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忠聪 谢 琼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3)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肺癌)在我国大中城市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居癌症首位。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占到80%左右,目前最好的化疗方案治疗的总有效率为40%~50%[1-2]。大量实验研究表明,丹参酮ⅡA具有抗肿瘤的作用[3],其作用机制多种多样,其中包括通过抑制DNA合成、阻滞细胞周期、上调凋亡基因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对原癌基因表达起到抑制的影响、抑制相关酶的表达以及逆转多药耐药来体现其抗肿瘤作用[3-4]。但关于丹参酮ⅡA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实验研究,而对于其在临床的效果仍有待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来验证。本课题前期动物实验已证明了丹参酮ⅡA能显著提高抑瘤率及肿瘤细胞凋亡,并发现其逆转耐药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P-gp、LRP、TOPOⅡ表达有关[5]。故本研究试图通过观察丹参酮ⅡA联合TP方案治疗NSCLC的疗效,来探索丹参酮ⅡA在临床上的抗肿瘤效果,并试图从P型糖蛋白定性变化的角度来初步探讨丹参酮ⅡA临床上逆转多药耐药的可能机制。
1.1 病例选择(1)经细胞学或病理学确诊为NSCLC;不能手术治疗或不愿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2)年龄<75 岁且>18 岁,性别不限,Karnofsky 评分[6]≥70分,治疗前血常规、肝肾功能、ECG基本正常,预计生存期>6个月,有可测量的客观病灶指标;(3)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愿意接受本方案治疗 ,能按医嘱坚持用药,依从性好者),住院患者,符合伦理学标准;(4)入组前,采外周静脉血2 mL,分离淋巴细胞,以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膜P-gp蛋白含量,定性为阴性。
1.2 临床资料全组共64例,男性37例,女性27例;年龄 41~74 岁,平均(59.75±6.13)岁;病理类型为腺癌30例,鳞癌28例,腺鳞癌6例;TNM分期为Ⅱa期2例,Ⅱb期6例,Ⅲa期6例,Ⅲb期12例,Ⅳ期3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P-gp的检测、试剂及药品外周血淋巴细胞提取及制备参见文献[7]。取静脉血2 mL,以2%乙二胺四乙酸钠(EDTA)抗凝(1∶9),加入淋巴细胞分离液 2 mL,以1500 r/min离心5 min,提取淋巴细胞,磷酸盐缓冲液(PBS)漂洗,1500 r/min 离心 5 min,2 次,去上清,70%乙醇固定。检测前,先以PBS漂洗样品悬液1次,1500r/min离心5 min,以除去固定剂,调整悬液细胞数在109/L左右,再将每份悬液分别加入两试管中,其一加入20 μL MRKl6,其二加入20 μL羊抗鼠IgG(以排除非特异免疫反应误差),室温放置20 min,2000 r/min,离心5 min,共3次,再向两试管中分别加入20 μL羊抗鼠IgGFIFC,室温避光放置30 min,2000 r/min离心5 min,3次,PBS漂洗,待检。流式细胞仪P-gp检测:使用FACScan型流式细胞检测仪,收集2万个淋巴细胞进行检测,在Macintosh 650型计算机上应用Cell Ques.Plot软件(美国BD公司)分析数据结果。P-gp含量以P-gp阳性细胞百分率表示,计算公式为:P-gp阳性细胞%=P-gp阳性细胞数/(P-gp阳性细胞数+P-gp阴性细胞数一非特异结合细胞)×100%。P-gp阳性判断标准:取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gp含量的95%可信限,即均值+标准差为界值×2,检测值大于此值判断为P-gp阳性,小于或等于此值判断为阴性[8]。鼠抗人P-gp单克隆抗体MRK16、免疫阴性对照抗体羊抗鼠IgG及羊抗鼠IgG-FITC(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为法国国际免疫公司销售产品。淋巴细胞分离液购自中国科学院血液研究所。紫杉醇脂质体粉针剂(厂家:南京思科药业有限公司,规格:30 mg/瓶);顺铂粉针剂(山东齐鲁制药有限公司,规格:10 mg/支);丹参酮ⅡA注射液(厂家: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规格:10 mg/支)。
1.4 治疗方法治疗组给予TP方案(TAXOL150mg/m2,静注,d1;DDP 60 mg/m2,静注,d1),化疗同时采用丹参酮ⅡA注射液60 mg入液静滴,每日1次,持续2周(化疗当日不用)。对照组仅行TP方案化疗。滴注TAXOL前12 h及6 h分别口服地塞米松20 mg,30 min前以苯海拉明50 mg,西米替丁0.4 g,分别入液静滴。常规止呕、水化处理。出现骨髓抑制(Ⅱ度以下)后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皮下注射。两组在观察期间均不使用其他影响抗肿瘤中药以及影响免疫的药。3周为1个周期,观察2个周期。
1.5 疗效评价标准
1.5.1 生活质量评定 依据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9]中关于以Karnofsky评分标准为指标评价生活质量变化情况,根据治疗前后的分值判定疗效,以KPS评分增加10分以上者为增加,下降10分以上者为下降,两者之间为稳定。
1.5.2 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0]可测量的目标病灶如下。CR:所有目标病灶消失,无新病灶出现,并维持4周。PR:基线病灶长径总和缩小 ≥30%,并维持4周。SD:基线病灶长径总和有缩小但未达PR或有增加但未达PD。PD:基线病灶长径总和增加≥20%或出现新病灶。非目标病灶,CR:所有非目标病灶消失和肿瘤标志物水平正常。PD:出现一个或多个新病灶或/和存在非目标病灶进展。SD:一个或多个非目标病灶和/或肿瘤标志物高于正常持续存在。再评价总疗效。 有效率=(CR+PR)/总例数。
1.5.3 P-gp定性比较 治疗前后P-gp定性的变化。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统一采用α=0.05双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生活质量的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KPS评分)改善情况的比较,治疗组增加18例,稳定10例,下降4例,对照组增加10例,稳定12例,下降10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实体瘤疗效比较见表1。结果示对照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治疗后患者实体瘤疗效比较(n)
2.3 P-gp定性比较见表2。P-gp阳性界值计算:随机选择住院非恶性肿瘤患者20例,男性10例,女性10例,年龄40~73岁,中位年龄54.7岁,测得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膜 P-gp含量为(1.47±0.26)%,计算 P-gp阳性界值为1.99%。外周血淋巴细胞膜P-gP含量大于1.99%,即定为阳性,小于1.99%即定为阴性。两组P-gp定性的比较,治疗组P-gp转阳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P-gp定性比较(n)
2.4 安全性分析治疗后两组患者化疗毒副反应如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腹泻以及肌酐(Cr)等方面相当(P>0.05)。
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丹参主要用于治疗各种血瘀证、癥瘕积聚。研究表明,丹参酮ⅡA具有多种抗肿瘤侵袭和转移的作用。如敬静等[4]研究发现,100 ng/mL丹参酮ⅡA处理人ER阴性乳腺癌细胞72 h后,BCRP/ABCG2 mRNA表达降低,为对照组的0.44倍,提示丹参酮ⅡA通过下调BCRP/ABCG2基因表达可能具有逆转ER阴性乳腺癌细胞多耐药性的作用。以及本课题前期动物实验已证明了丹参酮ⅡA对小鼠S-180及Lewis肺癌多药耐药肿瘤有逆转多药耐药的作用,并发现其逆转耐药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P-gp、LRP、TopoⅡ表达有关[5,11]。 综合目前研究,笔者推测丹参酮ⅡA可能具有临床抗肿瘤作用。
本观察表明,丹参酮ⅡA注射液能够提高非小细胞肺癌的化疗疗效。这正好从临床方向验证了上述学者所指出的丹参酮ⅡA具有抗肿瘤的作用,能够提高化疗的疗效。至于临床上其抗肿瘤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的研究。笔者认为本实验的治疗后两组P-gp定性比较结果可能阐述了其中一种抗肿瘤机制。P-gp不仅出现在肿瘤细胞膜上,人外周血淋巴细胞 (如NK细胞、T细胞、B细胞等)如长期受某些药物的作用,其膜上的P-gP表达也会显著增加,这为临床上检测P-gp带来了方便[12]。笔者通过对32例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P-pg定性的比较,发现使用丹参酮ⅡA组P-gp转阳率明显比未使用丹参酮ⅡA组的要低。由此,笔者推测,丹参酮ⅡA注射液可能是通过抑制P-gp的表达来发挥其抗肿瘤的作用。并且对32例患者的临床表现跟踪观察中,发现丹参酮ⅡA并不会增加化疗的毒副反应,说明其在临床使用是安全的。
抗药性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许多方面。临床上要克服耐药性,应首先确定该肿瘤的耐药机制,必要时应用多种逆转剂或治疗手段。本文结果表明丹参酮ⅡA能部分逆转非小细胞肺癌P-gp的表达,从而笔者大胆地推测丹参酮ⅡA或可成为治疗P-gp的表达阳性的多要耐药非小细胞肺癌的新选择,其作用及地位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另本研究观察指标偏少,需更多时间、经费及相关检验仪器,从多方面来探讨丹参酮ⅡA抗肿瘤机制。
[1]Pao W,Miller V,Zakowski M,et al.EGF receptor gene mutations are common in lung cancers from “never smokers”and are associated with sensitivity of tumors to gefitinib and erlotinib[J].Proc Natl Acad Sci USA,2004,101(36):13306-13311.
[2]Paez JG,Janne PA,Lee JC,et al.EGFR mutations in lung cancer:Correlation with clinical response to Gefitinib therapy[J].Science,2004,304(5676):1497-1450.
[3]袁春意,谢琼.丹参酮ⅡA在肿瘤领域的实验研究进展[J].中医药导报,2009,15(9):67-69.
[4]敬静,郑鸿,王静,等.丹参酮ⅡA对人ER阴性乳腺癌细胞的生长抑制和多耐药逆转作用 [J].四川大学学报,2007,38(3):391-395.
[5]何欣,曾柏荣,刘华.丹参酮ⅡA对小鼠S-180肿瘤获得性多药耐药及相关基因[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0(7):16-18.
[6]周际昌.实用肿瘤内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4-35.
[7]郭军,王宝成,尹格平.三苯氧胺对淋巴细胞mdrl表达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多药耐药性的逆转作用[J].临床肿瘤学杂志,1998,4(12):19-22.
[8]Chaudary PM,Mechetner EB,RoninsonlB.Expression and activity of the multidrug resistance P-glycoprotein in human peripheralbloodlymphocytes[J].Blood,1992,80(11):2735-2739.
[9]中华人名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7.
[10]李和根.刘嘉湘教授以扶正法为主治疗肺癌经验[J].四川中医,2005,23(7):5-6.
[11]孙燕,廖美琳,程刚,等.NCCN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S].2010:42-43.
[12]Chaudary PM,Mechetner EB,Roninson IB.Exprassion and activity of the multidrug resistance P-glycoprotein in human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s[J].Blood,1992,80(11):2735-2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