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迅
这是又一股拒绝内地、抗拒内地、排斥内地的阴风。
近期香港讨论长远房屋规划时,有一种舆论认为,香港建屋用地不足,政府应控制人口增长,以纾缓房屋短缺的问题,房屋政策问题变成了人口政策的问题。香港“环保触觉”创办人、主席谭凯邦更声称,政府应限制新来港人士的数目,每天150名的新移民配额超出香港的承受能力。
前不久,一份有超过300名“市民”参与联署的“换特首、抗融合”广告,同一天在香港两份报章和一份台湾报纸刊登。广告声称,“抗议中港融合”,“香港不断被融合与赤化”,香港人基本生活需要不断被剥削,房屋短缺问题不在于缺地,而是“新增人口实在太多”,建议政府“应取回单程证审批权”,实现“源头减人”。
这些发声者,应该看看两则小故事。
9月20日,香港“新港人爱心家庭选举”表扬获提名的5个新移民家庭,他们凭借积极融入社群的精神而获奖。其中,汤氏一家三口,其内地妻子4年前离世,50多岁的汤先生遂毅然把11岁长子和10岁女儿从深圳接来香港定居。为让子女赶上香港生活步伐,汤先生为子女四处奔波寻学校,节衣缩食让子女补习英语。汤父全职照顾子女,令他们生活在一个温馨家庭。之二,另一得奖家庭是2003年从惠州来港的陈红辉与丈夫刘伯尧的5人家庭,10年來坚持一家人通过参与义工活动,融入香港社会生活。
这两个家庭都有成员是从内地来香港定居的新移民,即所谓每日150个单程证赴港的得益者。除了本地人口的自然增长之外,从内地持单程证来港定居的内地居民,无疑是香港人口增长的一个重要来源。每日150个单程证赴港名额,却因房屋和土地供应紧张而引起一些人质疑,甚至抨击。
在“新港人爱心家庭选举”颁奖礼上,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长林郑月娥说,单程证审批有宪法基础,单程证制度就是让香港人在内地的亲属,能有秩序地来香港家庭团聚。她认为新移民对人口增长和补充劳动力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回顾内地居民到香港定居政策的发展史,“九七”回归前有一个较长时期,港英政府以宽松政策对待内地移民。随着内地到港居留人士日益增加,对香港构成沉重压力,1974年11月,港府实施“抵垒政策”,即任何内地非法入境者,凡能避过拘捕而偷渡到香港,抵达市区范围,且与在港亲属取得接触,即可获港府准予居港权;如果偷渡者在边境范围被执法人员截获,则会被遣返大陆。当局也因此加强在边境的管制。
历史就这么往前走。非法入境,终于日趋严重而成了问题。港英政府与中国政府协商后,港府由1980年10月24日起,撤销“抵垒政策”,改由持“单程证”为内地居民唯一合法入境定居的途径,而“单程证”制度成了控制内地居民来港定居的重要政策工具。单程证制度的实施,是让内地居民通过内地主管部门的审批,有秩序来港定居。
自2000年至2011年这12年间,持单程证来香港者达56万人,平均每年约4.7万人,并未达到每日150个名额的上限。不过,随着两地交流日趋频繁,过去3年,香港每年平均有2.5万宗两地婚姻,并有持续上升的趋势。基于人道立场,作为处理香港市民与内地家人团聚的主要政策工具,单程证制度有实际需要。
数据表明,香港人口在未来二三十年将会急速老化,而统计处预测未来人口老化的速度时,已计算这些新移民对人口结构的影响。所以新移民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香港的劳动人口,假如没有这些新移民,香港人口老化的问题将会更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