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人
——记援非农业专家卢远华同志

2013-06-27 05:53李红梅四川省农业援外办公室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13年5期
关键词:乌干达尼日利亚农业

□李红梅/四川省农业援外办公室

追梦人
——记援非农业专家卢远华同志

□李红梅/四川省农业援外办公室

他是一名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

他3次走进非洲,援助非洲农业技术,累计时间达5年之久,现仍在非洲。

他就是自贡市农业局植保站站长,四川省援非典型代表人物——卢远华。

我在阅读卢远华同志的《重返非洲》手记时,看到他写了这么一句话“只有祖国的强大,才有我们幸福的生活,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我相信他和他们这个群体作为踏踏实实干好、干实本职工作的追梦人,他们的梦想一定会实现。

首次援非

痛失亲人选择坚守

2004年3月,卢远华凭借精湛的专业技术和优秀的英语水平,通过层层选拔成为四川省首批执行“南南合作”项目的植保专业技术员,被派到尼日利亚执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粮食安全特别计划”框架下南南合作项目(该项目是中国政府、尼日利亚政府和FAO共同组织实施的多边国际合作项目,为期两年)。

尼日利亚65%的人口务农,70%的经济活动依赖于农业,90%的人口活动与农业有关,但以小农经济为主,耕作粗放,劳动工具简单。在尼日利亚约贝州农业开发项目办公室执行援助任务的两年时间里,卢远华同志克服环境差、生活苦、治安乱、医疗条件差等重重困难,深入村庄一线调研,向州农业项目开发办公室递交了7篇英文技术报告,其中使用洗柴合剂防治柑桔红蜘蛛收入中尼南南合作专家组编辑的大型电子图书《中尼南南合作图文集》;开展水稻、玉米、花生、蔬菜等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示范,项目种植面积达0.68hm2,培训当地农民450余人。他积极创新农业推广方式,在住地周围建立家庭菜园示范,试种了20多种中国蔬菜,筛选适合在尼日利亚北方干旱少雨地区、砂土保水保肥差的条件下适应栽培的品种和栽培模式,探索病虫害防治技术,得出以围埂低畦窄厢栽培方式较好且便于管理;并给100余家农户送去蔬菜种子,将蔬菜栽培技术翻译成英文,发给200多户农户,还帮助25家农户建起了家庭菜园。

在这两年里,卢远华同志也经历了两度痛失亲人的痛楚:2004年7月,他岳母去世,家里来电希望他回家吊唁,而卢远华刚抵达尼日利亚不久,各方面的情况刚刚有所了解并逐渐熟悉,各层面的工作刚刚进入正轨才有些起色,加之农作物正处于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为了心爱的农业,为了崇高的国际主义义务和使命,他选择了坚守。2005年5月,他年迈的父亲病危,可能这次翻不过这个坎,父亲希望临走时能看他一眼。一面是技术示范推广的关键时期,一面是父亲病重,何去何从,他深知自古忠孝难以两全,为了切实履行一名援外农业工作者的职责,他强忍着悲伤,眼噙着热泪,一直坚持在技术推广的第一线,把我国先进和实用的技术传授给尼日利亚的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民;父亲过世以后,他唯用自己写的一首诗——悼父亲,来诉说对父亲的思念和愧疚。他工作业绩受到了尼日利亚农业部、约贝州农业开发项目办公室及当地农民的好评,中国援尼专家组多次在编发的中尼南南合作信息简报上对卢远华同志通报表扬。

在田间调查蔬菜病虫害

再次应征

无惧战火纷飞不辱使命

2007年,我国商务部和农业部启动援非高级农业专家项目,卢远华同志主动报名参加此次援非行动。通过层层选拔和推荐,他被农业部、商务部批准为首批援非高级农业专家入选人员,并作为高级农业专家组组长和植保专家被农业部派往几内亚比绍植保总站工作。

几内亚比绍属农业国,是联合国公布的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5.8%,全国79%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而且政局不稳、自然灾害严重、基础设施落后、人员素质差。卢远华带领专家组长期奔波在几内亚比绍8省1区的3.6万km2的土地上实地调研,累计行程达1.5万km,掌握几内亚比绍基本国情、农业生产情况以及植保工作现状;积极与几内亚比绍科技人员合作开展农作物品种展示、高产栽培示范工作,在该国农科院展示4个杂交玉米品种、25个蔬菜品种,进行了杂交水稻品种展示和蓄留再生稻示范;对农业技术职业学校的学生、植保技术人员、植保调查员、重点村干部及农民进行农业技术培训;深入田间调查了解了几内亚比绍蝗虫、非洲粘虫、芒果实蝇、腰果毛虫、柑桔和柠檬粉虱、寄生性种子植物——桑寄生的发生特点,提出了黄板、灯光、糖酒醋液诱虫等物理防治方法以及引进、推广、使用农用烟雾机等综合防治方案,并教给他们收集人畜粪便、农作物稿秆、枯枝落叶、杂草等堆沤有机肥的方法,真正解决农民的实际问题。

2010年4月几内亚比绍发生了军事政变,住地周围不断传来枪炮声,他冒着生命危险,仍然坚守岗位,没有提出回国要求,最终协助几内亚比绍农业、林业部门制定了农业、林业发展规划,建立农业科研技术推广体系,帮助提高农业宏观调控能力和农业自主发展能力,圆满完成我国农业部和几内亚比绍农业部交给他的任务。同时,他根据几内亚比绍的国情和我国援助非洲的发展现状,对我国与几内亚比绍农业进一步发展合作提出两种模式:一是实行“政府支持,企业主导,技物配套,实行产加销一条龙服务”援助形式;二是实行政府支持,建立“中国村”,开展农业综合开发的援助形式。卢远华出色的工作和敬业精神得到了几内亚比绍和我国农业部的一致好评。

又赴非洲

助推农业企业走出去

2010年8月,刚从几内亚比绍援助回国的他,听说四川省农业厅将选派一批专家支援乌干达农业技术发展,他又主动报名,说自己越来越了解那片土地,知道怎么去帮助他们。2012年10月,他又一次踏上了援非征途。这次,他作为专家组党支部宣传委员和谷物生产专家、农学专业组组长,参与中国—乌干达“南南合作”项目(该项目是由四川以一省包国的形式,援助乌干达,四川共派出20名农业专家)。他将在乌干达农牧渔业部农作物和资源局工作两年,帮助乌干达农业技术发展,提升乌粮食安全水平。到达乌干达后,他立即与专家组到Mukono、Jinja、Tororo、Lira等地实地考察,了解乌干达农业概况、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农作物品种、种植业现状、农业基础设施、农产品市场行情及地形地貌、土壤、气象、各项目点需要援助的项目与设备等情况。并提出了“杂交谷子高产栽培示范”、“杂交玉米高产栽培示范”、“杂交水稻高产栽培示范”、“花生高产栽培示范”、“利用谷物残留物加工成动物饲料”、“建立丰收仓储藏粮食”等示范项目的实施计划,撰写了《直播稻高产栽培技术》、《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对乌干达发展玉米生产的建议》等实用技术手册提交给乌干达农业部。卢远华不仅帮助乌干达发展农业技术,还为四川省农业厅“推动农业企业走向乌干达”活动做了大量前期调研工作。他提供的翔实的乌干达农业投资环境、政策、有潜力的投资领域等信息让四川省农业厅在选择推动企业走向乌干达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让企业在是否要参与投资乌干达时能够更准确和更快速决策。

在几内亚比绍水稻示范成功后的喜悦

是什么力量驱动卢远华远离家乡,到遥远艰苦的非洲去工作,而像他这样,献身于援非事业,服务于我国整体外交的还有很多人。四川省从1993年开始参与执行FAO“粮食安全特别计划”框架下的“南南合作”、商务部援非高级专家和埃塞职教等援非项目已近20年。截至目前,先后派出了近140人次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赴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几内亚比绍、科特迪瓦、乌干达等国家进行农业技术支持和援助,外派人数居全国第二。2012年4月底,尼日利亚某大型养鱼场的总经理玛丽女士自费来川考察四川网箱养鱼及饲料加工企业时,告诉我们四川的援非专家帮助他们在农业技术水平方面有了很大提高,也让她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四川省农业技术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她此行的目的就是希望与四川的农业企业合作,把四川的实用技术引到尼日利亚。我对援非专家们所做的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突然意识到他们的存在很重要,也让我不得不重新打量这个群体。说他们第一次出去可能是新鲜和希望增长见识,但是第二次、第三次为什么还要求主动去呢?为什么把自己的青春年华无私奉献于援非事业呢?

卢远华给农校学生讲课

有人说,梦想是干事的源泉,是奋斗的动力。我在思索,他们到底在追逐什么样的梦,是什么样的梦让他们能够献身于我国的援外事业。闲暇之余,与他们闲聊,他们说他们没有什么梦想,自己也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只想踏踏实实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干好、干实,能够用自己掌握的技术使非洲农民增收,让非洲人民了解我们的技术,与我们的企业合作,引进我们的技术和产品,把国家交给我们的使命圆满完成就知足了,如果下一次还有援助项目,我们还会去。是的,他们的梦不是什么惊天大梦,却是实实在在的梦,存在着不可缺少的重要性。他们的梦,让他们获得了非洲人的尊敬,让他们活的更加出彩了;他们的梦,让非洲人更加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的农业技术;他们的梦,将让四川农业企业走进非洲,谱写四川农业发展新篇章,实现伟大中国梦。

猜你喜欢
乌干达尼日利亚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中国海油助力乌干达首个油田建设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尼日利亚项目,GOOD JOB
尼日利亚 民主日
尼日利亚的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
中国资助乌干达农业交易组织
阿尔贡古捕鱼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