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阳 苗兰英 隋 楠 田振国
(1 辽宁中医药大学,沈阳110032;2 辽宁省肛肠医院,沈阳110001)
结直肠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且其发病率在我国恶性肿瘤中呈稳固上升趋势,现已成为第三大常见恶性肿瘤,且有年轻化的趋势[1-2]。结肠炎相关结肠癌是结肠炎患者的重要死亡原因,结肠炎癌变取决于部位、病程长短和程度,所以研究结肠炎向结肠癌转化的机制就尤为重要[3]。本实验堆前人报道的复制结肠癌模型方法进行改良,对结肠炎相关结肠癌模型进行研究,以期为研究提供动物模型。
1.1 动物及分组 取ICR小鼠8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右旋葡聚糖苷钠 (DSS)组、右旋葡聚糖苷钠 (DSS)联合低浓度1,2-二甲肼 (DMH)组和右旋葡聚糖苷钠 (DSS)联合高浓度1,2-二甲肼 (DMH)组。
1.2 试剂 1,2-二甲肼 (DMH)为一种强烈致癌剂,购于美国Sigma公司;右旋葡聚糖苷钠 (DSS)为一种强烈致炎剂,购于美国ICN公司。
1.3 方法
1.3.1 动物给药及模型复制 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给予含20g/L右旋葡聚糖苷钠 (DSS)的饮用水,直到处死。第二周开始,给予DSS+低浓度DMH组腹腔注射20mg/kg,每天一次,连续三天;DSS+高浓度DMH组腹腔注射40mg/kg,每天一次,连续三天。
1.3.2 指标评价 21周后,从肛门向上截取结肠8cm,观察形成肿瘤数目,并计算成瘤率。HE常规染色:组织经固定、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脱蜡染色、脱水、透明、封固等步骤,在显微镜下观察,并计算异常隐窝灶 (ACF)。
1.3.3 统计学处理 数据用SPSS13.0软件处理,结果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使用F检验。
2.1 四神丸对成瘤率和肿瘤数目的影响 经过21周,DSS+低浓度DMH组和DSS+高浓度DMH组小鼠在结肠炎的基础上大多形成了结肠癌,成瘤率分别为85%和100%,且肿瘤数目不止一个,小肠和其他器官未见肿瘤发生。而对照组和DSS组成瘤率均为0,与DSS+低浓度DMH组和DSS+高浓度DMH组区别明显(表1)。
表1 成瘤率的区别 (%)
2.2 各组HE染色的区别 各组HE染色后后,镜下出现不典型增生,腺体排列紊乱即为ACF,从图1中可以看出对照组和DSS组小鼠结肠组织几乎没有ACF,而DSS+低浓度DMH组和DSS+高浓度DMH组则可见大量的ACF结构。
图1 各组结肠组织HE染色情况图中A对照组B为DSS组C为DSS+低浓度DMH组D为DSS+高浓度DMH组
镜下分析,DSS+低浓度DMH组和DSS+高浓度DMH组ACF个数与DSS组有明显统计学区别 (P<0.01),且DSS+低浓度DMH组和DSS+高浓度DMH组镜下ACF个数也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三组相比以DSS+高浓度DMH组镜下ACF个数为最多,如表2。
表2 各组结肠组织ACF值比较 (n,%)
实验证明,腹腔注射DMH (20,40mg/kg)1wk后,在饮水中添加20g/L DSS连续7d可于20wk内,在小鼠体内诱导出100%结肠腺癌。这比单独使用DMH诱发形成结肠癌的时间缩短将近一半。在造模的第4、第9周,我们通过肉眼和病理切片观察诱发各组小鼠肠道出现不同程度的炎症变化,成功地模拟出了从结肠炎向结肠癌转变的过程。尽管3个剂量的DMH与DSS合用均能诱发结肠癌的发生,但是由于20mg/kg DMH剂量相对较小,癌症程度较轻,而大剂量DMH40mg/kg能可靠成功诱导出炎症相关性结肠癌。炎症相关的结肠癌模型的初步建立,将给未来的结肠癌发生、发展机制研究,结肠癌药物的研发,结肠癌的预防带来重要影响。
炎症反复发作是肿瘤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有明确的证据表明,肠道炎症的反复发作明显地增加了腺癌的发生率[4]。下一步我们将在以上模型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阻断结肠炎向结肠癌发展的可能。
[1]张醇,杨雪,范霞,等.吴茱萸碱对人结肠癌lovo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0,23(8):866-870.
[2]刘端勇,管咏梅,赵海梅,等.四神丸不同途径给药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上皮细胞周期及脂质过氧化损伤的改善作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5):1168-1171.
[3]段琼红,吕美霞,卢祖洵,等.大肠癌中IGF-2蛋白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6,(14):83-86.
[4]Ricci-Vitian L,Lombardi DG,Pilozzi E,et al.Identication and expansion of human colon-center-initiating cells[J].Nature,2007,445(7123):1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