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建
【摘 要】教师只有紧密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情,科学合理地设计预习任务,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预习,使预习发挥应有的作用。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预习导学是学习新知识的必备环节,它让自主学习有了落实,鼓励学生对待问题敢想敢问,让学生从预习中主动获取知识、体会知识的使用价值。
【关键词】初中英语 预习 设计
目前西安市第六十五中学正在施行“导学案”教学。“导学案”是从传统的教案转换而来,把原来教师自备自用的“教案”设计成师生共用的具有公开性和透明度的“学案”,教学重心由教师的“如何教”转移到“如何让学生学会、会学”,尤其是预习导学这一课前环节的作用不容忽视,它的设计使得学生的预习作业不再仅仅停留在口头形式,而是以书面形式记录下学生完整的预习过程,教师的课前批阅也更引起学生的重视,从而起到提高课堂效益的目的。在“导学案”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我们越来越体会到学生预习工作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预习导学环节的设计是否合理,因此如何更科学地设计预习导学环节尤为重要。在这里谈谈本人的做法。
一 预习题的设计要有梯度
预习题要面向全体,由浅入深。如果题目要求都较高,部分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信心。如果题目都比较容易,学生就不能获得经过自主学习之后茅塞顿开的成就感。因此预习导学环节既要有基础题,也要有经过预习、动脑之后才能解决的问题,让学生有发挥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逐渐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例如,在“Go for it”八年级下册“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的导学案设计中,预习导学的要求有四点,一是根据汉语意思写出单词,二是总结过去进行时的表达方式,三是给出基本句式的例句,四是写下不理解的疑难之处。在这些预习题中,基本上所有的学生都能解决任务一,多数学生能解决任务二,而任务三的难度可能大一些,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能掌握不同表达方式中动词be的变化。任务四在每次预习导学中都会出现,让学生写下在预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既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和发现问题,也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之前进行二次备课,更高效地解决问题。
二 预习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
布置预习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了解下节课的教学内容,因此预习题要和教学目标结合起来,让学生明白预习的重心所在。根据需要,布置预习时可将新课中的重难点设计在其中,针对性强能直接体现预习的有效性。比如上述例子中的任务三就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本人在课前批阅学生的预习导学时,学生的预习效果如何、对新句型的掌握达到何种程度可以一目了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和进度。
三 预习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趣味性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推动他们去探究和学习。因此,教师在设计预习题时必须考虑到这一点。比如,词汇的预习是新授课必须的预习题型,如果一味地让学生根据汉语意思写单词,学生肯定会觉得枯燥无味,因此本人设计了一些其他题型,如连线、猜意、填空、纵横字谜游戏等,预习效果更好。
四 预习题的设计要便于检测
学生在完成预习作业后,在心理上是希望获得教师肯定性的评价的。对于所布置的预习作业,本人巧妙地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根据需要加以检测。例如,要求预习生词,那么课上可以抽学生朗读生词,对表现优异者进行表扬和鼓励;预习要求掌握某知识点,课上可以请学生当一回小老师示范讲解。布置的预习作业只有在课堂上体现,学生才会重视,预习才会更有效。如果作业繁冗拖沓不便检测,学生就会反感这样的预习作业,课堂教学效果也就不理想,因此预习题在设计时要注意设计成有利于检测的题型。 、
五 预习导学环节的题目类型设计
1.词汇的预习设计
第一,借助汉语填单词。这种题型比较简单,借助课本基本所有学生都能完成,但经常使用会让学生感觉枯燥。
第二,连线。可以是词义配对连线,也可以是单词与图片连线,或者反义词连线等,都能达到词汇预习的效果。
第三,填空。将生词设计在句子中,让学生完成句子。这种题型对部分学生来说有点难,可以先给出生词的首字母以降低难度,使更多的学生取得预习效果。
第四,纵横字谜游戏。将生词设计在一张字谜表格中,写上一些提示字母,旁边列出生词的中文或英文释义,让学生根据提示在字谜表中填入生词。这是学生非常喜欢的题型,但需要花费教师较多的时间,而对于部分学生来说题型也偏难,因此可以在调节学生兴趣时选择性地使用。
2.语法的预习设计
第一,找规律,得结论。这是在语法预习中常用的题型。比如预习一般将来时态时可以这样设计:
观察下列句中的黑体字部分,然后总结规律:
a. I was doing my homework at seven last night.
b. She was cleaning the room when her mother came back.
c. My sisters were watching TV at this time last Tuesday.
总结:过去进行时的谓语动词结构是_____。
学生们在经过认真观察之后,很容易得出结论。
第二,改错。这是较受学生欢迎的一种题型,在预习了新的语法后,要求学生把句中的错误找出来并加以改正,很多学生都能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第三,中英互译。在预习了某个语言点之后,可以采用这种形式检测学生自学的程度,但对半数学生来说存在一定难度,因此较少使用。
预习导学环节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便进一步确定当堂课的重难点、课堂知识容量和教学进度,促使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真正做到有的放矢,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合适的土壤,使课堂变成师生间、生生间双向交流的场所,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