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梅,殷 雄
(保山学院艺术学院,云南保山678000)
云南腾冲地处滇西边疆,是我国唯一的边疆汉族县。腾冲北部(笔者以云南腾冲的固东、马站为主要观察范围)的汉族民间歌曲。既保持了汉族民歌的特点,又融合了本地其他少数民族民歌的特点,其中腾北汉族民歌中衬词的运用就是其最为突出的艺术特点之一。
民歌中的衬词与歌词的内容通常没有直接逻辑关联,但对于歌曲结构的完整性和艺术表现力而言却绝非可有可无。腾北汉族民歌的衬词大致有三类:
此类词又有单音节、双音节(或三音节)衬词之分,是歌曲的语气辅助和作为补丁式衬垫连接的衬词。“从文学上来说,虽然在运用这些衬词的同时加长了语气,但是多数衬词之间并无字义关联,与歌词也并没有词义上的联系而仅有表现上的联系,最终它也只是衬词而已。”[2]
单音节词如:呢、嘛、哪、哦、哟、么、呀、喏、嘟、呃等。例《石榴花开》片段:“石榴花开(耶)叶(哎)又青(哎),(哎)唱个山歌听知(耶)音;石榴花开(耶)叶(哎)又青(哎),唱个山歌(么)有知(耶)音(耶)。”又如《贤妻良母歌》:“现代妇女(么)听端详,三从四德(么)记心上;要做家务(么)要浆洗,不能只想(么)打麻将。”
双音节(或三音节)衬词如:哎呀、哟喂、哎哟、喂儿哟、嗨嗬嗨、说是啰、唷而喂等。如《赌钱调》(选段):“正月子飘(呀)是新年,朋友约我(是 喂儿喂子哟)去赌钱(呀)……”又如《说是啰》(选段):“(说是啰 呀哎)昨晚观音托梦来,(我说是啰 呀哎)茶花林里(是)等情人。(说是啰 呀哎)梦见观音来指引(呀),(我说是啰 呀哎)走到山上找知音 ……”
此类衬词常作为一种较长大的结构部分插入于句子的中间,改变了乐句的句幅,打破平衡,让正句与加入的偏句形成对比。如:格是的、是呢嘛、喂子哟、咚锵锵、哎哟嘛等,它是用谐音逗趣、模拟民间乐器(如锣、鼓、三弦等)声音或“工尺谱”的发音等,另由于时代的变迁,中国传统的乐谱唱读法已慢慢失传,当代歌手演唱时在句中该加入模仿性衬词的地方多是加入简谱唱名发音。此类衬词与旋律结合出现在腾北山歌中时,已不是简谱唱名本来的意义,它们仅仅是模仿某种声音的衬词,显得幽默、诙谐、风趣,也因此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地方风味而深受人们的喜爱。例如:《好久不到这方来》中的选段:“好久不到(嘛)这方来(嗦嗦咪瑞呀嗦咪瑞哆啦哆瑞呀)……”
如:小表妹、小表哥、阿表妹、啊表哥、情哥、情妹、妹哟、郎哟等。如固东山歌《好久不见小情妹》(片段):“(哥)好久不见小情(那)妹,今日见着(嘛)把歌对;哥一个来妹一个,(那)山歌(哪)越唱歌越欢……”又如《赌钱调》(片段):“……人家赌钱(是)赢一宝(呀 有情我的妹看看我小哥),小哥赌钱(是
喂儿喂子哟)全输完(呀 我的小妹)。生意买卖全不学(呀 有情我的哥看看我小妹),天天是个赌钱人(呀 我的小哥)…… ”
(1)利用遥感技术手段结合经济社会统计数据进行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环境监测,通过信息变化对比,快速、准确地监测了区域内的地表覆盖格局演变过程,并结合自然资源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数据进行分析,监测结果客观,提高了工作效率,能够为政府科学规划、管理库区提供数据支撑。
总的来说,这些衬词在歌手演唱时临时加入,并形成衬腔,扩张了乐句,不但使语气得到强调,使正词的文义更流畅、通俗易懂,口语化的表达更亲切地拉近了歌者与听者、歌手与歌手的距离,同时从音乐性来说使节奏紧密、旋律更加顺畅,使歌曲的音乐表现力和感染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衬腔是旋律中运唱衬词的歌腔”[1]292。衬词在三个字以上,并形成一定长度的腔体,我们叫做腔式衬词,从音乐的角度出发,由于歌曲所运用的衬词占用的旋律相对长,使加入的衬词形成独立的小乐句,但在形式上衬词句仍然依附于主乐句的腔调形成衬腔。从文学的角度来说,虽然这些衬词的使用加长了乐句、肯定了语气,但多数衬词间并无字意上关联。在腾北民歌手的唱本(都是词本)上都没有记录,是歌手演唱时临时加上去的,只是衬词而已。因此,对曲调来说它是衬腔,对歌词来说只是临时的帮腔词。
腾北汉族民歌中的衬词搭配上不同的曲调形成了丰富的衬腔。仔细分析,这些衬腔也有着各自不同的特征和规律。笔者将这些衬腔归为单字衬腔、旋律化衬腔两类。
即衬腔的旋律音单一,只是使用某个单音,或偶尔会加一两个。音辅助该单音的次要音。这种衬腔的时值比较短,旋律往往只由一两个单音的不同的节奏变化、组合,非常口语化。如例1。
例1:《贤妻良母歌》 演唱:徐上和(女,固东镇乐坪村谷家寨) 记谱:葛岩
本首歌曲中的“嘛”字处在语调变化比较集中的位置,是腾北一带说话时的自然语态,加在乐句中使音乐的抒咏增添了亲切的口吻,极其口语化和亲切感。
例2:《采茶调》 演唱:赵恩奉(固东乐坪村理红三社) 记谱:葛岩
本首歌曲开头三小节就是腔式衬词,口语化的低起、在“啰”上自由的延长,既符合腾北方言地域性发音的实际也便于演唱者歌唱技能的展示和情感的酝酿,极富腾北边地韵味。如例3。例3:《赌钱调》
演唱:黄枝尧(男,固东镇乐坪小河口村) 徐上和(女,固东镇乐坪村谷家寨) 记谱:周梅
在本首歌曲中衬词是以句子的形式出现,其中“喂儿喂子哟”是虚词,而占乐句较长的“有情我的妹呀看看我小哥”却主要是以实义词为主。这种以衬句做衬词的现象,在其他地方的民歌中也有出现,不过并不多见,而腾北民歌却是很常见的现象,主要起到谐调音节的作用,其旋律呈锯齿形进行状态,与整首歌曲相协调、融为一体,使曲调更加优美动听,同时诙谐、幽默的衬词,形象地刻画出一个不务正业、落魄的赌徒人物形象。
从腾北汉族民歌大多数歌曲的曲调来看,衬词、衬腔是相对固定的,从民歌手演唱的习惯来看,衬词、衬腔又有着比正词及其旋律更强的稳定性。同时,腾北语言的一大特点是变调,“调值分别是55、31、42、53”[3]。在句尾时多喜加上像“呢、哎、嘛、耶、喏、呃、哟喂、说是啰、是呢嘛、咯是地”等表程度的衬词衬腔,这些衬词衬腔作为腾北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语言、音调在歌曲中艺术地再现,使它们独具鲜明的地域色彩,而有时衬词衬腔超过正词字数的声腔的大量运用,也使腾北民间歌曲充满浓郁的滇西边地生活气息,显示了腾北汉族民歌独特的地域个性。
对于腾北汉族民歌中许多节奏自由的衬字来说,他们延伸着歌曲主体要表达的意境,而像句间、句后、乐段间的衬字、衬腔又使腾北民歌的句幅、曲式结构等变化多端,给予腾北汉族民歌更为活跃、热烈的情绪。从歌唱者的角度说不仅有助于演唱时在行腔过程中换气,也有利于演唱者情感的铺垫、积蓄与爆发。因此,腾北汉族民歌中的衬词衬腔还具有调节歌唱气息、调节唱词、旋律结构关系的功能,起到了活跃演唱、使艺术形象更加生动、形象的作用。
我们知道“衬词是感叹词的一种发展,衬腔是感叹音调歌腔化的一种发展”[1]293它们有机地融入民歌当中,是一种完整地表达歌曲的艺术形式,是一首歌曲不可缺少的部分。腾北民歌中衬词由生活中的感叹词向歌腔发展、提炼,使音乐结构得以充实。如例4。
歌曲的句首从生活中的口语“说是啰”低起诉说,到渐高再到自由的一个拖腔的叹息性语调,让旋律有了发展、扩大,在音高、节奏、乐汇等方面作了交代,充实了歌曲的内部结构,使之成为整个歌曲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演唱时的润腔装饰(倚音、滑音、微颤)使歌唱更深入、细腻地表达内心的情感等。因此腾北汉族民歌中“由同一个主体旋律、节奏出发,因各自衬词衬腔变化而派生的不同节奏、音调”[4],比比皆是,它的衬词衬腔的运用在旋律上进行了扩张,在节奏上也打破了人们自然语言的正常节奏,充实、发展了山歌。
例4:《说是啰》
演唱:徐上和(女,固东镇乐坪村谷家寨歌手) 黄枝尧(男,固东镇乐坪小河口村) 记谱:葛岩
总的来说,衬词是民歌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文学角度说,衬词加强了腾北汉族民歌歌词语言的区域特点,具有民间性、地方性;从音乐本身来说,衬词又增强了腾北汉族民歌音乐语言的感染力,衬词引出的腔调使歌曲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富于音乐的表现性。如果没有了腾北特点的衬词,腾北汉族民歌独特的音乐风格也将黯然失色,因此二者缺一不可,音乐语言(含衬词)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又自成风格的。同时,也给我们当代基层音乐工作者以启示,在歌曲的创作中,民歌的教唱中,要善于体会衬词的韵味,并恰当地将衬词运用到创作中,将会使作品增彩,同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音乐效果。
[1]江明惇.汉族民歌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
[2]温曦,刘永忠.昭通汉族民歌的衬词特点[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6):34.
[3]杨婵.腾冲汉语方言的特点[J].文艺生活,2011,(10).
[4]韩玉澎.客家山歌的衬词、衬腔艺术[J].文艺争鸣,2010,(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