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建筑保温与结构一体化是绿色建筑发展的重要引擎

2013-06-26 12:13程才实
河北城市研究 2013年3期
关键词:外保温建筑节能外墙

文/程才实

推进建筑保温与结构一体化是绿色建筑发展的重要引擎

文/程才实

程才实,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建筑节能与科技处

2013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国办发[2013]1号),拉开了我国绿色建筑加快发展的序幕。我们正在从事着一项前所未有的伟大事业。这是因为,绿色建筑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绿色建筑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选择。

所谓绿色建筑,按照2006年6月1日实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就是“在建筑的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建筑的外墙外保温是实现建筑节能的关键,建筑节能是对绿色建筑起否定作用的一个项目。在实现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前提下,提升建筑外墙外保温的耐久性、耐火性,实现外墙外保温与建筑工厂化、住宅产业化的深度结合,实现外墙外保温与主体结构的高度一体化,已经成为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推进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技术是大势所趋

经过组织专家研究论证,我们将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技术概括为:“是指节能措施在满足我省现行建筑节能要求的前提下,以节能措施与主体结构使用年限、耐火极限相匹配为目标,以结构的传热系数、耐久性、燃烧等级、耐火极限、综合经济评价等指标为依据,符合我省热工分区特点、原材料及部品供应,并与结构同步设计、同步施工的相关技术。”(以下简称“一体化技术”)推进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技术是大势所趋。

(一)全面实施一体化技术,是从根本上解决外墙外保温质量隐患的唯一途径。我国北方采暖地区的节能建筑,绝大部分墙体保温采用粘贴聚苯板等外墙外保温技术,开裂、脱落、空鼓、保温性能衰减等质量通病突出。外墙外保温技术理论使用年限仅为25年。由于外墙外保温施工市场竞争激烈,致使外保温工程质量参差不齐,势必造成外保温工程维修、更换时间比理论预期大大提前,大量的新建建筑很快成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对象。更换保温层发生巨额费用、产生大量建筑垃圾等。一体化技术完全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二)全面实施一体化技术,是解决墙体保温与消防安全问题的一个最佳方式。传统的外墙外保温技术90%采用可燃的有机材料,且保温材料的保护层不能达到耐火要求,因此而引发的火灾一次次向人们敲响警钟。尤其是在建筑物投入使用之后,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巨大威胁,近年来几起较大的火灾事故就是有力的证明。公安消防部门对此高度关注,对防火材料使用等做出了严格的规定。一体化技术设置的混凝土或砂浆等的A级材料保护层,可以使采用B级保温材料的墙体整体达到构件耐火极限的要求。

(三)全面实施一体化技术,是从源头上控制建筑保温质量的一个有效手段。

建筑保温工程作为一种隐蔽工程,一旦施工完毕难以再进行全面检查和测试。如果在施工过程中控制得不严,极易出现人为的保温层厚度不够、保温板质量不达标、保温做法不安规定进行等情况。由于一体化技术包括保温层在内的核心构件,目前已经基本实现了工厂化生产,保温层的质量、厚度以及节能指标都相对比较稳定,各个环节都能够很好地把关,可以防止施工过程中人为因素产生的质量问题,这就能够从源头上控制建筑保温的质量。

二、我省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技术推进的情况

(一)开展技术创新。推广一体化技术要有具备相应条件的技术作依托。我省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新技术相结合,推出了CL建筑体系、复合保温砌块等一体化技术,为推广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进行技术储备。其中,CL建筑体系以其覆盖面广、工程量大、技术成熟度高等特点,至今仍在全国众多一体化技术中处于领军位置,全国CL建筑体系工程应用已竣工5000多万平方米。现将该项技术作一简要介绍,以期进一步引起同行的关注并给予指导,携手推进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技术,进而推进我们这个时代的建筑革命事业。

CL建筑体系由我省自主研发,其综合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它是一种保温与结构一体化的复合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较好地解决了保温技术存在的共性关键技术难题,实现了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同寿命。它具有六大优势:一是保温隔热性能好,节能达到65%的现行设计标准;二是取代黏土制品,降低建材生产过程的能源消耗,节省耕地和减少污染;三是与砖混、框架等建筑体系相比,扩大建筑面积8%-10%;四是整体性好、自重轻,抗震性能优于砖混、框架结构,比砖混结构提高2-3个抗震等级,减少建筑垃圾50%;五是建筑构件工厂化程度高,提高施工速度20%;六是同等节能标准条件下,工程造价比框架结构降低6%左右。

(二)加强政府引导。在CL建筑体系的研发和推广过程中,省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高度重视,多次出台文件提出推广工作的要求。早在1999年,省墙改节能办印发了《关于做好“CL节能抗震建筑结构体系”试点工作的通知》;2001年,成立了以副厅长为组长的“CL节能抗震建筑结构体系推广领导小组;2006年,省政府在《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推广应用CL建筑体系”;2009年,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推广应用CL建筑体系 促进节能省地型建筑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要求“大力建设CL建筑体系节能省地型住宅示范小区,在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农村新民居建设和四川灾区重建项目中,属于政府投资建设的领域,技术上适合应用CL建筑体系建设的,重点应用CL建筑体系进行建设;对一般开发项目,要在规划、设计条件审查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鼓励使用CL建筑体系建设。”

我省正处于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的重要时期。2013年,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省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开展绿色建筑行动 创建建筑节能省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明确:“到2015年,建筑节能政策法规、技术标准、科技创新、产业支撑、市场监管等体系基本建立,新建建筑能效水平、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规模、供热计量收费比例、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占比、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面积等指标基本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创建建筑节能省任务基本完成。”《实施意见》再一次明确提出,要“推广‘CL建筑体系’成功模式,开展工业化建筑示范试点,……”截止目前,我省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已出台CL建筑体系文件24个。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即将印发《关于推行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技术应用工作的通知》。全国16个省(市、区)出台针对该项技术,或涵盖该项技术的政府推广应用文件近70个。

(三)完善标准体系。为确保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技术科学的应用,我省积极编制实施相应的技术标准和规程。自CL建筑体系于2000年在全国第一个作为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技术的地方规程颁布、实施以来,我省共计对其修订了4次,对标准图集修订了2次,并颁布了相应的施工工法和施工定额。2009年,又组织全国13个省(市、区)相关部门及专家,对各省(市、区)CL建筑体系技术规程进行统一修编。CL建筑体系现已在全国16个省(市、区)颁布或修订技术规程23个/次,颁发图集9个/次,颁发施工工法或培训教材6个/次。所有这些,都为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搭建市场平台。在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方向确定之后,让市场选择这些技术才是推广应用的根本问题。我们把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技术推广与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与开展绿色建筑行动、创建建筑节能省,与推进建筑工厂化、住宅产业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采取多种方式搭建市场平台。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每年都做出相关工作安排,在各种招商会、博览会、技术交流会上,CL建筑体系基本不会缺席。省、市经常组织CL建筑体系技术培训,并确定示范工程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2012年,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印发了《河北省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技术认定条件》。我省一体化技术的市场格局基本形成,一体化技术的市场认知度不断提升,开发企业、建设单位主动联系该项技术的并不少见。全省一体化技术工程应用已竣工3000万平方米(包括CL建筑体系、复合保温砌块等结构体系)。除了城镇住宅,还在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农居建筑、设施农业、军工建筑中批量应用。

(五)支持企业发展。推广一体化技术需要一定数量企业的产能保障。当一体化技术市场需求初步打开之后,为市场提供充足的一体化部品与产品,成为一体化技术推广普及的重要工作。我省积极鼓励、支持企业生产一体化部品和产品,一方面鼓励和支持新建生产企业,另一方面引导传统外墙外保温生产企业转型或增加一体化部品与产品生产。经过多年努力,现已实现每个设区市均有一体化部品生产基地的目标。全省现有一体化产品生产企业20余家,其中CL建筑体系部品产业化生产基地11个,年产能达到800万平方米,可以满足每年1500万平方米一体化节能住宅的需要。在上述基地的带动和影响下,更多的外墙外保温企业正在考虑转型。

三、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技术推进中存在问题

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技术虽然发展较快,但占每年竣工面积的比例仍显不足。经过分析研究,目前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缺乏一体化技术选用的问责机制。传统外墙外保温虽有诸多技术弊端和质量隐患,但仍在工程中大面积地使用着,问责机制不到位是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建设单位追求成本最低化、设计单位追求图纸简单化、施工企业追求工艺熟悉化等原因,致使外墙外保温质量事故接连不断,而且事故发生后的责任难以界定,维修中推诿扯皮的现象更是时有发生。正是由于外墙外保温质量责任不明确,行业内“带病”工作的惰性状况就很难改变。

(二)缺失一体化技术筛选的衡量指标。随着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技术在全国推广工作的开展,相应的市场需求也在逐步地扩大,从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技术和企业进入这一领域。由于缺少完整、明确的一体化技术鉴定指标,一体化技术往往由一些部门或专家来决定,形成一体化技术鱼龙混杂的局面。也有的未经严格的工程示范即直接应用,短时间内即出现质量问题或形成质量隐患,使一体化技术在业内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缺少一体化技术普及的激励政策。与其它任何技术一样,一体化技术也是主要靠市场选择的。而一体化技术由于面世时间较短、性能指标较高、施工工艺较新,有的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造价偏高等情况与问题,如果没有实实在在的激励政策是不行的。目前,大部分建设单位并未着眼未来,极看重的依然是那些眼前利益;绝大多数购房者也未意识到传统外墙外保温将会带来的种种麻烦。这就需要政府站在相应的高度予以担当。

四、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技术推广工作的建议

(一)提高外墙外保温的使用年限,细化质量问题的追溯、问责机制。前已述及,外墙外保温维修及更换产生巨额费用、大量建筑垃圾,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是相悖的。要将外墙外保温设计使用年限提高到与建筑物同等水平;严格制定和落实外墙外保温质量问题追溯制度、质量事故问责机制。我省辛集市在2010年由政府主管部门发文明确:“外墙保温原则采用一体化技术,否则谁选用谁负责。”该市一体化技术的普及率已达70%以上。

(二)严格技术甄别标准,从源头上控制和消除质量隐患。从全国范围来看,目前一体化技术推广工作尚处于初始阶段,各项基础性工作亟需加强,标准规范亟需建立和不断完善。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系统、严谨、操作性强的一体化技术鉴定的指标体系。建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相关省(市、区)专题研究这一问题。要将各省(市、区)的技术积累调动起来,在认真研究和组织专家论证的基础上,形成相关文件以确保一体化技术的健康推广。

(三)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尤其是强化支持性政策的制定和落实。在推广一体化技术的前期工作中,各地应出台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扶持性政策。如,将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与绿色建筑评定挂起钩来;与企业资质升级和定期审查挂起钩来;与住宅产业化生产基地评审挂起钩来。在资金支持方面,建筑节能与墙改基金要对一体化技术加大投入;亦可设立专项资金对一体化技术应用项目予以补贴;还应对一体化部品和产品生产企业、一体化技术研发单位予以研发资金补贴等。

总之,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技术是建筑外墙外保温发展的唯一出路,是加快绿色建筑发展的重要引擎,推进一体化技术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我们一定要在艰苦努力中开启新的未来。▲

猜你喜欢
外保温建筑节能外墙
超厚外墙外保温系统施工技术应用
房屋建筑外墙外保温节能在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探究
高层建筑外墙外保温节能体系施工工艺
土木工程中建筑节能的重要性简述
外墙外保温技术在建筑节能设计中的运用分析
外墙防渗工程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现代建筑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
外墙XR新型保温材料的施工
如此外墙,防水还扛得住么?!
外墙保温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