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晨,尹学卫
(陕西省地方电力监理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54)
21 世纪是信息化建设飞速发展的时代。各行业纷纷将计算机技术、数字化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现代管理技术等一系列信息技术,应用于企业经营、生产和管理过程。通过对信息资源的多渠道收集、筛选、深度开发和广泛应用,不断提高其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核心竞争力。
自 1988年在工程建设领域推行监理制度以来,工程监理企业队伍不断壮大,经过 24个年头的磨练和沉淀,监理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优胜劣汰,最终生存下来一批掌握了行业发展方向的规模型监理企业。由于监理业入市门槛低,监理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为了提高监理企业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陕西省地方电力(集团)有限公司落实“创新型、资本型、多元化、信息化”的发展策略,采用先进、科学的信息化手段进行信息管理,多渠道获取工程监理信息,高效优质地实现与利益相关各方的沟通协调,出色完成投资控制、质量控制和进度控制等核心任务。建设监理企业信息化是一条必由之路。
同时,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大,监理业务种类的不断增加,跨地区项目的日渐增多,管理内容的日趋复杂,传统企业管理的方式已不能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的需求。监理企业需要实现信息化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效率。
监理企业经营管理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的管理内容:一方面和一般企业的管理内容一样,诸如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管理、安全技术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日常办公管理等内容;另一方面不同于一般企业,主要是所监理项目的现场管理部分占的比重较大,内容也较为繁杂。
实施监理企业信息化,规范了工作流程,加快了信息交流的速度,减少传统管理模式下大量的重复抄录工作。每位员工在自己的授权范围内实现网上协同工作。如:公告通知、文件收发、网上签报审批、资料上传归档等工作,即使出差在外,只要有网络,就可以及时查询和处理相关信息,提高了企业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同时,电子文档取代纸质媒介,既可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又节约资源,响应环保。
监理工作的核心任务是控制,即投资控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而控制的基础就是监理信息。实现企业信息化可以有效地保证信息的真实性、时效性和完整性。
项目监理部应及时记录每天的各种监理活动信息,例如:监理日志,材料报验单,监理联系单,工地例会等。目前这些记录只能依靠现场监理的职业操守和自觉性进行约束,往往存在日志数日一记,甚至等到报月报或例行检查前才进行记录的现象。这样的资料无法保证时效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实施了企业信息化后,不仅可以约束现场监理及时进行记录,并且可以将这些信息以单项工程为根目录上传存储,便于查阅和调用。各个项目监理部之间也可以相互查阅学习、取长补短,提升现场管理水平。
另外,以笔者所在公司为例,承揽监理业务以电力工程为主,项目遍布陕西全省,且规模大小不一,1名总监往往同时监理几个项目。实施监理企业信息化,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加快总监对变更通知单、停复工通知单等问题处理的时效,提高了监理企业的现场管理效率,同时也降低了现场管理的成本。集团公司“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对监理公司提出了发展工业摄像和远程监控的要求。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无人监理”的项目也能够保证质量并顺利投运。
实施监理企业信息化一定要建设配套的信息资源库,要将工程技术规范、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相关法律法规入库,方便公司员工和现场监理人员查阅。同时,监理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人员的流动性较强的特点。如果不及时把现场的项目监理知识和经验保存的话,很有可能就会随着人员的流动而流失。
笔者公司几乎承揽了陕西省内所有光伏并网电站的监理任务。一直以来,靠着现场人员的传帮带,才慢慢培养出了一批新能源专业监理人员,但是人才数量仍然跟不上新开工项目数量的要求。公司内部想通过工程原始资料学习相关业务知识,加快人才队伍的培养,但其查阅的复杂和不便使人望而却步。试想在监理企业信息化实施以后,不仅可以将工程建设过程的各种信息进行保存,更重要的是实现了业务知识和现场监理经验的共享,使得企业内人员吸纳消化这些知识和经验变得更为方便可行,为企业培养人才创造了条件,使企业核心竞争力得以提升。
目前在整个监理行业尚未有较为完备的信息化系统。实现监理企业信息化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式:自主研发、委托设计和购买成熟软件产品。
企业需要利用自身的计算机方面人才组成开发团队,负责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开发及维护工作。因为开发人员是企业内部员工,他们对业务流程非常熟悉,所以这种模式开发的系统更贴合于企业管理,针对性更强、服务更高效,而且开发成本较低。但是,这种方式也存在着些许缺点。相对于专业开发团队,这样的系统开发时间长、稳定性不够;而且在监理企业内部既懂监理业务又懂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人才十分有限,一旦开发人员或者维护人员出现人事变动,对系统以后的升级和维护会造成较大的困难。
通过监理企业和软件开发商之间的协同创新,结合监理企业在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优势和软件开发商在 IT 领域的技术优势,实现监理企业信息化管理。这种方式优点是开发周期短,开发的系统能够满足企业日常管理的要求。缺点是由于开发人员没有相应的监理业务知识和工作经历,使得系统在现场管理方面不太贴合实际;而且这种开发方式费用很高,系统的后期维护也需要该软件公司的长期支持。
这种方式节约了软件开发的费用和时间,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也较强。但是目前市面上针对监理行业的成熟产品少之又少,而且随着行业的发展,对监理企业的要求也在变化,已购买的软件能否进行二次开发来满足这些新的要求,是监理企业选用这种信息化建设方式时必须要考量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具有明显的个性化特征。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其信息化的需求不一样,完全符合企业要求的成熟产品很难买到。
监理企业信息化系统由监理企业信息化平台、监理企业数据库和办公管理模块、工程管理模块、项目监理模块和资源管理模块四大核心模块以及企业门户组成(见图1)。
图1 监理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结构
主要实现信息管理(公告发布、文件收发、网上签报审批、资料上传归档等)和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基本信息、考勤等)等功能。例如:公告发布功能能够将文件、通知和公告等非常便捷地传达给每位员工。只要登录系统,就会提示是否有新的信息可查看;而且系统能够控制信息发送的对象,并知道信息是否被查看等状态;也可利用短信平台实现企业内群发短信,作为会议安排的辅助手段。考勤管理功能可以根据公司内部日常考勤表单和工地现场监理资料的填报日期统计在月底生成月度考勤表,作为企业员工绩效考核和现场监理人员薪酬管理的依据。
工程管理功能模块主要实现招投标管理、合同管理、资料管理、安全管理等功能。招投标管理从招标公告的信息收集开始直至投标结束,实现过程透明化。合同管理与项目监理功能模块挂钩,根据现场工程进度等信息履行合同。资料管理实现对工程监理资料的审核、归档和查询。安全管理方面可以设置定期或不定期的工地现场安全检查,并形成材料归档保存。
项目监理的信息化主要是实现项目监理部工作的信息化。项目监理部的监理工作是整个监理企业管理的核心部分,也是为企业创造收益的核心工作。因此,实现项目监理部的信息化尤为重要。该部分模块包含为各项目监理部提供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安全管理、合同管理和信息管理等有关程序和内容;对监理过程中的各种资料进行上传存储和处理。如果规范填写格式的话,还可以根据积累的各类数据和资料自动生成监理月报。同时,工地例会纪要、监理工作联系单/通知单、施工现场照片等都能够及时地上传至数据库,使企业管理者及时了解工程的进展情况及合同履行情况,为决策提供依据。
通过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建立资源库,收录各类工程施工验收规范、标准以及法律法规,方便现场监理人员查询;收集监理行业核心期刊方便现场监理人员在线阅读,以期获得监理工作的新思路和好方法。现场监理人员也可以将监理过程中的体会和经验以稿件的形式上传,审核通过后各个监理部之间可以进行交流讨论,相互学习提高。同时,在月底编辑公司简报时,稿件的选择面也会更宽。
首先,企业领导层要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给企业管理方式带来的变化,支持和重视这项工作,才能使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资金、业务流程再造、内部组织结构变化等问题得以顺利解决。其次,对于投入使用的管理信息系统,领导要做到带头推广、坚持使用。这样,新的系统才会迅速地应用起来。
最常应用系统的是企业员工和现场监理人员,而现场监理人员往往年龄较大,学历素质良莠不齐。因此在系统应用之前,应通过培训、教育等形式对企业信息化的意义、系统的操作方法等进行普及,尽量使大家对管理信息系统达成共识,增强员工和现场监理人员参与的积极性。
孟子曰:“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企业信息化管理制度是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得以正常运行的基础。建立制度的目的就是为了规范信息管理工作,统一信息编码体系,制定上传、下载、发布、查看、审核、传输、存档的工作流程,促进信息管理系统应用的规范化、程序化和科学化,并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密性。
目前,国内监理企业信息化建设仍处在初级发展阶段。但是,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信息化建设有助于提高监理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升企业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信息化建设可以说是大势所趋。因此,企业应选择恰当的系统开发方式,根据各方面管理工作的需求,建立起适合自身情况的信息管理系统。
[1]吴红霞.监理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化建设研讨[J].建设监理,2011(6).
[2]闫志强.监理企业搞好网站信息化建设的探索[J].建设监理,2011(4).
[3]高军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路径[J].经营与管理,2010(4).
[4]陶溪.我国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06 .
[5]鲁奇.基于ERP系统的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 .
[6]DL/T 5434—2009,电力建设工程监理规范[S].
[7]GB 50319—2000,建设工程监理规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