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建民,武珊珊
(山东师范大学 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济南 250014)
区域产业结构是指区域经济中各类产业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比例关系,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质量的重要表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潜力及方向。区域经济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如何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其中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可以利用区域产业结构转换能力来评价。一个区域的产业结构转换能力,不仅决定了该区域在区际经贸联系和区际分工中的相对地位,而且对区域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具有重大作用[1,2]。
对一个区域的产业结构转换能力产生影响的因素很多,一般来说,一切对生产要素和部门生产条件产生影响的因素,最终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产业结构及其转换能力。
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的动力源之一是区域技术创新,在这个过程中,产业结构发生两个层次的变化:首先是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它的主要特征包括新产业生成和现有产业的技术升级;其次是形成新的主导产业群,它是在新的技术基础上围绕新的主导产业群形成新的产业关联结构,最终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
供给能力。供给能力涵盖方面很广,大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资金的供给、投资等。随着经济发展,在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影响的众多因素中,自然资源的影响弱化许多,突显出来的是人力资源和资金的作用。较大程度上来说,文化素质、知识结构和生产技能会影响产业发展,从而影响产业结构;而资金供给因素主要取决于经济效率、生产规模、经济增长率和累计率等,这些直接影响产业结构的转换[3]。
消费能力。上个世纪末,人民收入及生活水平还比较低,解决温饱问题是人们首要解决的问题,反映在产业结构上就表现为农、轻、重的结构特征,第一产业所占GDP 的比重较大。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提高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人们的消费结构也发生变化:消费理念日益成熟,消费层次日趋复杂,消费行为日趋规范。在这个过程中,消费结构会产生一定变化,它会对现有产业结构产生强大的压力,在此压力下,产业结构会随着消费需求的改变不断进行结构调整。
政策因素。影响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转换的外部因素很多,其中主要因素涵盖两点:产业政策和经济政策。在不同地区,产业政策、产业结构转换方向、速度各不相同;即使同一地区,在不同发展阶段,由于制定了不同的产业政策,产业结构转换的效果也不一样[4,5]。
基于上述区域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内涵及影响因素,遵循相应的原则,并参考前人相关研究成果,构建如下山东省产业结构转换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其中,由于政策因素难以用指标来量化,所以未将其列入指标体系中。
表1 山东省产业结构转换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1.数据标准化处理。为消除因指标量纲不同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利用下述公式(1)、(2)分别对正向指标和逆向指标进行标准化转换,使各指标原始数据xij经转换后,其幅度压缩在[0,1]之间,具有更明显的一致性。
对于正向指标:
对于负向指标:
其中,xij为指标体系原始数据,yij为标准化后的指标值,xjmax、xjmin分别为指标xj的最大值和最小值,i =1,2,…,m,j=1,2,…,n。
2.计算综合得分。为了衡量山东省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利用线性加权模型公式(3)、(4)、(5)计算各子系统的综合得分和总系统的综合得分。
式中,F-总系统得分;Wn-n 子系统的权重;Fn-n 子系统指标值,n=1,2…5 分别表示技术创新、供给、消费等能力及产业结构现状、对外贸易发展;yij-n 子系统i 指标的标准化数值;Kn,j-n 子系统i 指标的权重;Si-第i 指标的标准差。
将山东省的17 地市作为研究对象,选取2011年的统计数据,根据上述研究方法,评价山东省17 地市的产业结构转换能力。
首先对基础数据进行相应处理,由于选取的8 项指标都是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理想性指标,所以采用正向指标的转换公式。得到原始数据的标准化数值(见表2)。然后,运用上述计算权重的方法,计算得到各指标的权重(见表3)。最后,运用上述计算系统综合得分的方法,分别计算17 地市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综合得分,并排序。根据各市的得分,建立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等级的划分标准(见表4),并根据该标准将山东省17 地市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划分为不同等级,并用绘制空间分布图直观表示这种空间差异。(见表5,图1)
由最终结果可以发现,各个地市的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在空间上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没有转换能力很高的地市;转换能力较高的有青岛和东营两市;转换能力位于中等水平的有济南、烟台、威海、淄博四市;转换能力低水平的有德州、临沂、枣庄三市;其余为转换能力较低的市。从空间分布图来看,大致存在着比较明显的东西分异规律:普遍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结构转换能力较高,中部的次之,而西部地区的转换能力普遍较低。
可以发现,这种空间分异规律与山东省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异规律相似。这是因为,通常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综合实力雄厚的区域,其技术创新能力、供给和消费能力都比较强,因而用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能力比较强[6]。
1.提高区域技术创新能力。一方面要在政策上注重人才的建设,包括教育投入和人力资源的引进,另一方面也要扩大科技投入占GDP 的比重以及技术市场化、产品市场化的推广,鼓励企业科技活动的投入,给予企事业单位的科技活动和科技人员的培养和引进政策上的鼓励。
表2 2011年山东省17 地市原始数据标准化数值
表3 山东省产业结构转换能力指标权重
表4 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等级划分标准
表5 2011年山东省17 地市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得分及等级划分
图1 2011年山东省17地市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空间差异图
2.提高区域供给能力。建设良好的金融、财政和基础设施,吸引投资,促进科技产业的发展。通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满足基础产业和传统产业的优化和省级的需要,实现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稳定、高速发展。
3.改善需求结构。要充分发挥需求拉动对产业结构转换的作用,从引导人民进行消费及提高人民收入水平两方面入手。在政策上通过扶持第三产业的发展,以此创造更多的机会来促进就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7]。
4.提高对外贸易发展水平。在政策上,要鼓励对外贸易的发展,增强地区的开放程度。同时,对外贸易政策应当同投资政策相互配合,重点鼓励与对外贸易相关的产业部门,特别是工业各部门的发展。
1.产业结构转换能力较高地区。青岛和东营在保持产业结构转换能力优势的基础上,应注意培养自己的创新队伍,不能长久地依靠外地流进来的高素质人才,这样才能可持续地保证地区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较高水平。
2.产业结构转换能力中等地区。烟台、威海本身位于东部沿海,具有很好的开放性和对外经贸联系,对这两个地区应该加大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以此蓄积更多资金来促进经济发展,在此基础上,空出足够的空间来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的转换。济南、淄博两地应该实行“走出去”政策,加大与沿海地区的区域合作,而且要大力发展对外经济贸易,促进与国外经济合作交流。
3.产业结构转换能力较低地区。根据本地区特点,应该实施“人才引入”政策,吸引大量高级技术人才,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以提高产业转换能力。同时,在调整产业布局的过程中,应该消除地方保护主义,鼓励区域之间的合作,促进地区间产业结构和区域特色经济交流,从而促进山东省整体竞争力的提高。
[1]向君.区域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比较分析[J].商业时代,2008(4).
[2]高志刚.基于主成份分析的区域产业结构转换能力评价——以新疆为例[J].生产力研究,2003(1).
[3]赵礼祺.中国区域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研究[D].重庆:重庆工商大学,2009.
[4]于淑艳,荣晓华.辽宁产业结构转换能力比较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4(3).
[5]欧向军,沈正平,朱灵子,秦永东.产业结构转换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初探——以江苏省为例[J].工业技术经济,2007(3).
[6]张燕.海洋产业结构转换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关系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9.
[7]李春香,余际从.内蒙古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区域比较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