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禾
每到毕业季,总有一批一批怀揣理想和梦想的年轻人前赴后继地奔向各大城市。同时也有一批人纷纷“逃离北上广”,回到二三线城市或者更偏远的地方。城市,对年轻人有着非同寻常的吸引力,无论是在中国还是美国,在这里你可以尽情挥洒自己的才能,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欣赏到名目繁多的艺术展览、音乐会,可以品尝到各类美食,可以接触到最新的潮流资讯……城市为人类的生活提供了无数便利以及实现梦想的可能。同时,这里又有无数的失败者,有庞大的贫民窟,有高昂的生活成本,有拥挤的交通和污浊的空气,有层出不穷的治安问题,有严重的贫富分化……城市生活也充斥着巨大的荒诞和悖论,可是这不能阻挡人们涌入城市的脚步。特别是在中国、印度、巴西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城市正在急剧扩张,城市的发展为贫穷者走向富裕提供了最为便捷的途径。这就是城市的胜利,虽然这条胜利之途不那么平坦。
哈佛大学经济学家爱德华·格莱泽通过他的《城市的胜利》一书,用通俗易懂的表述,从一个不同寻常的角度来解读城市现象以及城市问题的解决方法。他称自然主义者梭罗是一个环境破坏者,瓦尔登湖因他的缘故,如今人满为患,遭到严重破坏。“如果你热爱自然,就搬到城里来。”这种论调在《城市的胜利》书中有不同程度的体现。格莱泽看上去是个实用主义至上的学者,他赞成一个有生命力的城市应往高处发展,这样可以在有限的空间里容纳更多的人口,扩大城市的功能,可以有效地解决房价激增、交通拥堵等问题,防止没有必要的浪费。他认为建筑学家简·雅各布斯提倡低矮建筑、反对摩天大楼的主张已经过时。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市场是需要平衡的。所以无论你选择在城市或是郊区生活,都要付出一定程度的代价。高工资和高物价是相辅相成的,高昂的居住成本是进入高工资城市所要付出的代价。在郊区生活也许拥有宽敞的房子,但也要付出高昂的时间和交通成本。相反,如果要解决交通拥堵,或许可以效仿新加坡,通过经济杠杆来调节。
贫民窟是一个城市和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不能逃避的必然存在。在格莱泽看来,拯救发展中国家的恰恰是城市,而非农村,城市才是经济的引擎。不难发现,任何一个政府在解决城市贫困问题上所做的努力永远高于农村,这又反过来吸引更多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
“城市即人”,出自莎士比亚之口。格莱泽对这点极为尊崇,他谈城市移民、贫民窟、城市衰退、摩天大楼、居住环境、交通拥堵、犯罪安全、环保,他其实想说的是,一个城市的发展说到底是人的发展,城市最终是为了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富有、智慧、绿色、健康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