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地震发生之后,在最大的网络信息集散地——微博上,出现了两个舆论场。
一边,主流的声音是祈福、救援、募捐、献血;一边,也有极少数网友,在没有根据地制造杂音和传播虚假事实。包括“地震局只有千分之一预算用作预测”、“当地政府在救援方面无作为”,甚至要求中国红十字会“滚出雅安”。
网友发现,就在地震救援如火如荼时,“网上涌现出了许多道德义士”。“骂红会,骂官员说话,骂捐款的,骂不捐的……”
在救援的“黄金72小时”,当时的全中国是雅安时刻。我们能做什么?网友“天窗的格子阳光”的回答最掷地有声:“先救人!”
在当下,微博的能量是惊人的。在美国波士顿马拉松比赛终点发生爆炸后,外媒也反思社交网络是把“双刃剑”:“一场灾难发生后的5分钟内,‘推特作出的贡献最大,12小时后它开始帮倒忙。”
如果用在求援、救助上,微博重如泰山;如果用在不顾事实的质疑、骂街甚至造谣上,微博轻如鸿毛。
网友“风小餮”公开对批评者说:“你的眼中充满黑暗,并不意味着这个民族、国家不光明。当你念叨着‘郭美美、对捐款人冷嘲热讽时,你可曾想过,红会运输物资的工作人员正在余震中忙碌——实际上,你完全可以把当地的募捐电话扩散给更多人,推荐人们选择更可靠的捐款机构,或者鼓励、带头捐出灾区所缺的物资。”
(摘自《中国青年报》 本文作者:庄庆鸿)(图片 深圳红十字会募捐,遭遇市民躲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