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旭飞
【摘 要】文本类型理论是由德国翻译理论家莱斯提出的著名理论。文本类型理论针对不同源语文本的风格、重点、中心及语言类型等具体特点,译文与原文相对长度等具体功能分类,为翻译提出了一系列具体可操作的方法,同时也为翻译研究、翻译方法及翻译批评的科学化、标准化、具体化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通过对莱斯文本理论的阐释及中国古代作品翻译的实例分析,指出了文本类型理论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英译的指导意义。最后得出结论,莱斯的文本理论对中国古代作品的英译,以及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文本理论 翻译 指导意义
中华文明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在其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作品,尤其是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珍贵结晶,这些作品的翻译和传播是人类文明传播的主要方式。因此,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对外翻译是一项重要的翻译活动和一个特殊的翻译研究领域,同时,又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实现中西文化对等交流,达到世界文化融合的一条重要途径。
翻译活动无论在中国还在西方都已有一两千年的历史。中外许多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都对翻译给出过自己的定义,指明了翻译应得到的“大同”“对等”“等值”等结果,不过对于翻译的过程应该如何“替换”和如何“保持”原文信息这一问题,却未能给我们提供满意的答案。德国的翻译理论学家莱斯提出的文本理论将语言功能与文本范围的界定结合起来,将语言学的语言功能理论引入翻译研究,在考察语言功能的基础上进行了文本层面的翻译探索。本文通过对莱斯文本理论的阐释,及中国古代作品翻译的实例分析,指出了文本类型理论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英译的指导意义。
一 莱斯的文本类型理论
20世纪70年代以来,德国的功能翻译理论蓬勃发展,其中就包括德国著名翻译家卡塔琳娜·莱斯的文本类型理论。莱斯是德国翻译功能学派早期重要的创建者之一。莱斯早期的理论主要围绕对等概念展开,认为翻译追求的对等应是语篇层面的对等,而非词、句的对等,所以主张将翻译策略和语言功能、语篇类型,以及文章体裁结合起来考察。但到了后期,在自身翻译实践的启发下,莱斯认识到在翻译实践中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对等,于是逐渐转向研究翻译的目的。
赖斯将语言文本分为四类。一是表达功能文本,强调文本的创造性构建和语言的美学层面,突出文本作者及文本本身。二是信息功能文本,即凡是旨在传递信息、知识、意见等事实的文本,皆属于信息功能文本,文本的重心在其内容和主题上。三是感召功能文本,旨在通过说服文本读者或者接受者采取某种行动,从行为上对文本做出反应,其语言特点是对话式的,文本的重点在于感召。四是视听性文本,这类文本重在视觉或听觉的意象,如广告或者音乐,是对其他三种文本的补充。莱斯指出,信息功能文本强调表述功能,表达功能文本强调表达功能,感召功能文本强调劝说功能,视听文本强调音响和视觉功能。除了对每种文本进行详细的划分之外,莱斯在每一种翻译类型学的最后都提出了适合该类型的翻译批评标准,这对译者决定采用什么样的翻译方法都有重大的方法论意义。
二 莱斯文本理论对中国古代作品英译的指导意义
莱斯在书中强调指出:“决定译者采用什么翻译方法的是文本类型。文本类型是影响译者选择恰当的翻译方法的首要因素。”所以要想拿出成功的翻译作品,必须首先正确分析文本类型。在表达功能文本中,作者有意无意地采用某些形式因素来达到一种特殊的美学效果。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就属于表达功能文本的范畴。为了保全原语言的形式(或者说美学效果),译者需要尽可能地采用异化手段,遵循“作者第一”的原则,既要忠实表达原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又要忠实于原作者的语言风格,以展示作品及作者的特有魅力。翻译除了做到神似外,还要力求保存原作的风格、神韵及形似。下面举例三则来自李清照诗句的译文,我们以此为例来说明文本类型理论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指导意义。
原文: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
我们首先要看的是雷克斯罗思的译本:
Seek, seek; search, search;
Cold, cold; bare, bare;
Grief, grief; cruel, cruel grief.
Now warm , then like the autumn cold again,
How hard to calm the heart!
这一译文表面看来似乎遵循了文本类型理论的翻译原则,采用了“直”译的方法,翻译单位也尽量限制在了词这一级上,最大也只是词组,在语言层面上与源语几乎一一对应了,但原文中那种清冷无依的孤独心境却荡然无存。译者生搬硬套、机械地逐字死译,使译文成了命令句、形容词叠加和名词词组重叠的混合物、大杂烩,让人不知所云,哭笑不得。这是诗歌翻译不妥的典型例子。
再来看特纳的译文:
I pine and peak
And quest less seek
Groping and moping to linger and languish
Anon to wander and wonder, glare, stare and start
Flesh chilld
Ghost thrilled
With grim dart
And keen canker or rankling anguish.
Sudden a gleam
Of fair weather felt
But fled as fast
And the ice-cold season stays.
How hard to have these days
In rest or respite, peace or truce.
诗歌是典型的表达功能文本, 翻译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再现原文的艺术形式。特纳的译文语言形式改动不大,表面上看基本把握住了原文的中心,获得了原文以叠字烘托气氛的一定的音韵效果,具有一些诗的味道。但是尽管这样,我们不难看出,原文三行的14个叠字,译文却用了八行,共36个单词,显然译文中过多的赘言不仅违背了文本类型理论译文较于原文长度大致相等的原则,而且也破坏了原文那种凄惨哀怨的表达的风格,使译文未能突出原文整体表现的效果,有零乱分散之嫌。
下面再来看一下为多数人所称赞的许渊冲老师的译作:
I seek but seek in vain,
I search and search again;
I feel so sad, so drear,
So lonely, withou tcheer
How hard is it
To keep me fit
In this lingering cold!
原文的意义很简单,如果要译出其意义,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但是许渊冲的译文同样采用了诗歌的形式, 除了传达原文的意义之外,还非常成功地再现了原文的优美形式。原文中频繁使用叠字,许渊冲先生的译文用韵脚[ein]和[ i ]各一对,以及连用头韵[S]八次,以此来传达原文叠字的音美,而且[S]给人一种凄凉感,与原文中“凄凄惨惨”的伤感之情完全吻合。在译文表达上许渊冲先生又尽量照顾了英语的语法特点和英诗的韵律,使译文读起来琅琅上口。
通过上面三则的译文比较,我们可以说文本类型理论所提出的翻译方法在许渊冲先生的近乎完美的译文上得到了充分的验证。这不仅证明了文本类型理论的翻译方法作为具体的翻译过程的可操作性,也证明了其翻译方法作为翻译批评具体标准的可行性。
三 结语
文本类型理论针对不同源语文本的风格、重点、中心及语言的类型等具体特点提出了一系列具体可操作的方法。在表达功能文本中作者有意或无意地利用形式成分,获得一种特定的审美效果。这些形式成分不仅影响主题,而且产生一种艺术性表达。该表达有明显的语境特征,而以某种类似的表达形式在目标语中重现。因此,主导形式性文本的表达功能必须在译文中找到类似形式,创造出一个相应的印象,使译文成为真正的等值体。通过上面对文本类型理论的阐释以及对比分析一些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翻译的例子,可以看出,按照文本类型理论来分析确定文本的功能,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不仅具体,而且可操作,这为促进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英译、在世界范围内弘扬中国文化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丁建江.文本类型理论与翻译[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3(3)
[2]蒋坚松.古籍翻译中的若干文化因素及其处理[J].外国语言文学研究,2004(4)
[3]汪榕培、王宏.中国典籍英译[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