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国内高校口译教学质量参差不齐,普遍存在着教学互动性不高、学生积极性缺乏、抗挫能力低、口译教师职业倦怠等诸多问题。本论文将积极心理学引入高校口译教学,从课前材料选择、课中学生积极情感培养和课后融洽师生关系建立这三个方面分析积极心理学在高校口译教学中的应用,以充分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唤起学生内在潜力和能量,进而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成为快乐优秀的个体。
【关键词】高校口译教学 积极心理学 课前 课中 课后
【中图分类号】G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008-01
1.引言
积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界一股新兴的思潮,不仅在心理学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在心理治疗、教育、管理学、经济学等各个社会领域有着广泛应用。近年来,教育领域也掀起了一场积极的教育运动,教育正从原来过分关注学生存在的问题转向关注学生的积极体验和积极品质,通过增进学生的积极体验而达到教育目的。口译教育相比其他课程而言,学生积极心理情感的构建在其技能的培养过程中更是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个意义上,将积极心理学引入高校口译教学有着重要意义。
2.积极心理学概述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是利用目前心理学已经比较完善的实验方法和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它提倡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做出新的解读,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并利用这些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来帮助所有的人最大限度的挖掘自己的潜力并获得美好生活。
积极心理学主要有三个研究内容。一是研究人的积极特征,包括爱和工作的能力、勇气、交往、技巧、美感、坚持不懈、宽容、创新、理想、灵性、天赋和智慧等。近年来,积极心理学更加强调研究人类的性格力量和美德。二是研究积极的团体和社会制度。比如如何建立民主的社会制度体系,有效建立家庭功能和自由探索的环境及积极和谐的社会团体,为个体积极特征的培养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资源,为促进人们的幸福感、为人类实现完美充实的生活创造条件。包括如何培养个体承担责任和培养更好的公民特征,如责任感、教养、利他、礼貌、和谐、宽容和工作道理。积极心理学既包括了个体的培养目标,也兼顾了群体和社会的培养目标。三是研究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幸福感和主观良好状态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核心目标。
3.积极心理学在高校口译教学中的应用
(1)课前材料选择
教师课前准备材料前,一定要分析材料的难度、涉及的领域、专业词汇出现的次数,并将其与学生当前的技能水平匹配。理想的练习材料应该让处在平均水平的学生感到做完比较轻松,但是做好存在较大的挑战,这样做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起一定的信心和对自身技能的认可,特别是对初学者而言。当然,在课程后期课可逐渐加大难度和对学生的挑战性,甚至很有必要锻炼学生在受挫的情况下很快调整消极情绪,尽快恢复自信心。另外,如果学生是初学者,材料内容最好能与学生的兴趣相结合。如果是较高层次的学习者,那么各行各业的材料都可以,因为本身我们要培养的口译员在市场上面临的题材内容五花八门,并且这不是译员可以选择的。
(2)课中学生积极情感培养
口译教学中着重要培养的学生积极情感主要包括自我技能认可、一定程度的控制感、面对挑战的勇气以及分享和归属感。
教师在学生进行口译实战练习前,应大致介绍材料涉及的行业领域及相关背景信息,尤其是对于初学者而言。同时,使用激励性的语言帮助学生达到实战练习时的最佳状态,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学生练习完成以后,教师的评价至关重要。教师在评价时应该引导学生使用积极的归因方式,比如学生表现很不佳时应该引导其多关注不稳定性因素,比如设备问题、状态不佳等,而学生表现很好时应引导其关注稳定性因素,比如双语基础好、有潜力等。教师所使用的语言应以鼓励和称赞为主,在提出改进意见时也应该用建设性的方式提出,目的是让学生在认清自身不足的同时也能受到激励,并理解每个人作为译员都有其特定的优势和特点。课堂上教师说的每一句都可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对于学生表现的评论话语更是如此。
(3)课后融洽师生关系建立
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培养对于课程的积极情感,形成持久的学习激励和互动。然而,应该注意的是,融洽的师生关系的形成是以课堂师生互动为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当学生可以建立起对教师的情感信任以后,课后便能进一步巩固完善。
当前互联网和及时通讯方式的兴起也为师生互动关系的建立提供了良好平台。教师可以通过微博等关注学生动态,为他们提供及时的专业方向指引等。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感到被关注、被关怀(当然,适度的距离也是应该保持的)。对于课堂上表现出严重受挫的学生,教师应及时找其面谈,帮助其舒缓心中的挫败感,迅速建立起一定程度的自信。
4.结语
将积极心理学引入高校口译课堂,可以充分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唤起学生内在潜力和能量,进而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成为快乐优秀的个体。同时,对于教师而言,学习积极心理学,也能帮助其走出职业倦怠,实现快乐教学,增强自身的人格魅力。相信积极心理学在高校其他课程以及今后的教育实践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意义。因为积极心理学是关乎人类幸福和力量的科学,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个体在具备生存技能的同时,潜能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培育,成为一个幸福的个体。
参考文献:
[1]Sheldon M, King L. Why positive psychology is necessary [J]. American psychologist 2001(3)
[2]任俊. 积极心理学[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3]林格. 教育是一种大智慧[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Marion Williams, Robert L. Burden. 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 [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0
作者简介:
蒋元群,助教,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翻译教学与研究中心,教授MTI口译、本科生口译。研究方向:口译实践与教学研究,外语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