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艳/宜宾市农机监理所
有诺必践践诺必果
——宜宾农机安全检查和培训走进田间
□王春艳/宜宾市农机监理所
“转变工作作风、提升审批效能、强化问责力度、坚持廉洁从政。”这是2013年6月21日,宜宾市农业局局长林世全在媒体上关于践行“环境兴市”战略的公开承诺。如今,宜宾市农业局用一系列实际行动,践行着承诺,服务着群众。
2013年8月16日,在翠屏区李庄镇双溪村一社唐泽明的稻田旁,停着一台小型联合收割机。翠屏区农机监理站技术检验员叶旭认真地对照相关标准,对机器的外观、运转、出厂安全设置等内容进行检查,遇到疑问,便和老检验员吴昌平一起商量,反复核查。
确定机器一切指标都符合要求后,吴昌平又将即将上机作业的年轻机手邓朴叫到机器前,手把手地进行操作培训,并就一些重要的安全注意事项进行特别说明。“作业前要认真检查核对每一项指标,确保机器性能正常。在机手作业前,我们也要对其进行安全操作培训,确保安全作业。这是在目前农村技术力量不足的情况下,为了保障安全生产,农业部门所采取的服务性措施。”培训完机手,吴昌平边看着机手现场作业,边告诉记者。
宜宾市农机监理所所长马椿告诉记者,科技兴农,农机具的推广使用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近年来,宜宾市农业局非常重视科学技术的推广与使用,农机具的使用在农村日益普遍。但另一方面,农村技术力量不足,科学安全使用农机具成为一个现实的问题。于是,除平常开展的技术培训外,在农忙时节,市农业局还专门派出农机安全监理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检验农机具的安全性能,现场指导农机手的操作,确保实现科学安全生产。这一举措,也成为市农业局践行“环境兴市”战略的一项常态举措。
邓朴现场接受完培训,便驾驶联合收割机一圈圈地去收割水稻。尽管上午刚下过雨,但夏天的阳光依然“热情十足”,机器的轰鸣,草屑的飘飞,更增几分燥热,但邓朴仍细致地一圈圈收割,确保颗粒归仓。
1个多小时后,他的脸热红了,衣衫汗湿了,唐泽明家的稻谷也收割完了。“娃儿出去打工了,家里只有我们老俩口,收谷子就要请人。现在农业局的同志来免费帮我收,又快又好,真是太感谢了。”唐泽明一边把机器脱粒出来的稻谷往稻田旁的路上搬,一边告诉记者。“为打造好的服务环境,做到科技兴农,我们充分利用市农机研究所的科技、人才优势,于2013年4月成立了志愿者服务队,专门在农忙时节下乡帮助农民抢种抢收。一方面给他们推广新型农机具,一方面送去科技知识,指导科学种植。现在正是收割稻谷的时节,志愿者服务队就带着机器、人员深入区县帮助农民抢收。像唐泽明这样缺乏劳动力的家庭以及部分困难家庭,我们义务帮其收割。一般的农户,我们只收取每公顷1 800元的成本费用,而市场价在4 500元以上,所以我们的服务队很受农民欢迎,现在我们几乎每天都要下乡去,趁着天气好帮农民尽快收割。”志愿者服务队队长、宜宾市农机研究所办公室主任黎明勇道明了志愿者服务队的由来和服务模式。
宜宾市农业局副局长程光照告诉笔者,自“环境兴市”战略实施以来,宜宾市农业部门进一步强化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方便群众”的观念,坚持惠民、为民、利民、便民,注重回应群众的期盼与需求,努力提升人民群众对其服务工作的满意度。送技术、送服务到基层,给农民最急需、最切实的帮助,是宜宾市农业部门实施“环境兴市”的实际行动。
在转变作风,深入基层做好服务的同时,宜宾市农业部门还致力于进一步打造优势高效的政务环境。
“2013年以来,我们又取消了3个审批项目,将其下放到区县,目前政务窗口剩下的2个审批项目,也是即办项目,最大限度地方便了群众。现在我们的办件率比法定时限提速94.35%,在2012年提速的基础上再提速11个百分点。”宜宾市农业局副局长程光照介绍。
他还告诉记者,为着力构建宜宾农业系统环境兴市的长效机制,宜宾市农业局还成立了环境兴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综合组,负责对全市农业部门“环境兴市”战略分工落实情况的检查、考评,考评结果纳入年底考核,确保全局上下做到有责必诺,有诺必践,践诺必果,违诺必查,努力营造市农业局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和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努力把宜宾建设成为长江上游川滇黔区域农业创业发展环境最宽松、投资回报最有保障的地区,形成“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农业投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