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2013-07-10 11:15吴秀华
卷宗 2013年8期
关键词:学生兴趣初中语文教学

摘要: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兴趣需要激发和培养,语文教师应具备这种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由无趣到有趣,由有趣到乐趣,由乐趣到志趣,使其达到“课伊始、趣已生。课已尽、趣犹存”的教学效果。本文主要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学生兴趣

如何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呢?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问题的关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进行语文教学的切入口,它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展为主线”的现代教育思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语文科人文特性的要求,是学生面向未来的需要。 近年越来越多的老师感觉到不学习的和不爱学习初中学生越来越多,是他们真的不学习、不爱学习吗?笔者认为——非也,主要是我们做教师的没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没调动起他们的学习动机,因此我想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初中语文教学中要研究的首要课题!

1 课堂引入是关键

众所周知,万事开头难,因此一节好的语文课必须有一个好的引入才能够吸引初中学生的注意,开展接下来的教学活动。这时候,比同学们见多识广的老师大可利用平时掌握的生活中的小插曲或是文学名著中的典故像故事一样讲授给学生们,让他们领悟到老师这节课大概要讲什么,这堂课会让他们学到什么知识,体会怎样的人生道理,这些道理与我们生活有什么样的联系,同时产生一系列的思考并有一些自己的想法。这是再切入正题讲解课文,会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带着需求主动去学习,比百无聊赖的被动去学习要事半功倍。随着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推广及运用,老师大可利用学生们的好奇心使其为我所用。比如上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老师大可在屏幕上投影一幅百草园的画面让学生去欣赏,去描述,去想象,渐入其中,然后再进入课文,不仅仅培养了学生的兴趣,更提高了他们的想象思维及自我表达能力。

2 课堂讲解引导是重点

切入课文正题后,学生们对课文中故事情节的发展有了一定的学习和看法,亟待表达,跃跃欲试。这时便需要老师及时的点拨引导,不能像传统的按着教学参考书照搬照套,这样既束缚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又打消了学生们想要表达交流的兴趣及热情,老师陈述完自己的观点后应该鼓励学生们勇敢的思考,大胆地批判或是表达自己,提问让他们举手回答或是组织辩论赛让他们自由辩论,踊跃发言,尽量让每一个同学都参与其中,让同学们学会保留自己的见解,求同存异,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最后老师再做总结性发言,让每个同学都满足并为自己的表现而自豪,进而更加主动的去学习语文。

3 课后启发鼓励学生延伸拓展学习

一堂语文课结束以后,重要的不是老师讲了什么,而是学生们学到了什么。如何考察学生们学到的知识并且让学生们有继续学下去的欲望呢?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适时地布置一些简单而需要思考的课后作业让同学们去完成,保证学习成果。同时,老师也可依据同学们的感兴趣程度及课文的难易程度组织一些课后讨论课,课堂表演课,小型演讲比赛等,让尽可能多的学生都参与其中,大胆质疑,思考并表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就引发了兴趣并学到了知识,敢想,敢做,敢问,敢创作。

参考文献

[1]《语文天地》2010年

[2]《中学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1年

作者简介

吴秀华(1971-),男,苗族,湖北省利川市沙溪乡,湖北省利川市沙溪乡民族中学中一,专科。

猜你喜欢
学生兴趣初中语文教学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灵活开展研究性学习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