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雪彪,胡江红,袁平宗,张 伟,邵 阳(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 641100)
急诊患者血标本检测时,标本离心后经常发现有不同程度的乳糜标本,如果采用常规的湿化学法测定,有些项目如:淀粉酶(AMY)、清蛋白、肌酐、胆红素等生化指标结果易受乳糜血干扰,常呈假性升高[1],不能为临床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导致检测结果与临床诊断不符,容易误导医生诊断。急性胰腺炎是一种急腹症,必须及时作出正确的诊断。本研究采用干化学法和湿化学法同时测定乳糜血标本的AMY活性,并进行比对,现报道如下。
1.1 标本来源 本院门诊15份急诊患者血标本,离心后肉眼观察为乳糜样标本。
1.2 仪器与试剂 美国强生VIPROS-350干化学仪,美国强生公司提供的AMY试剂;日立7600-020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海合富医学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AMY试剂。两种方法均严格按说明书进行操作。
1.3 检验方法 标本采集后1h内采用干化学法与湿化学法同时检测15份乳糜血标本AMY,该批次两种仪器淀粉酶质控在控。
1.4 统计学方法 用配对设计资料的秩和t检验比较两组数据的差异,取α=0.05,单侧t检验。
干化学法较湿化学方法测定乳糜血标本AMY含量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干化学法测定的15份乳糜血标本血清AMY值全部都在参考值范围内,而采用湿化学法测定的只有2例在参考值范围内,13例高于参考值范围,结果见表1。(AMY参考范围:≤220U/L)[2]。
表1 15份标本两种方法测定AMY结果(U/L)
续表1 15份标本两种方法测定AMY结果(U/L)
乳糜血血浆颜色呈乳白色或混浊状,表示血液中含有大量脂肪。乳糜血中乳糜微粒是三酰甘油、胆固醇、磷脂及载脂蛋白共同组成的载脂蛋白。乳糜微粒空腹12h后就被完全清除。乳糜可造成血浆浑浊,脂浊使血清分布呈现非均一性,严重影响检测,常规采用可见光及紫外光光度法中湿化学法测定AMY、清蛋白、肌酐、胆红素等生化指标的可靠性,导致结果常成假性升高,不能为临床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本实验测定15份乳糜血标本AMY含量,干化学法较湿化学法测定乳糜血标本AMY含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干化学法测定的15份乳糜血标本的血清AMY值全部都在参考值范围内,而采用湿化学法测定的只有2例在参考范围内,13例假性升高。湿化学法结果是干化学法的3.2~11.6倍,15例患者随访均不是胰腺炎患者,因此作者认为干化学法较湿化学法更适合对乳糜血标本的AMY测定。
干化学法和湿化学法均采用可见光及紫外光光度法中的对比法[3],干化学法和湿化学法测定血清AMY反应原理基本一致。干化学法采用已染色支链淀粉为底物,通过样本中AMY的作用生成糖类物质,测定已染色糖类的反射光强度,反映在干燥的载玻片上。载玻片由5层构成,分别为干片上层、扩散层、试剂层、支持层、干片底层。采用干化学法测定AMY时将1滴患者样本滴在干片上,并通过扩散层均匀分布到下面的试剂层,扩散层不仅可阻留细胞、结晶和其他小颗粒,也可以根据需要让大分子(如蛋白质)滞留,以提高分析的特异性。因此该层可以阻留乳糜微粒等物质,起到抗乳糜微粒干扰的作用。同时当待检样品通过扩散层后,可以消除溶液中影响检测的干扰物质。扩散层中的某些特殊物质一方面可用来掩盖待检样品中的有色物质,使反射光度计的测定结果不受影响。
湿化学法测定血清AMY时反应试剂与血清所有成分在一起,因此该反应方法不能起到抗乳糜微粒干扰的作用,这是引起湿化学法测定乳糜血标本AMY值偏高的主要原因。同时该反应方法不能消除溶液中影响检测的干扰物质以及不能掩盖待检样品中的有色物质,使测定结果受到影响。干化学法测定AMY时试剂层提供用于测定AMY反应的反射背景,其中含有用来测定AMY所需的所有试剂,经过一系列反应后,通过透明的支持层,在540nm和660nm两种波长下测定已染色糖类的反射强度以确定AMY浓度。660nm下的反射测定用于矫正光谱干涉。采用双波长测定可以通过副波长加以修正,减少甚至消除干扰因素,提高测定的准确性。而湿化学法测定血清AMY采用单波长(540nm),单波长测定易受样品溶血、黄疸、脂浊等因素干扰,这也是干化学法测定血清AMY较湿化学法准确的原因。干化学法反应底物进入指示剂层,在这里发生显色反应。此层包含染料或相似的指示剂,使反应产物到达指示剂层后生成了有色化合物,其颜色变化与分析物浓度呈比例变化,被反射光检测。由于光线不通过已经被阻留在扩散层上的潜在干扰物,从而避免了对检测结果的干扰。因此多层的设计,不同的项目加入了特殊的试剂层,增强反应的特异性,使干化学法具有优异的抗干扰能力[4]。
综上所述,干化学法由于其独特的反应设计可以抗血清标本乳糜的干扰,使其较湿化学法更适合对乳糜血标本进行AMY测定,因此也适合测定乳糜血中白蛋白、肌酐等生化指标。至于干化学法是否具有完全的抗乳糜血干扰的作用,还需进一步进行临床生化方法学的评价。
[1] 鲍瀛,段樱,谭兵,等.干化学法与湿化学法测定结果的比较[J].哈尔滨医药,2008,28(5):6-7.
[2] 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425.
[3] 寇丽筠,陈宏础.临床基础检验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44.
[4] 宋书卫,陈国军.尿液分析仪质量控制的体会[J].陕西医学检验,2008,23(15):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