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金凤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还未开始的时候,习惯地把“习作”称为“作文”或“写作”。从课程标准中不难看出,对于小学阶段习作的要求从第一学段的写话到二、三学段的习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关键词:兴趣;教師;积累
如何让学生学会习作方法呢?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从中简单地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
一、激发兴趣,从实际出发
很多时候学生写不出教师满意的习作,是因为长期以来,教师的要求过高:中心突出、语言优美、感情丰富等。让学生逐渐失去了习作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时候只有在有兴趣的情况下,教师才能更好地完成自己应该完成的事情,学生习作同样。在一段时间里,学生的习作始终不尽如人意,将要求已经降低到最低了,可是学生的习作还是不见起色,探究原因,原来是学生不喜欢习作。如何改变这样的情景呢?思前想后,我决定改变方法,于是在每次习作后,我不再帮学生修改习作。而是在学生习作后,写上鼓励性的评语,如,“你写得不错,继续加油”“如果你能再少些错别字就好了”等。同时专门把一节课作为“作文鉴赏课”,教师将所有学生的习作进行朗读。期间,教师边读边将学生的习作进行修改。从部分学生开始,将教师在朗读中修改的句子进行修改,将优美的句子进行积累,到更多的学生能够不断地修改自己的习作,这样学生习作的兴趣增强了,习作不再是学生最“犯愁”的事情了。教师开始指导习作,也就不再是难事了。
二、“下水”习作,从教师做起
“下水作文”表示教师同学生一样,也在写作文。在习作教学中,教师的示范作用特别重要。教师同学生写同样的内容,不仅可提升教师自己的写作能力,同时能增强学生习作的动力。如果教师能在布置习作的同时,多向学生展示自己的习作,相信学生的习作水平一定有提高。刚担任教师的我在教授《我们的班集体》习作时,因为班级中出现的不良风气,我书写了一篇自己眼中的班集体,当时的目的只在于教育学生,没想到,这次的“下水文”不仅改变了班级中的不良风气,同时也改变了学生习作的态度。因此,教师写“下水作文”对学生进行习作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高水平习作,从积累开始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对习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想有高水平的习作,积累至关重要。从字词的积累到语句的积累,再到诗词名句等的积累,都为习作提供着必要的语言基础。对于积累也应循序渐进,教科书上的字词句等,每位教师都应尽心尽力地让学生积累,而我们更需要的是课外的积累,无论用什么样的方法,都要让学生积累,积少成多,因此,积累要从小开始,当学生的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将积累如天女散花似的撒下来,学生的习作便会芝麻开花——节节高。
“教无定法”,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经历与认知,而我们的习作就是要让不同的学生将自己不同的认知用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让身边的人去理解、去学习。因此,“授之以渔”还是“授之以鱼”就要看我们教师了。
(作者单位 四川省阿坝州若尔盖县巴西乡中
心校)
新课程·下旬2013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