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芳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53)
绩效考核也称成绩或成果测评,起源于英国对公务员的考核,后来被企业广泛应用于对承担生产经营过程及结果的各级管理人员完成指定任务的工作实绩和由此带来的诸多效果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通过绩效考核将部门和员工个人的工作表现与公司战略目标紧密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确保公司战略快速平稳地实现,同时也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提升员工的工作绩效,促进公司快速发展。
绩效考核已经成为国内外多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评价员工业绩,制定激励与绩效薪酬制度的重要手段,并取得了许多成功经验。近几年,随着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引入了量化绩效考核方法。实施绩效考核的院校主要根据教师的教学业绩、科研业绩等,按照本校的工作实际制定具体的量化指标,根据考核结果对教师进行排序。量化绩效考核的实施改变了以往高校较为模糊的考核方式,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为高校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师资保障,但同时,绩效考核体系建设的不完善也带来了一些问题,需要反思改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提高质量是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在此背景下,教育部开展高校“质量工程”,是我国在高等教育领域实施的又一项重要工程。而要提高办学质量最关键的是教师。因此,师资团队建设是关键。
专业师资团队建设目标如图1所示。专业师资团队建设一般按照满足数量、提高质量、优化结构、构建梯队的原则,采用稳定、引进、培养、提高的师资团队建设思路,努力做到师资团队建设与学校发展目标相结合、与学科专业建设相结合、与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因此,在高职专业师资团队建设中,需要考虑师资能力和整体结构如何满足专业发展的要要。成功团队的特征包括凝聚力、合作、士气和组织等方面。团队建设是这样一个过程,在该过程中,参与者和推进者都会彼此增进信任,坦诚相对。因此,师资团队建设的重点在于通过共同的目标认知,加强沟通合作、信任和凝聚力。
教师能力均衡发展,“单兵能力”有较大提升 随着量化绩效考核方案的实施,对教师的考核有了明确的指标,细化到教学工作量的多少,指导学生获奖的等级和数量,发表论文的数量和等级,承担的横向纵向科研的数量、等级、排名和到款额、专利等等。这样的量化指标考核制度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使教师在注重教学的同时,也积极开展科研工作,也使部分过分注重科研的教师反过来关注教学工作,为科研更好地服务教学提供制度保障基础,使教师的发展更全面均衡。经过各个高校的实践,这样的考核方式使教师每年都能主动根据考核目标进行个人规划,具体表现在教师回归课堂的同时,论文数量和等级、科研立项的数量和等级、专利等方面都比以前有了较大的提升。
竞争意识不断加强,团队合作受到影响 由于量化绩效考核结果与教师的职称评定、收入等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尤其是一些高校通过可量化的绩效考核方式开展末位淘汰,使得教师的竞争意识不断加强。而与此同时,由于这种竞争关系的存在,对师资团队建设中的团队合作有较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教师为了在考核中处于前列,在团队中不愿意与他人分享合作。此外,为了应对量化考核指标,采取成果署名时相互挂靠等方式争取考核业绩,影响了考核的公平性,造成团队成员士气受到打击。这些都对师资团队建设造成了负面影响。
基层教学管理和师资管理话语权减弱 量化的绩效考核一般都是自上而下展开,从学校层面推进,一旦考核体系和指标确定,基层教师自然围绕考核指标开展工作,导致工作中出现唯业绩的趋势,即所有不在量化考核指标体系里明确的事情在基层教学单位较难开展;即使在量化考核指标体系里的项目,也由于分值的不同在基层管理过程中受到不同的重视程度。自上而下的量化绩效考核,使系部、专业教研室等作为教学基层管理单位在日常管理中缺乏对教师考核的主动权和自主权。因此,这样的考核体系使基层教学单位的教学管理工作较难开展,一些工作的推进受到影响。同时,过分注重量化业绩也导致基层教学管理部门一些中长期师资项目规划和储备工作开展不易进行。
量化的绩效考核体系设计是个系统工程,即使考虑得再完善也不可能包罗万象。通过这几年在高职院校实施可以发现,量化的绩效考核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在促进教师提高工作积极性、提升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学校整体在量化的教研、科研指标上也有了快速的发展;另一方面,量化考核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影响了师资团队建设中合作、士气等方面的建设,对师资团队的长远建设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需要不断对量化的绩效考核方案进行改进和完善。
基于教师工作的特点,对师资的考核不易采取完全的量化绩效考核。应在客观数据评价的基础上,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给基层教学管理单位一定的自主权,使基层教学管理单位在师资团队管理和长远建设方面有所作为。同时,在量化绩效考核中建议适当放宽考核年限,给教师学术研究提供较为宽松的环境,从制度上尽量避免导致教师急功近利的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对教师的工作业绩进行更合理的评价,才能实现考核的真正目的,形成良好的竞争和激励机制,确保师资团队建设的良性循环,从而更好地服务高职院校教学和科研工作。
[1] 林新奇.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1.
[2] 张燕.完善高校绩效考核制度[J.企业导报,2010(9).
[3] 李华杰.量化管理在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作用[J].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000(5).
[4] 张寒,王立宝.高校教师对量化绩效考核的认同度分析[J].煤炭高等教育,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