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探析

2013-06-21 09:03陈齐康
长春大学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图书馆服务信息

陈齐康

(苏州市职业大学 图书馆,江苏 苏州 215104)

近年来,高校图书馆拓展服务功能,承担社会责任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2007年7月,《国际先驱导报》和新浪网,就“高校图书馆是否该向公众全面开放”举行联合调查,有75.99%的调查对象选择“应该”。所以,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服务是大众的呼吁,它既是时代和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也是高校图书馆自身可持续性发展的前提。

1 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可行性

高校图书馆从事社会服务不仅是应该的,也是可行的。

(1)资源的公共性:我国图书馆是公益性机构,属于公共资源,目的是为社会提供基础性的知识文化服务。与公共图书馆一样,高校图书馆也是社会公共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费源自纳税人,理应积极主动地关注时代与社会的发展与变革,向社会开放自己的文化信息资源,保障公民获得文化知识的权利,从而也为自身赢得发展空间。

(2)法律依据:我国《宪法》规定,“人人享有自由平等利用信息资源的权利”,“公民依法享有平等、自由和合理利用图书馆的权利”。《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第二十一条规定,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开放。

图1 中外高校图书馆社会开放程度示意图

(3)国外早以开展:国外高校很早就关注图书馆的社会服务工作,且开放的程度较高。西方国家的高校图书馆以其先进设备和丰富资源,以及各种特色服务,几乎都向公众开放(见图1)。如美国,不论种族、年龄、来自何地,只要出示证明身份的证件,就可办理相关入馆手续,进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日本、德国和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以及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高校图书馆也面向企业和社区用户,开展各项信息服务也十分普遍。据统计,上世纪90年代日本的大学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达97%,而在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图书馆的服务总量中,其社会与校内服务量之比分别占到40%和60%。

(4)我国已经起步: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已有专家学者对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开展研究,进入21世纪,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已成热门话题。一些高校图书馆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其中部分高校已开始以自身实力服务于地方社会经济建设,并为校外一些行业提供有偿服务。

(5)优势所在:高校图书馆在面向社会服务方面拥有很强的优势。如学科齐全的文献资源,各类专业人才、完善的网络信息系统等。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可突破时空和地域限制,与全球信息社会联系起来,在立足本校服务对象的前提下,向社会公众开放,采取有偿或无偿的方式接待社会公众。

(6)条件成熟:近些年来,高校图书馆越来越受到重视,其综合实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强,经费相对充足,而且背倚高校,集中了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的各类专业人才,开展社会服务的条件也日臻成熟。

2 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实现的意义

高校图书馆实现社会服务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1)提高资源利用率。追求知识资源的最大利用,是图书馆行业的精神特征。我国高校图书馆馆藏藏十分丰富。据权威部门资料表明,我国1000多所高校拥有藏书6亿册,而公共图书馆仅为4亿册;高校图书馆拥有网络版电子期刊的65%,公共图书馆仅为28.6%。近年来高校图书馆的购书经费逐年增加,但利用率却普遍不高,据统计,我国95%以上的高校图书馆只为本校师生提供服务,高校图书馆藏书的60%——80%处于闲置状态。高校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信息资源的大户,有责任也有潜力向社会开放资源,保障公民平等的信息享受权利,减轻公共馆的压力。这是提高资源利用率,响应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善举。

(2)提高公民文化素质。我国《教育法》规定了图书馆要为教育者接受教育提供便利,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更是不言而喻。所以,培养公民的阅读习惯,传播文化知识,提供信息服务,从事终身教育等,都是图书馆责无旁贷的使命。

(3)促进社会公平公正。公正是人类社会具有永恒价值的基本理念和行为准则。现代社会的市场机制隐含着文化贫富分化的危险,图书馆事业是实现社会信息公平的重要保障。

(4)为图书馆发展开拓新空间。如果图书馆不能满足公民的基本文化需求,就失去了生存发展的根本。因为图书馆不重视社会,社会就不会重视图书馆。相反,如果图书馆主动承担公共责任,就能在更大的舞台上实现自身价值,赢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图书馆应成为整个社会的信息枢纽,文化中心。

3 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策略

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意义勿容置疑,但在服务的过程中也要考虑自身的特点,要从整个图书馆事业、图书馆服务体系的角度来认识,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社会服务之路。

(1)加强政府宏观调控。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服务,在经费、人事、管理等具体操作上,须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为依据,利用法律才能保证其作用的正常发挥。现在我国高校图书馆在开展社会服务上缺乏热情或力不从心,很大程度上与得不到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撑与经费保障有关。我国有关部门虽多次颁布关于图书馆事业的行政法规,但其权威性和指导性远远不能规范图书馆行业,更没有对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设置相关条款规定。

(2)改革内部管理体制。国外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服务,其服务方式、手段和内容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且社会公众可享受与本校师生同等的服务。在我国,即使为数极少的高校图书馆开展了社会服务,其方式也非常单一保守,一般也只提供临时阅览,有的虽允许社会人员申请服务,也设置了很多限制,且基本是有偿的。为了更好地服务大众,我国高校图书馆应花大力变革内部管理体制。首先,须打破各自为政、互相分隔的局面,与公共图书馆、兄弟院校图书馆、政府信息部门、社会信息服务中介等部门,加强业务联系和信息沟通,实现资源共享,建立起既竞争又合作的良性关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其次,加强自己的特色化馆藏建设。有特色才有生长力和竞争力,高校图书馆可依据本校的学科结构和学科重点,参照当地经济发展现状及人文特征,考察社会读者的不同需求,以此来布局自己的藏书特色,并形成定向定点定题的服务特色。再次,高校图书馆还应重视人才储备。在引进或培养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同时,建立相应的考评和激励机制,提高馆员的社会服务意识和素质,

(3)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在社会服务中,一味强调高校图书馆的付出,即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成本是片面的,我们应该看到,对社会开放的过程中,不仅能产生社会效益,也能产生经济效益。一方面吸引社会资源的加入,另一方面利用自己的优势,向地方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提供信息服务,并适当收取报酬。《规程》21条规定了可“根据材料和劳动的消耗或服务成果的实际效益收取适当费用”。例如,俄罗斯大学图书馆有权确定自己的有偿服务项目,图书馆可以独立地与不同法人签订各种合同,如广告、展会等,成为一个享有全权的经营伙伴。所以,在保证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前提下,适当注重经济效益,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是是完全可能的。

4 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举措

高校图书馆秉持开放的理念,利用图书馆在资源和人才上的优势,可以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努力实现其社会服务的功能。事实上,近年来已经有一些高校对此做了有益尝试,归纳起来有如下一些举措:

(1)向校外读者开放。面向社会读者开放是社会服务最基本的方式。虽然没有公开宣布,但有些高校图书馆已经采取了这种方式,即在一定范围内,遵循一定规则,允许社会读者入馆。社会读者持有效证件如身份证、学生证、工作证或介绍信等,经门卫登记,可以入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该方式扩大了读者面,有利于文化知识信息的普及。

(2)向社区居民开放。学校与所在地区的发展密不可分,高校图书馆有责任为地区的发展建设作出贡献。该方式主要是,高校图书馆与所在社区、街道签署协议,向居民开放图书馆大门,允许居民入馆自由阅读借书或从事各种文化学习活动,使图书馆成为国民终身教育的基地和文化娱乐俱乐部。还可建立“流动图书馆”,精选一些社会科学教育生活类图书、期刊、视频音响资料等,深入到周边社区,开展读书活动,举办保健知识和电脑知识等各种专题讲座或培训活动,搭建一个文化学习平台,帮助社区居民提高科学文化素质,丰富业余生活。

(3)向本校师生终身开放。国外高校图书馆网站一般把校外人员分成游客和校友,校友服务已成特色。本校师生的身份终身有效,毕业生毕业离校和教职工离退休,都不要求退还借书证。这样让校友在熟悉的环境下继续满足其信息需求,解决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同时也使校友了解母校的发展状况,拉近彼此的距离。这种方式有利于师生的终身学习成长,也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机会。

(4)向周边企事业机构提供专业文献信息服务。高校图书馆可同周边有关行业或企事业单位合作,签署协议,方便他们查阅行业资料,为他们提供专业文献信息服务,或有偿的技术咨询、业务培训等,同时在这一过程还可应邀承担企事业单位的研究项目,帮助它们解决实际的技术难题,以满足企事业单位创新发展的信息和人才需求,从而实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这种方式比较适合专业特色鲜明的高校,如东北林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都采用此形式向社会提供服务。

(5)服务地方经济。高校图书馆应以信息和知识为地方经济做贡献。通过丰富的馆藏资源和现代化的信息收集手段,为地方经济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如有关的政策措施、经济决策信息、技术信息、管理信息、市场供求信息、新产品开发信息等,以利于地方的生产和决策。另外,可尝试建立“中介机构”这种服务模式,将高校的科研和实际生产结合起来。我国高校每年产生大量科研成果,其中省级以上的上万项,国家级的数千项,如何将这些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应成为现代图书馆的重要职能之一。高校图书馆可将本校的研究论文、科研成果及专业人才等重要信息建成数据库,并将与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相关的信息加以搜集整理,做好供需双方的中介。

图2 苏州市职业大学图书馆借阅总量示意图

(6)建立图书馆联盟。图书馆联盟是指以高校为主体,适当整合一定区域内高校、公共、科研等类图书馆资源,以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更好地开展用户服务。通过这个切入点,高校图书馆可利用自己的资源与技术优势,为公共馆和各科研馆提供支持,在提高它们服务能力的同时间接服务于区域用户。同时,公共馆的地方特色资源、科研馆的专业特色资源也为高校师生用户提供了更多选择。联盟的建设将成为区域“开放的知识和信息中心”。目前 各种类型的图书馆联盟方兴未艾,代表了图书馆发展的趋势。比如,我们苏州市职业大学图书馆,很早即与苏州大学图书馆开展合作。自2010年起进一步与邻近的旅游财经学校、建设交通学校、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实现了资源共享(见图2)。

(7)与地方政府或企业合作共建开展文化公益活动。高校图书馆应尽量争取政府和企业的支持,进行合作共建。可定期不定期地举办各种公益文化活动,如各种展览、专题讲座、求职培训、技能传授、咨询服务、论坛交流以致竞赛、游戏等活动,以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扩大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提高公民文化素质,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5 结论

总之,高校图书馆是我国图书馆事业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以公共服务精神为先导,打破传统的封闭保守模式,回应社会和公民对知识文化的渴求,关注并参与到地方经济建设与公共事务中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定位,有效开展社会服务,努力实现自己的社会服务功能,体现图书馆承担社会责任的力量与价值,提升社会公众对高校图书馆的关注与认可,从而也为自身发展开辟一片新天地。

[1]宋显彪.图书馆的社会责任研究综述[J].北京:图书馆建设,2009(6):97-99.

[2]于良芝.公共图书馆存在的理由[J].兰州:图书与情报,2007(1):1-9.

[3]龚放.试论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J].北京: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2):118-127.

猜你喜欢
图书馆服务信息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图书馆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
去图书馆
健康信息
健康信息(九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