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雪婷,陈 鸿
(长沙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长沙410004)
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出现了一种心理学思潮——人本主义心理学(humanistic psychology),其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重视对人的价值、情感、需要、人际关系等的研究,人本主义认为外语学习除了学习者个人的天赋、教师的水平、教学方法外,学习者自身的情感因素对英语学习起着促进或阻碍的作用。因此,从动机和自尊等因素来研究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成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理论的角度综述三者的相关性,从而为三者间的实证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美国著名的语言教育学家克拉申在70年代到80年代发展了情感过滤假说(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1]10。克拉申认为,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存在一种固定的学习程序或者说是心理过程,语言学习者的动机、态度等把外界语言环境所输入的部分材料筛选出去,从而对学习者习得语言的速度和质量产生影响。比如,学生的学习目的是否明确,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目的明确则动机水平高,学习积极性高,进步快;反之,则收效甚微。该研究理论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该模式一味强调习得与学习二分法和可理解输入是第二语言习得的唯一途径,忽视了交际在语言习得中的作用,就情感过滤假说来讲,克拉申忽视了社会环境因素和个人人格特质对学习者习得语言的影响。
动机是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的一个重要因素,它直接作用于学习投入,对学习成绩产生影响。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Lambert和Gardener就开始了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研究,80年代该领域的研究停滞,90年代,它又重新引起人们的兴趣[2]。中外许多学者对此作了大量研究,如布朗(Brown)的整体动机和情景动机说(global motivation and situational motivation);Ellis(1985)的任务动机说。Hamer则把动机分为内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和外在动机(extrinsic motivation),但在该领域进行的最全面深入的研究则当推Lambert和Gardner,他们将动机分为两类:融合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3]。融合型动机是指为参加社团的生活而熟练掌握语言的愿望。工具型动机则指为谋职或提高自己的修养、改善自己的社会地位而熟练掌握一门语言的愿望。1960年,Gardner已经开始发展社会教育模式,1985年,Gardner提出了被大家广泛引用的经典社会教育模式,这个经典模式提出,组成动机的因素为:动机强度、学习语言的愿望、对语言学习的态度[4]。Ehrman和Oxford的研究发现,在认知能力、学习策略、学习风格、人格、焦虑和动机等诸多变量中,动机与外语学业成绩的相关仅次于认知能力[5]。多雷以外语教学和学习为核心,在综合、概括多种动机理论的基础上,对动机层次进行划分,提出了自己的学习动机三层模式,多雷提出,学习者的学习成就感和自信心是影响学习动机的两个重要因素,并与动机呈正相关。
国内研究也表明,学习动机与英语学习成绩显著相关。我国研究者关于外语学习动机的研究大多遵循经典及扩展模式的轨迹,探索动机对学习成绩的促进作用[6],或关注动机的内部结构[7]。但该模式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该框架没有包括目标成份,没能反映自我决定理论的最新发现;另外,语言层面的融入型/工具型动机二分法产生明显的误导,因为决定L2动机的社会性的复杂过程被简单化了[2]。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出发,对动机与学习的关系进行研究,比较著名的有高一虹等人对动机、自我认同发展等的跟踪研究,其中,动机类型、动机强度都得到了比较全面的描述,目前研究的重点正在从单纯的横向静态研究向纵向跟踪研究发展[8]。但是,以往的研究仅仅研究了各类动机与成绩的相关性;自尊与成绩的相关性,但未能将动机与自尊结合起来与英语学习成效的相关性作出研究。基于这种不足,本文将动机和自尊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的自变量,研究它如何对英语成绩产生影响。
在自尊心受到保护和鼓励的环境中,学习者的认知活动最为有效[9]。心理学家认为,需要是人从事活动的内驱力和诱因,因而唤起动机的产生,作用于学习成绩。学习成绩好,同学和老师的羡慕和赞扬使学生的自尊心得到极大满足,从而更加促进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马斯洛作为人本心理学之父,对人类的需要问题作了具体的阐释,见图1。
图1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
可以看出,自尊需要属于上层需要,马斯洛指出,自尊包括对获得信心、能力、本领、成就等的愿望。自尊需要的满足使人感觉自信,觉得自己有价值、有用处、有实力,一旦受挫,则使人感觉自卑,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直接导致学习成绩的下降。
自尊心是学习者对自身价值和能力的评价认识。它分为整体自尊(Global self-esteem)、特殊自尊(Specific self-esteem)以及个人对自己完成特殊任务的评价。在研究学习者自尊的领域中,Andre首先进行了两个量性项目的研究,总结出自尊在外语课堂学习中可能得到强化,这与Covinton’s的观点一致:“直接教学法能引起自尊发生改变并且可能导致成就的实现。”[10]根据 Coopersmith所说,自尊是个人在态度中表现出的对自己的一种价值评价。在研究学习者自尊的领域中,Andre首先进行了两个量性项目的研究,总结出自尊在外语课堂学习中可能得到强化[10]。
美国人本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的认知活动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因素,当情感因素受到压抑甚至抹杀时,人的自我创造潜能就得不到发展和实现。而只有用真实的和对个人的尊重和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的态度,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Robert Reasoner认为,人的自尊心包括五个方面:安全感、认同感、归属感、目的感以及胜任感。要加强学生的自尊心,必须承认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个性,而且应该保护他们的权利和情感。[11]
国内对于自尊与英语学习的相关研究比较少。20世纪80年代,赵建华和黄希庭等做过一项关于大学生需要结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强度最大的前四位需要依此是求知的需要、友情的需要、建树的需要和自尊自立的需要。[12]38在外语教学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自尊需要,尽量满足他们的成就感,使他们对学习充满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陈靓,李江霞(2006)在“大学生情感因素与英语学习成绩关系的调查”一文中,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不同成绩的学生在动机、自尊和焦虑方面差异极显著,证明情感因素,尤其是自尊和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13]
王伟(2009)在他的“自尊、情景焦虑与学习者英语水平的关系研究——对大学英语学习者的定量调查”一文中,通过对三所高校的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得出结论:学习者英语水平分别与自尊成正相关。[10]总之,国内关于聚焦自尊与学习成绩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研究重点集中在动机、自信心、学习态度、性格的比较上,实证研究比较少,尤其缺乏将动机、自尊结合起来与英语学习成绩的相关性作深入研究。
克拉申在检查模式情感过滤假说中提到,影响二语习得的因素包括动机、态度、自尊、自信等。所有划归于情感的因素都互有联系。学生的动机水平高,则学习成绩较好,因此学生会受到老师的表扬和周围同学的羡慕,自信心增强,充满自信的学生自我感觉好,自尊意识强,反之亦然。
通过以上述评,大学生对英语学习所持态度、动机和学习者自尊会对学习成绩产生影响。因此,学习者应提高自己的动机水平和自信心,培养自己的外语学习兴趣,明白自己的需求,给每个阶段的自己制定目标,到期如能达标则对自己进行奖励,如不能则要分析原因,进行正确归因,避免出现一蹶不振的状态。作为英语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学习,端正态度,对学生所犯错误宽容对待,避免学生产生学习焦虑,可以设置各种学习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并分别予以不同奖励,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进行鼓励,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自尊。
[1]Krashen,S.D.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on[M].Phoenix ELT,1995.
[2]秦晓晴.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研究及其存在的问题[J].外语教学,2003,(3):16 -18.
[3]夏金成.英语学习动机和态度与学习成效的关系研究[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5,(3):39.
[4]Crookes,G.Schmidt.R.Motivation:Reopening the Research Agenda[J].Language Learning,1991,(41):469-512.
[5]Ehrman M.E,Oxford R.L.Cognition plus:correlates of language learning success[J].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95,(79):67 -89.
[6]马广惠.学习动机和努力程度对外语学习成绩的影响[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28(4):37 -41.
[7]黄红安,文卫平.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实证研究[J].国外外语教学,2005,(3):30-37.
[8]周燕,高一虹,臧青.大学生高年级阶段英语学习动机的发展[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2):251 -256.
[9]Fraser.B.J.Classroom Environment[M].London:Croom Helm,1986.
[10]王伟.自尊、情景焦虑与学习者英语水平的关系研究——对大学英语学习者的定量调查[J].中国英语教学,2009,(12):119 -124.
[11]向茂英.情感因素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3):24 -25.
[12]文卫平,朱玉明.外语学习情感障碍研究[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8.
[13]陈靓,李江霞.大学生情感因素与英语学习成绩关系的调查[J].大学英语,2006,(3):384-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