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改革下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2013-06-06 03:30刘玉东
现代教育信息 2013年3期
关键词:合作探究语文素养课程改革

刘玉东

【摘要】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正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与策略。在平时的教学中渗透"规范书写,美化字体;重视积累,开阔视野;强化朗读,加深记忆;提倡交流,提高表达。"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陶冶他们的情操,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 课程改革 语文素养 提高 自主有效 合作探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校也在积极地进行探索,出现了以"自主有效"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而且《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既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它体现出对学生自主权的尊重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语文学科之所以倡导新的学习方式,是因为语文教育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正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与策略。那么,如何使学生学好语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见解。

1.规范书写,美化字体

俗话说:"字如其人",好的书写展现着一个人的内在的素质。可是伴随着网络的出现,越来越多的学生认为书写不再重要,从心理上忽视它,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龙飞凤舞的"草书"。但是作为高中生来说,书写还是要规范的。为了让学生们有一个漂亮的字体,我要求每人买一本字帖,一周写两张正楷字。开始时让同学们先描摹,按照字帖把字的结构把握好,笔画写到位。一段时间后,再让学生自己练习写,如果还是不能很好的把握字形,就要求写的不好的同学再照着字帖练习。对平时作业凌乱的学生,更是要勤检查,以督促其规范书写,让自己的字变得漂亮,从而取悦阅读者。

2.重视积累,开阔视野。

想要学生学得扎实、考得好,我们的语文教学就应该重视积累。语文课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尤其是古典文化,传承了中华几千年丰富的历史文化,将一个个人物描写的栩栩如生。而现代文学更是对当下社会的深层反映,所以我让学生,一方面在平时的学习中积累文言知识,摘抄名言警句,熟识人物故事;另一方面在课余时间多读优美句段,摘抄人物素材,仿写名句段篇。一周要求积累800字左右,这样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还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更重要的是在平时写作中让他们可以灵活运用材料,最终在考试中达到信手拈来的目的。

3.强化朗读,加深记忆

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是朗读和背诵。"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可以通过声音触动心灵,引起心灵的共振,达到理解的目的。好的朗读本身就是对课文极好的诠释。而高中学生处于青少年时期,正是博览强识的好阶段。多读多背,反复朗读,刺激大脑,加深记忆,读得多了,就会积累声音的语言材料,形成良好的语文素质,从而提高语文能力。在每一天的晨读课上我要求每个学生大声朗读,选择一到两位同学将学习的课文变成演讲。开始时,学生们一个个声音弱小,表情僵化。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当他们再次站在讲台上时,不仅声音洪亮,表情自然,而且从朗读的声调中我们感受到了学生自己的情感,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了朗读的乐趣,这样自然而然就熟悉了文章,懂得了文意。如果学生尽可能多地将高中语文课本中的名篇名句贮存于大脑的记忆仓库里,那么,高考作文时就会文思泉涌,运用自如。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就是这个道理。

4.提倡交流,提高表达

新课程提出要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就是目前教育界积极提倡的学习方式。所谓合作学习,就是在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的教学组织形式下,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来改善传统的师生单向交流的学习方式,它可以通过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项互动交流,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语言实践和自我表现的机会,既让每一个学生都表现自己的学习心得,也养成注意听取别人意见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启迪,互相帮助,以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学习能力。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把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间竞争" 的关系,让学生真正地互动起来。

具体在课堂中的实践就是让学生"动脑、动口和动手"。(一)动脑。动脑就是善于思考问题,提出质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质疑"到解疑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创设质疑氛围,鼓励学生质疑,开启思维之门。教师要根据文章内容,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引导学生要初步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大胆质疑,积极探索。同时,教师还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质疑,培养质疑的能力,如紧扣课文质疑,抓住重点词质疑,对故事的结尾质疑等。以《过秦论》为例,引导学生对标题的内涵进行质疑,即"过秦论"的"过"为什么是"指出……的过错"之意而不是"过失";又如"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中的"何"为什么解释为"呵问";再如对课文的中心论点"仁义不失而攻守之势异也"的理解等。(二)动口。动口就是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学生间积极交流,最后表达自己的观点。比如学习《琵琶行》,可以让学生先对照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将白居易和琵琶女进行比较,看作者为什么有了"同是天下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必须在小组内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在督促他们交流的时候可以抽查他们某个学生,最后以竞争的方式让每组派代表回答,不足之处其他小组补充,这样调动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让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三)动手。动手就是让学生动笔。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学生回答完之后,教师补充的知识必须动笔写下。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积极参与读书,参与积累,参与交流,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有创见性的体会和看法。只有重视语文学习,善于积累,才能在一点一滴的教学中感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上只是我的一点浅陋的见解,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路途还是比较漫长的,我将继续探索。

猜你喜欢
合作探究语文素养课程改革
高中政治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初探
有效提高农村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探索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等待”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出彩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