家,其中规模以上农家乐72 家。在乡村田园中建设了“鱼凫国都温泉酒店”金叶级绿色旅游度假酒店,先后推出了金强华亨、君临国际等高档酒店和香港巨龙国际酒店、新加坡圣瑞吉斯等一批五星级酒店;继万春园、绿园、明芳居、长青湾、澄园、天乡人家、西园等特色高档乡村酒店之后,友庆花香天府已有清溪玫瑰园、西湖农庄、花城映象等5 家总投资达10 亿元的都市农业项目相继启动建设,其中清溪玫瑰园已形成接待能力,投资2.4 亿元的柏萃西部乡村俱乐部即将开业[14]。

第三,温江是全国花木之乡,是中国川派盆景的发源地。现已发展成为全国的花木研发中心、交易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创建了全国首家花木电子商务中心平台,依托花木产业生态本底优势,积极发展生态观光农业,打造集观光、休闲、旅游、体验于一体的乡村度假最佳目的地。

第四,随着绿道在乡村田野、园林间建成,串联起区内景点,把优美的自然风光同悠久的历史文化结合起来,形成休憩、度假、运动、休闲、旅游一体化的低碳、健康、绿色的生态、文态通道,全面带动温江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

3 温江绿道建设与乡村旅游互馈性分析

3.1 温江绿道建设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

3.1.1 交通衔接方面

温江绿道以自行车道和步行道为主,在乡村田野、园林间布设,串联起温江区内的景点,把优美的自然风光同悠久的历史文化结合起来。注重绿道网与外部公共交通网的衔接,保证绿道主干线江安河段和寿安、万春、和盛、金马5个绿道组团之间的线路通达性、联系性。这样的规划设计,为以前被冷落的小镇、乡村、景点提供了很好的可进入性,带来了发展的机会,使得游客和居民可以方便自如、舒适从容地融入生态环境中,体验乡野风情,感受全境温江,享受大自然。

3.1.2 资源整合方面

温江绿道的修建将原本散落在广袤田园中的诸多自然和历史景观串连起来。其中包括:串连了温江公园、森宇音乐花园、国色天乡乐园、万春园、绿园、长青湾、乌龙岛等休闲游憩综合性功能服务区;串连了新河地被彩叶植物基地、汪家湾生态观光区、国际景观植物园等花卉苗木基地和生态自然景观;串连了鱼凫城遗址、柏灌王墓、鱼凫王妃墓、陈家桅杆等历史文化景观。形成了“一主线五组团”主题明确的温江绿道网络体系——以花卉苗木、历史古迹、农家乐为主题的寿安翠语花乡绿道组团;以原生态风光、川西林盘、平原水系为主题的万春幸福田园绿道组团;以高档花卉、盆景艺术、田园野趣为主题的和盛花香天府绿道组团;以主题社区、情景互动、休闲旅游为主题的国色天乡快乐小镇等趣味性、多样性、特色性和具有体育、文化、旅游等多重功能的绿道组团。绿道的建设使乡村旅游点与知名景区—城区之间紧密联系在一起,相互补充,增强了乡村旅游的吸引力。

3.1.3 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方面

温江绿道的建设将促进江安河及寿安、万春、和盛、金马等村镇风貌改造,村庄环境升级优化,有利于新农村的建设和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在基础设施配套方面,除设置慢行道及景观廊道外,还在沿线配置机动车入口、停车场、医疗设施、水处理设施、供排水及供电系统等;在旅游接待设施方面,沿线设置绿园驿站、长青湾驿站、花香天府生态观光绿道综合服务中心,内设租车点、茶坊、餐厅、停车场等。这些配套设施不仅满足了游客的需求,还可以为当地居民使用发挥其最大效用。另外,绿道的建设增加了游客与村民的互动,促进了乡村酒店旅馆、农家乐等的发展。

3.1.4 增收方面

温江绿道以串珠的形式串起了各个村镇、景点,以原生态、原民俗、自然化、美化、多样化的原则为游客提供了各种类型的具有吸引力的游憩场所,使得城市居民通过绿道到乡村旅游观光,把城市消费引入乡村。同时,绿道的建设把沿线的村庄变成旅游服务的载体,为当地农民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就业、创业机会。通过实地调查发现,温江绿道沿线的村民就业、创业机会主要有:绿道维护、卫生管理、治安联防;驿站、综合服务中心内自行车出租点、维修点、茶坊、餐厅、厕所、停车场、商店等工作人员;绿道沿线乡村酒店、农家旅馆、农家乐等;村镇商贩等。另外,随着众多市民的参与,绿道也引发了一种新的业态——乡村度假。与农家乐不同的是,乡村度假包括狩猎、钓鱼、摄影、观鸟等自然旅游,漂流、潜水、山地自行车等探险活动,野营、宿营、自行车运动、文化历史旅游及节庆活动、园林种植等,内涵更丰富,业态更高端。新的业态的产生,也为更多的村民提供了就业、创业的机会。

3.1.5 改善生态环境方面

温江绿道的建设过程中,自行车慢行道的修建是根据地形现状因形就势,利用村道、果园、园林,沿山边、路边、水边蜿蜒穿行,使绿道与周边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相协调,很好地维持和保护了当地的物理环境和生态资源。而绿道建设的最根本目的则是使绿道将散在的景观有机地连接起来,不仅改善了环境质量,防止了因城镇化的无序蔓延而导致乡村生态景观环境的破坏,还改善了野生环境,保护了生物多样性;而且这一连接性,把娱乐区域连接在一起,为人们提供了适合散步、慢跑、骑车等多种休闲活动的景色优美、环境优质的线路,使人与自然、城市与乡村更加紧密的连接在一起。绿道建设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优质的环境保障。

3.1.6 丰富活动体验项目方面

为大力宣传全民健身活动的重大意义,拓展绿道功能,提升游客参与绿道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近年来,温江绿道开展了“世界行走日”“幸福成都·健康绿道”“绿道健步走,魅力温江行”、温江自行车嘉年华活动、“中国(成都)自行车车迷健身节总决赛暨第二十一届全国杨桂林家庭自行车比赛”等国家和省、市级形式多样的全民健身活动。作为中西部地区第一个国家级健身步道示范工程的温江绿道,为温江乡村旅游的发展增加了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体验项目,甚至引发了运动健身、乡村度假的热潮。

3.2 温江乡村旅游发展对绿道建设的反馈

乡村慢行绿道建设的兴起与乡村旅游的发展是分不开的。近些年,乡村旅游发展迅速,已成为温江旅游的一大特色。加之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青睐健康养生和休闲度假游,因此他们选择亲近自然,亲近乡村生活,体验乡村旅游,而绿道则恰好为其提供了更好地接近自然,融入乡村,参与体验乡村文化生活的新途径。

3.2.1 促使绿道文化内涵特色的挖掘

乡村旅游的发展,关键在于优越的乡村自然环境,独特的乡土文化,丰富的体验参与项目。温江历来有“金温江”之称,其农业生产条件好,土地肥沃,气候适宜,资源丰富,拥有13 万亩的花卉、苗圃基地。温江绿道有效地串联起了各个景点、村落,其生态性、休闲性、趣味性、易参与性、健康性等特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而乡村旅游发展的最特色、最精髓在于其文化内涵的挖掘,失文化则失灵性、失竞争优势,无法在同类市场中立足。因此,绿道作为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一个特色项目,除了要注重生态、休闲、健康之外,还应该围绕古蜀文化(鱼凫遗址)、建筑文化(陈家桅杆)、花卉文化、乡村民俗等丰富多彩的优势,注重温江绿道文化元素、文化特色的挖掘,以此丰富绿道文化内涵,提升绿道的文化品位,提升温江田园绿道的形象。

3.2.2 促进绿道的建设、维护、管理

绿道作为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一个特色项目,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了生机。同时,随着乡村旅游的进一步被拉动,人们有了更多的创业、就业机会,农副产品有了更好的销路,农家乐的生意越来越好,人们获得了可观的收入,经济、生活、环境发生了对比性变化。对于绿道网络的进一步规划建设,人们则是倾向于理解、积极支持的态度。

对于绿道的维护与管理,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更多出于自觉意识。因为与其他景区不同,村庄和村民是绿道风光的重要组成部分,村民的行为习惯也成了环境的一部分。角色的转变,使村民日渐认识到一个关键问题:绿道的维护,乡村环境的治理,村民综合素质的高低,将影响到他们与游客、村庄院落与休闲旅游的互动效果,也将决定他们是从中快速收益还是受限。

4 总结

温江绿道将区镇、村落、景点有序地串联在一起,形成了许多绿色游憩空间,并促进了乡村环境质量的改善和基础配套设施的提档升级,为诸多村落、偏远的景点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和可进入性,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创业、就业机会,使农民的收入提高。绿道建设推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新模式。而乡村旅游的发展为绿道建设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大环境与平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养生、健康更加关注,亲近大自然,体验乡村生活,成了人们的最佳选择。绿道恰好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更加亲近自然的途径,而成为乡村旅游发展中一个最具代表性的项目。二者之间可谓是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如图1所示)。

图1 温江绿道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互馈性分析图

[1]李敏.国外绿道研究现状与我国珠三角地区的实践[J].中国城市林业,2010,8(3):9-12.

[2]谭少华,赵万民.绿道规划研究进展与展望[J].中国园林,2007,23(2):94-98.

[3]张文,范闻捷.城市中的绿色通道及其功能[J].国外城市规划,2000(3):40-43.

[4]方正兴,等.绿道建设基准要素体系构建——《珠江三角洲区域绿道(省立)建设基准技术规定》编制思路[J].规划师,2011(1):59-64.

[5]黄磊.成都市国色天香片区绿道规划[J].城市建设,2010(18):79-82.

[6]李如嘉.基于绿道理论的乡村旅游规划实践研究——以成都温江杨柳河生态旅游走廊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26(11):96-98.

[7]赵兵,谢园方.江南水乡休闲绿道建设——以昆山花桥国际商务城为例[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9(1):80-85.

[8]徐文辉.浙江省乡村绿道发展模式创建[J].城市规划,2010,34(6):61-64.

[9]郭建华,等.绿道管理机制初探——以珠三角绿道网为例[J].南方建筑,2010(4):46-48.

[10]张笑笑.城市游憩型绿道的选线研究——以上海为例[D].上海:同济大学,2008.

[11]徐文雄,黎碧茵.绿道建设对于珠三角城乡统筹发展的作用[J].热带地理,2010,30(5):57-62.

[12]刘宇荧,吴平.温江区绿道旅游资源定量评价[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2,30(3):89-93.

[13]李国岳,等.珠三角绿道体育对青年低碳观念的影响[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12(1):5-8.

[14]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知名品牌 温江旅游展翅腾飞[N].中国旅游报,2010-12-6.

猜你喜欢
温江绿道旅游
从“温江花工”到“村播创客”的探索
骑行绿道“潮”玩成都
环湖绿道游憩机会谱构建及应用——以南京市玄武湖为例
诚诚&嘟嘟的成都生活
温江地区职业学校现状分析
旅游
Mixing matrix estimation of underdetermined blind source separation based on the linear aggregation characteristic of observation signals①
依托百里汾河工程构建体育健身绿道的思考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