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肝衰竭患儿肠内营养干预研究

2013-07-13 09:21:08卢云飞
武警医学 2013年9期
关键词:血氨摄入量蛋白质

孔 筠,彭 珊,韩 璐,卢云飞

肝衰竭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肝细胞严重损害[1]。目前对儿童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比较公认的定义为:无已知慢性肝病的患儿出现严重急性肝功能受损的多系统紊乱,伴或不伴与肝细胞坏死有关的脑病[2]。儿童各系统器官发育尚不完善,代偿能力弱,代谢旺盛[3,4],营养底物消耗骤增,加之患儿食欲减退,进食量减少,使体内各种营养素尤其是维生素、微量元素常明显低于正常水平,导致肝功能进一步恶化,严重影响预后。因此,应给予及时有效的营养干预。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我院2012-05 至2012-11 收治并邀请我科参与临床综合治疗的ALF 患儿9 例,剔除其中实施肠外营养或肠内营养干预<3 d 的2 例,入选7 例。其中男童2 例,女童5 例,年龄1 ~3 岁2 例,3 ~11 岁5例,平均5.3 岁。病因明确5 例,其中肝豆状核变性(wilson’s disease,WD)1 例,毒蕈中毒2 例,EB 病毒感染1 例,再生障碍性贫血1 例;病因不明确2 例。

1.2 方法 入选病例详细记录一般情况、病因病程、胃肠道功能状况,以及白蛋白、血红蛋白、血氨等生化指标,进行综合营养状况评价后,制定个体化营养干预方案。

1.2.1 ALF 患儿营养原则 充足能量,高碳水化合物,适量限蛋白,低脂、丰富维生素饮食。在上述原则基础上,兼顾年龄、病程、病因、饮食喜好等因素。病程初期常合并消化功能紊乱,宜给予碳水化合物为主的清淡饮食,并监测血氨变化,对应用肠内营养制剂供能的幼儿,给予中链脂肪酸比例较高的蔼儿舒等。肝豆状核变性患儿还需限制铜摄入量(<1.5 mg/d)。伴腹水者,给予无盐饮食。

1.2.2 饮食方案与措施 适量限蛋白,并提高支链氨基酸比例。1 ~3 岁给予1.5 ~2.0 g/(kg·d),4 ~11 岁1.0 ~1.5 g/(kg·d)。初期营养师每日复诊,据患儿白蛋白、血氨等指标及综合情况调整蛋白质摄入量;病情稳定后每周复诊2 次。对血氨持续增高患儿,减少蛋白质摄入量0.5 g/(kg·d),但每日保证1 g/kg 供给。对蛋白质严格限制的患儿,为满足能量需求,辅以麦淀粉饮食,禁用含植物蛋白较多的蔬菜(如西兰花、毛豆、冬笋等)。优选产氨少、富含支链氨基酸的食物(如大豆制品、牛奶、鸡蛋、鱼肉等)。

1.2.2.1 充足能量 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病程患儿,参照同龄儿童推荐摄入量(reference nutrient intake,RNI),结合ALF 患儿临床病程分期、体重、胃肠道状况等综合指标与个体差异确定能量,在保证充足能量基础上,提高蛋白质利用率。

1.2.2.2 低脂饮食 脂肪摄入量从0.5 g/(kg·d)始,随病情变化,逐渐增加至2 ~4 g/(kg·d),同时根据血浆三酰甘油水平予以调整。伴高胆固醇血症患儿,胆固醇摄入量<200 mg/d。

1.2.2.3 高碳水化合物 ALF 患儿一般食欲差,宜给予蜂蜜、蔗糖、葡萄糖与小份量糖三角、糖粥、蜂蜜果蔬汁等食物,增加能量密度,并变化食物造型,激发患儿食欲。

1.2.2.4 足量维生素 营养方案中果蔬量大于RNI,经口摄入蔬果不足的患儿,选择富含维生素C的果蔬,榨成鲜蔬果汁饮用。必要时,静脉补充水乐维他等维生素制剂。

1.2.2.5 少量多餐 5 ~6 餐/d,加餐选用藕粉、果蔬汁、酸奶、软面包等食物。重视肠道微生态调整,常规给予益生菌酸奶,必要时补充微生态制剂。

1.2.2.6 低铜饮食 每日铜摄入量<1.5 mg,并禁用铜制餐具和含铜高的动物肝脏、动物血等。

1.2.3 重视营养干预方案各环节落实 营养师负责营养查房,了解患儿病情,掌握相关生化指标,查看每日进食记录,计算营养素摄入量及比例,针对其胃肠功能、精神状态等综合情况,调整饮食方案。并加强对食品制作、选材、称重等环节的督导。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研究数据以±s 表示,采用配对t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7 例患儿均无食物过敏史,营养干预期间未出现明显的消化道症状。仅有1 例给予蔼儿舒出现腹胀,经调整用法用量并辅以物理疗法后,自行缓解。营养干预后,达到临床治愈4 例,好转1例,死亡1 例,患儿家属放弃治疗1 例。

2.2 干预前后营养相关指标变化 营养干预后,肌酐、尿酸、白蛋白指标高于营养干预前,以白蛋白变化显著(P=0.0067)。血氨、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乳酸脱氢酶等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血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尿素氮指标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急性肝衰竭患儿营养干预前后肝功能等指标变化(±s)

表1 急性肝衰竭患儿营养干预前后肝功能等指标变化(±s)

注:与营养干预前比较,①P <0.05

项目干预前干预后t P 228.77 ±191.51177.65 ±42.620.420.69直接胆红素(μmol/L)97.87 ±71.8772.26 ±40.140.580.58谷丙转氨酶(U/L)168.00 ±141.1033.57 ±19.702.370.055谷草转氨酶(U/L)141.14 ±174.6962.85 ±54.941.120.31碱性磷酸酶(U/L)150.28 ±55.47102.71 ±27.772.620.040①乳酸脱氢酶(U/L)336.28 ±109.85260.28 ±68.581.570.17胆碱酯酶(U/L)5 656.14 ±1 221.734 604.43 ±1 600.422.870.028①γ-氨基丁酸(U/L)47.85 ±31.4150.57 ±22.38-0.220.83血氨(μg/dl)191.57 ±82.46105.14 ±68.291.740.13总蛋白(g/L)49.88 ±4.4657.44 ±5.17-2.630.039①白蛋白(g/L)32.80 ±4.5340.18 ±4.95-4.050.006①血糖(mmol/L)3.91 ±1.725.25 ±1.94-1.420.21三酰甘油(mmol/L)0.73 ±0.240.98 ±0.37-1.910.10总胆固醇(mmol/L)2.33 ±0.663.06 ±0.62-1.700.14尿素氮(mmol/L)2.96 ±0.894.33 ±1.42-1.910.11肌酐(μmol/L)27.43 ±3.8234.86 ±9.26-2.730.034①尿酸(μmol/L)106.43 ±37.92172.43 ±83.64-2.830.030①血红蛋白(g/L)93.85 ±15.09104.57 ±28.19-1.750.13凝血酶原时间(s)21.23 ±6.4213.75 ±6.063.220.018①纤维蛋白定量(g/L)1.09 ±0.292.27 ±0.76-5.690.001 3总胆红素(μmol/L)①

3 讨论

肝脏是营养物质代谢的重要场所与枢纽,几乎参与了所有营养物质的代谢。儿童ALF 病因相对复杂,与成人病因谱和临床特征不同,病理改变亦有自身特点[5],目前治疗多采用多学科综合治疗,并进行多系统并发症监测,短期效果优于成人[3]。儿童代谢应激耐受性差,发生ALF 后,常出现营养素消化吸收与摄入双重障碍,在急性应激状态下,极易发生营养耗竭,最终导致多脏器衰竭,病死率极高。此外,儿童体内营养素储备量少,基础代谢率高,机体对营养素依赖程度高,故ALF 患儿的营养干预是临床综合治疗的重要内容。目前国内外关于儿童ALF 代谢紊乱的文献报道较多,但对于营养干预在临床综合治疗中的作用研究报道甚少。

儿童因各系统发育尚不完善,ALF 营养干预较成人更为复杂。首先是国内外对危重患儿的能量需求尚无明确标准[6-8],而过高能量不能显著改善重症患者的预后,反而可能出现器官功能障碍,尤易造成肝细胞受损[9],笔者在参照同龄儿童RNI 基础上,结合ALF 患儿临床不同病程分期、体重、胃肠道功能状况、饮食偏好等综合指标与个体差异进行能量确定,效果满意。

传统观点认为肝衰竭患儿应控制蛋白质,以减少氨的生成,减少肠源性毒素的吸收,纠正氨基酸失衡[2]。但严格限蛋白饮食,加重负氮平衡,并可造成机能衰竭。目前学术界主流观点是应保证每日至少1 g/kg 体重的优质蛋白质供给[3]。ALF 患儿蛋白质调控是各病程分期营养干预的关键点,笔者始终关注ALF 与生长发育两者间的平衡,此外,考虑到过于严格控制蛋白质摄入量,可能影响促凝血蛋白的合成,进而造成出血等风险,因此,采用多种方法提高优质蛋白质比例,供给富含支链氨基酸的食物,并严格控制了非优质蛋白质摄入量,如减少含非优质蛋白质较高的面食摄入,给予部分麦淀粉,禁食含蛋白质较高的蔬菜等方法,保证了蛋白质的有效摄入,达到了“量少质优”的蛋白质供应效果。

鉴于ALF 患儿胆汁分泌不足[10],对脂肪耐受力下降,常发生脂肪消化吸收不良,易使脂肪沉积于肝脏,加重肝糖原合成障碍,造成肝功能进一步受损。故营养干预中严格控制了总脂肪摄入量与饱和脂肪酸比例,给予低脂饮食。每日脂肪的摄入从0.5g/(kg·d)始,视病情稳定程度,逐渐增加至2 ~4 g/(kg·d),同时严格监测血浆三酰甘油水平以及时调整脂肪摄入总量[11]。鉴于中链三酰甘油可不经肉毒碱直接进入线粒体进行代谢,故选用含中链三酰甘油比例较高的蔼儿舒等儿童肠内制剂,用于单纯依赖肠内营养制剂供能患儿。另外,WD 患儿铜蓝蛋白合成不足、胆道排铜减少,导致铜在体内过度蓄积[12],故在上述饮食原则基础上,给予低铜饮食。

ALF 属于临床危重症,本研究显示,营养干预作为内科支撑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患儿代谢障碍与临床结局具有重要意义。下一步笔者拟扩展病例,对ALF 患儿临床结局与营养素摄入等多个自变量回归问题,进行定量关系研究,探索不同病程阶段营养素摄入标准和相关影响因素,以期丰富ALF患儿营养干预的研究内容与支持手段。

[1]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肝衰竭诊疗指南[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6,14(9):643-646.

[2] 黄翩翩,朱朝敏. 儿童肝衰竭的研究进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10):1081-1082.

[3] 王建设,傅海燕. 儿童急性肝衰竭若干研究进展—记第九次全国儿科肝病学术会议[J]. 中国临床感染病杂志,2009,2(3):190-192.

[4] Denis Devictor,Pierre Tissieres,Mickael Afanetti,et al.Acute liver failure in children[J]. Clinics and Research in Hepatology and Gastroenterology,2011,35(6):430-437.

[5] 朱世殊,张鸿飞,陈菊梅,等.儿童肝衰竭病因及病理的研究[J].传染病信息,2006,19(3):132-134.

[6] Fung E B. Estimating energy expenditure in critically ill adults and children[J]. AACN Clin Issues,2000,11(4):480-497.

[7] Witte M K. Metabolic measurements during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the 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J]. Res Care Clin N Am,1996,2(4):573-586.

[8] Hardy C M,Dwyer J,Snelling L K,et al. Pitfalls in predicting resting energy requirements in critically ill children:a comparison of predictive methods to indirect calorimetry[J]. Nutr Clin Pract,2002,17(3):182-189.

[9] 许 峰,胡 兰. 危重患儿代谢特点及营养需要[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6,13(2):105-108.

[10] 陆铸今. 小儿肝肾功能不全的营养支持[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6,13(2):103-105.

[11] 贾鑫磊,钱素云. 小儿危重患者的营养干预[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09,7(6):25-29.

[12] 姜丽华,乔丽津,李静岩,等.儿童肝豆状核变性34 例临床分析[J].广东医学,2012,33(5):666-667.

猜你喜欢
血氨摄入量蛋白质
蛋白质自由
肝博士(2022年3期)2022-06-30 02:48:48
人工智能与蛋白质结构
海外星云(2021年9期)2021-10-14 07:26:10
apri与血氨联合对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的诊断价值评估
高胆红素对干、湿化学法测定血氨的影响
北京地区居民镉摄入量评估
人一天到底该吃多少
蛋白质计算问题归纳
孜然种子对奶牛养分摄入量和产奶量的影响
饲料博览(2016年2期)2016-04-05 22:42:40
血氨在肝硬化患者消化道状态的相关性研究
采用阅读模型确定Cobb肉种鸡赖氨酸和苏氨酸最佳摄入量的研究
饲料博览(2015年4期)2015-04-05 10:3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