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地理考查大气环境知识试题探析

2013-07-05 01:15浙江省丽水市教育局教研室323400陈宣良
地理教学 2013年22期
关键词:小题气流气候

浙江省丽水市教育局教研室(323400) 陈宣良

各地高考卷的地理试题中,有明显的取材偏好,如2013年重庆卷中地球上水的相关知识选择题有4题16分,综合题二个大题中只有一个小题不是水的知识外,其它48分都是对水的知识进行考查。而纵观2013年各地文综卷的地理题,取材“偏爱”大气环境知识还是非常明显的。考察这些高考试题的特点,对高三地理复习教学还是有一定的意义。

一、考查大气环境知识试题概况

1. 大气环境知识成为试题考查份量最重的知识块之一

从全国12份文综卷的统计看,正面考查大气环境的试题分值在20分以上的试卷7份,最高的一份卷达到41分,最少的也占到8分,还不包括从河流和农业等其它角度考到大气环境知识内容的分值。

试卷的种类 选择题的分值 综合题分值 合计全国新课标卷Ⅰ 4题16分 2小题14分 30分全国新课标卷Ⅱ 7题28分 2小题12分 40分全国大纲卷 2题8分 0 8分天津卷 2题8分 1小题8分 16分山东卷 2题8分 1小题6分 14分浙江卷 2题8分 2小题20分 28分北京卷 3题12分 2小题18分 30分安徽卷 5题20分 2小题21分 41分重庆卷 3题12分 0 12分广东卷 2题8分 3小题12分 20分四川卷 4题16分 2小题16分 32分福建卷 3题12分 1小题7分 19分

2. 试题考查的角度广

试题考查角度涉及大气环境特征分析与描述;大气现象变化与过程推断;类型、区域、时间、风向判断;数值计算;原因分析;区域和不同时段的大气环境特征比较等。重点集中在成因分析上,12份卷有10份卷涉及原因类的考查,6份卷考查的分值超过了10分。其次是一个地区天气与气候特征的判断和描述(见下表)。

试卷的种类 风向判断 区域判断 时间判断 类型判断 特征判断与描述 变化及过程推理 成因分析 数值计算 不同时段及区域比较全国新课标卷Ⅰ 4分 6分 8分 12分全国新课标卷Ⅱ 4分 4分 28分 4分全国大纲卷 8分天津卷 4分4分 8分山东卷 4分 4分 6分浙江卷 4分 4分 16分 4分北京卷 4分 4分 18分 4分安徽卷 4分 2分 20分 4分 11分重庆卷 4分 4分广东卷 2分 4分 4分 10分四川卷 4分 6分 4分 4分 8分 6分福建卷 4分 4分 7分 4分

3. 材料呈现的形式多样

从12份卷统计来看,考查大气环境的相关知识材料的呈现形式从文字、影像、景观到区域、等值线、原理图、坐标图等多种类型。其中等值线图16幅、坐标图10幅、区域图9幅,在试卷中份量较大(见下表)。

试卷的种类 遥感影像 等值线图 区域图 景观图 原理图 坐标图 文字全国新课标卷Ⅰ 1 3全国新课标卷Ⅱ 2 1 1全国大纲卷 1天津卷 1 2 1 3山东卷 2 1浙江卷 1 2北京卷 1 2 1安徽卷 2 2重庆卷 1广东卷 1 3四川卷 2 2 1 1福建卷 1 1

二、大气环境知识成为高考考查重点的原因探析

1. 知识价值

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地球的大气、岩石、水、生物圈层组成的自然综合体,它们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而区域地理环境差异形成的两个基本因素是气候和地形。气候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农业的农作物分布、耕作制度的改革、新品种的引进都必需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工业的布局、水利工程建设,甚至重大军事行动,都要研究当地气候资料,充分利用天气条件化害为利。而灾害性天气常常给农业、工业等生产和生活带来巨大的损失。所以考查大气相关知识不仅可以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也能考查学生的人地关系思想及生态价值观。

2. 素材丰富

云、雨、风等天气现象可以说是瞬息万变的,造成这些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也不停的运动变化着。相对稳定的气候所指的经常是某一地区平均的天气状况,也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由于形成气候的因子的区域差异,全世界的气候是非常复杂的,各地的气候都具有它自己的特征,同一种气候类型内部,只能说气候特征相似,严格来讲,世界上没有两个气候完全相同的地方。正因为大气环境的多变、区域内部差异,使高考在素材选择上,大气环境的材料非常丰富,题目容易创新,考查的知识广度和深度大。

3. 大气环境属性表现形式多样

大气环境属性大多可以用定性和定量来表达,同时三维的数据变化,为题目的图表设计创新提供了比较理想的信息材料和情景设置,使题目设问的问题与信息间的关联度非常高,学生解题必须依赖图中给出的信息,使地理题能真正做到“论从图出”,对学生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地理空间的定位能力、地理特征综合分析及描述、地理因果关系的推理能力、区域间及不同时段间的地理事物的比较分析能力得到很好的考查。

4. 素材的时代感强

考查大气环境试题,常选取近几年内发生的对人类影响较大的天气现象或重大气象事件,气候资料也可以选取近几年气候变化数据作素材,能很好起到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和关注身边所发生的地理现象的作用,真正达到考查学生的地理素养的目的。

三、试题考查大气环境知识外延的认识

大气环境复杂与多变,而高中地理所讲的大都是规律性的知识和模型化的知识,选择现实发生的素材作高考试题的情景创设,合理把握大气环境知识考查的外延,能够让学生用已学的或者现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试题作出合理的解答,同时又能很好对学生能力进行考查,这是试题创设者的共同的愿望。

目前高中地理老师普遍存在一个困惑:对高中课本的大气环境知识拓展到什么程度,知识挖掘到什么样的深度,学生才能从容应对高考的考查。困惑产生的原因之一,就是涉及大气环境知识的高考题有时在设问时,如果考虑学生的知识背景,就有可能偏离事实;而如果完全依照大气现象的事实,就有可能导致学生用已学知识不能很好的解答。事实上这种情况还是时有出现的。比如:2013年全国一卷第36题的第(1)小题。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城”之称的攀枝花1月平均气温达13.6℃(昆明为7.7℃,成都为5.5℃),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左图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右图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

分析攀枝花1月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8分)

答案:(1)因地形阻挡,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寒潮)影响较小;位于河流(金沙江)谷地,山高谷深,盛行下沉气流,气流在下沉过程中增温。

从图中信息和高中所学的地理知识是可以分析出攀枝花1月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之一:“因地形阻挡,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寒潮)影响较小。”而其它原因,查阅了网上的信息及相关参考文献,更多的是指向“在冬半年(11月至翌年4月),金沙江河谷地区的气候主要受来自阿拉伯和印度大陆的西风南支干暖气流控制,吹的多是西风或西南风,属干暖大陆性气团,具有风速大、天气晴朗、云量小、日照充足、降水少、湿度小等明显的干季气候特征。”这个解释虽然也没有排除有可能是“山高谷深,盛行下沉气流,气流在下沉过程中增温”,但高中学生的知识背景中,气流下沉升温的理解是停留在“对流层大气气温垂直率”的角度来理解;或者从“焚风”的角度来理解。也就是用高中学生现有的知识是无法对本题作出正确推断的。

再如:浙江卷第7~8题中的第7题。

拉萨河流域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下图为拉萨7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图。完成7~8题。

有关拉萨7月降水日变化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夜晚地面降温迅速,近地面水汽易凝结成雨

B. 夜晚近地面形成逆温层,水汽易凝结成雨

C. 白天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D. 白天升温迅速,盛行上升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答案:C

蛙步旅游网中陈龙的文章以及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网拉萨气候介绍文章称:“拉萨夜雨的形成,主要是受局部地形和天气形势的影响;白天山坡接受太阳辐射,受热面积大,增温快,形成低气压区,河谷受热面积小,增温较慢,形成高气压区,气流从谷地上升形成谷风,在天空形成一朵朵顶部凸起、底部平坦、形如馒头的积云。但是,白天太阳辐射强烈,云层中的小水滴容易吸热蒸发消散,所以云层变薄,乃至天空少云或晴空万里。而太阳落山时,地面迅速降温,山坡冷却很快,冷空气下沉并抬升谷地暖温空气,增加了大气层的的扰动,为降雨提供了条件。加上夜晚云顶冷却,下层暖,对流加强,云层内不稳定性加大,有利于水汽饱和凝结,最后就形成了夜雨。”

从以上这段文章来看拉萨的夜雨的形成归为“白天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显然不是很合理,原因是山谷风环流的存在说明白天除了下沉气流,在山边的气流还是在上升。从笔者所生活的丽水小盆地的生活经验,夏季形成的降水,常在午后或傍晚,总是从盆地四周的山上先有云系发展,山边先下雨,最后雨区常常会扩大到谷地,也说明谷地有谷风存在或者山坡有上升气流存在,我想拉萨也不例外。命题人把选项设成“白天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估计是希望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可以推断分析结果。

总而言之,涉及大气环境的知识的高考题情境设问,出现学生运用其知识背景不能合理的推断,或与现实有所偏离时,都只是命题过程中的瑕疵,不是高考题的主流,教师应该将其作试题命题技术上讨论分析的案例,不可以作教学案例,否则不仅导致学生的思维混乱,也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失去正确的方向,造成教学的负效益。

猜你喜欢
小题气流气候
垂直气流电除尘深度提效技术研究
气流的威力
比翼双飞
瞧,气候大不同
气候变暖会怎样?
都是气候变暖惹的祸
基于停留时间分布的气流床气化炉通用网络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