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孝青
(成都市青羊区人民医院,四川 成都 610031)
老年低血糖昏迷患者的临床分析
黄孝青
(成都市青羊区人民医院,四川 成都 610031)
目的 探讨老年低血糖昏迷患者的易患原因及临床治疗转归。方法 选取我院从2007年2月至2012年3月所收治的35例老年低血糖昏迷患者及35例无低血糖昏迷的糖尿病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低血糖患者一旦确诊,立刻建立静脉通道,给予吸氧和50%的葡萄糖40~100mL静注。结果 35例低血糖患者当中,30例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后回复意识清醒,且在1周内陆续出院,其中有4例出现显著的记忆力减退与反应迟钝。死亡5例,其中3例由于发病至治疗时间太长,因此分别在昏迷24h、36h和10d后死亡;2例由于心脏病突发抢救无效死亡。结论 在临床上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选择适合的治疗药物与治疗方案,同时定期进行血糖检测,都有利于低血糖昏迷的预防。而一旦低血糖昏迷发生后,及时进行治疗,且无合并其他严重疾病,一般患者都可有较好预后。
低血糖昏迷;老年患者;临床治疗
低血糖昏迷为糖尿病治疗过程当中的一种较为严重的并发症,若患者长期处于低血糖昏迷状态且抢救不及时,患者容易导致不可逆转的脑损害甚至死亡。而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其生理特点,且常常合并肝肾功能的下降,因此更容易发生低血糖昏迷。我院对从2007年2月至2012年3月所收治的35例老年低血糖昏迷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并选取同期治疗的同年龄段无低血糖昏迷的35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进行低血糖相关原因分析。现把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从2007年2月至2012年3月所收治的35例老年低血糖昏迷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治疗的同年龄段无低血糖昏迷的35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在1999年所公布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低血糖组男23例,女12例;年龄60~85岁,平均(64.2±5.2)岁;糖尿病的病程从8个月~20年;出现低血糖昏迷的时候所有患者的血糖均<2.7mmol/L,平均1.6mmol/L;其中18例合并高血压,10例合并糖尿病肾病及肾功能不全,5例合并冠心病,3例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对照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60~85岁,平均(63.5±5.0)岁;糖尿病的病程从1.5~20年;其中21例合并高血压,4例合并冠心病,3例合并糖尿病肾病及肾功能不全。
表1 两组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相关因素分析
1.2 病因与临床表现
病因是由于患者进食过少或者出现腹泻,其中应用胰岛素治疗23例,长期口服降糖药12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其中9例意识模糊,12例浅昏迷,9例中度昏迷,3例重度昏迷,2例重度昏迷同时伴强直性抽搐。为进一步了解老年患者低血糖昏迷的相关因素,把同期治疗的无低血糖昏迷的35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参考王晶所制定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1]。结果见表1。
1.3 治疗方案
所有低血糖患者一旦确诊,立刻建立静脉通道,给予吸氧和50%的葡萄糖40~100mL静注,在4~10min后,35例患者中30例逐渐苏醒,5例由于年龄较大或发病时间较长,因此昏迷时间较长,当患者意识情况好转之后,继续以10%的葡萄糖250~500mL静注,将血糖值维持在10mmol/L左右,待病情稳定后,每1~2h进行一次指尖血糖检测。若患者出现脑水肿时,可予20%甘露醇脱水,且适当应用神经细胞保护剂[2]。
35例低血糖患者中,30例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后回复意识清醒(85.7%),且在1周内陆续出院,但患者中有4例出现显著的记忆力减退与反应迟钝。死亡5例(14.3%),其中3例由于发病至治疗时间太长(分别为18h、20h和21h),因此分别在昏迷24h、36h和10d后死亡;2例由于心脏病突发而抢救无效死亡。
脑功能的维持不能脱离了葡萄糖的供能,但由于脑细胞无法储存大量葡萄糖,因此脑组织对于低血糖状态十分的敏感[3]。一旦血糖下降到某一程度时(临界值在45mg/dL左右),便有可能抑制神经元,令神经电活动紊乱,从而出现各种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出现意识消失乃至昏迷,当昏迷时间超过6~12h后,会引起脑细胞的不可逆损伤,乃至导致死亡。本研究结果发现,治疗成功率为85.7%,说明总的治疗成功率还是较高的,但若患者送院不及时,或本身合并其他疾病时,低血糖昏迷就有发生死亡的可能。
对于老年患者,低血糖昏迷的发生率更高,有研究发现,60岁以上的患者占69%。通过相关因素分析,原因考虑老年患者通常糖尿病病程长,大多合并肾功能不全,因此对降糖药物的清除较慢;其次老年人对糖尿病认识不足,较少主动接受糖尿病教育,饮食随意性大,增加了低血糖的发生;再者治疗过程中,改变治疗方案,也易患低血糖。研究中还发现,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有如下临床特点[4]:①症状不典型。由于老年患者机能减退所致,因此也提示在临床诊断中医护工作者要更为仔细;②降糖药服药过多。一些老年患者由于记忆力下降,无法记得自己已经服药,导致多次服药发生低血糖昏迷,提示医护人员询问病史的重要性,可缩短诊断的时间;③血糖值已低于正常值但降糖药物的减量不及时。因此也要求在门诊医护人员要密切关心患者血糖值变化,及时依据患者情况更变治疗方案,如尽量选择半衰期短、作用较弱的降糖药物;④进食减少或不及时。这也要求我们增强健康教育,告知患者与家属身边常备一些饼干或糖果,当低血糖发生时可以吃一些食物,同时准备一个应急包(葡萄糖注射液、以高血糖素针剂等),以减少患者不必要的危险[5]。
综上,我们发现老年患者低血糖昏迷的起病较快,老年患者发病率较高,临床症状不典型甚至缺乏,容易导致临床诊断上的贻误,因此在临床上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选择适合的治疗药物与治疗方案,同时把定期血糖检测作为糖尿病患者的常规检查项目,都有利于低血糖昏迷的预防,而一旦低血糖昏迷发生后,及时进行治疗,且无合并其他严重疾病,一般患者都可有较好预后。
[1] 王晶,孟苹.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昏迷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10,30(3):261-263.
[2] 张海源.12例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昏迷临床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0,6(6):96-97.
[3] 王松国.老年2型糖尿病低血糖昏迷62例临床分析与预防策略[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0,10(2):158-159.
[4] 刘长森.24例老年低血糖昏迷患者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5(7):84-85.
[5] 王立欣,仇卫红.老年2型糖尿病低血糖昏迷26例临床分析[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4,3(6):368.
医学科技期刊物理量(physical quantity)与缩写
用于定量地扫描物理现象的量,即科学技术领域里使用的表示长度、质量、时间、电流、热力学温度、物质的量和发光强度的量。使用的单位应是法定计量单位。
两分钟→2min,一秒钟→1s,三小时→3h,4天→4d,1国际单位用IU。国际代号不用于无数字的文句中,如每天不能用每d,但每天10mg应写为10mg/d,次/秒→次/s。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Elder Patients with Hypoglycemic Coma
HUANG Xiao-qing
(Qingyang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of Chengdu, Chengdu 610031, 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elder patients with hypoglycemic coma. Methods 35 cases of elder patients with hypoglycemic coma admitted into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07 to March 2012 were selected as objects. As soon as they were confirmed, intravenous access was obtained. Oxygen and 50% of glucose were injected. Results 30cases were become conscious after some minutes or some hours and discharge in a week successively, and 4 cases were significant loss memory and slow in response. 5 cases were died, 3 of them were died after coma for 36h and 10d for too long to treat, and 2 of them were died due to heart attack. Conclusions Strengthen health education for diabetes and select suitable drugs and therapeutic schedule, and exam blood glucose regularly have an effect on the prevention of hypoglycemic coma. As soon as hypoglycemic coma occurred, they were treated in time and if without any complications, they can have a better prognosis.
Hypoglycemic coma; Elder patients; Clinical treatment
R587.2
B
1671-8194(2013)23-004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