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习者语言能力与语用能力相关性及性别差异

2013-06-06 07:51:44王敏霞
关键词:同辈建设性性别差异

王敏霞

(河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南焦作454002)

一、研究背景

语用能力 (pragmatic competence)是语言学及语言教学领域内经常探讨的一个问题,是指针对具体语境选择合适的语言形式,或者在具体的社会交往中恰当地使用语言的能力。自从Chomsky于1977年提出语用能力这一概念以来,二语习得研究领域发生了很大变化。国外关于语用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外语语用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上[1-5]。国内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语用能力的定义和分类[6];文化或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语用能力的关系[7];语境与语用能力的培养[8-9];语用能力的测试[10-11]。然而,有关英语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的关系以及从个体差异方面去研究语用能力的差异却几乎没有涉及,比如,性别差异是否会导致语用能力差异。王雪梅指出性别差异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层面,并对英语语言能力及语用能力的性别差异做了研究,但其研究主要是英语语音、词汇、交流模式及英语禁忌等方面的性别差异[12]。至于语言能力 (linguistic competence)和语用能力的关系研究大多把不同年级或不同英语水平的学习者认为具有不同的语言能力,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是相对独立的。对于单个的英语学习者本人的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的关系很少有研究涉及。

纵观国内外研究,可以发现国外的研究基本集中于语用能力的培养模式的探讨方面,国内的研究近几年偶有关于语用能力的培养的研究[13],而关于语用能力的测试方面的研究大多是使用何自然,发明的一套包含58道题的语用能力测试工具,或者在此基础上稍加修改,不容置疑这套语用能力测试工具在过去的近三十年为中国的语用学领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4]。笔者认为是时候在中国环境下借鉴国外常用的语用能力测试工具来做此类研究,一方面中国这个英语学习大国的研究结果可以为语言学界起到增砖添瓦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获得在中国环境下的英语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的真实水平。

关于英语语言能力的研究没有一个权威的测试工具,于是就出现了百花齐放的现象,英语期末考试、四六级考试、专四专八考试等都被使用过[12]。

鉴于此,本研究将使用Nguyen口头同辈反馈(OPF))和语篇补全测试 (DCT)两种工具来测试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15],就英语学习者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是否显著相关以及英语学习者语用能力性别差异是否显著做出尝试性实证研究。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鉴于以上前人研究结果缺乏权威性以及研究方法所存在的问题,有必要在本领域做进一步研究以获得更全面和更深刻的理解,以揭示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的关系及性别差异。本研究将尝试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英语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关系是什么?(2)英语学习者的语用能力是否存在性别差异?

(二)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河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大三学生共98人 (女生74人,男生24人),共为3个教学班,他们学习英语的时间为8~10年,全部无出国经历,而且在课堂外很少有机会接触英语或者用英语与人交流。他们在大学学习英语专业两年,英语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可以保证本研究顺利进行。

(三)研究工具

本研究在由本课题组负责人任教的《英语高级写作》的课堂上进行,课程的教学目的是指导学生如何用英语写作段落及不同文体类型的文章。本研究设计了5次英语写作任务,课堂中所有的指导和交流必须用英语进行。按照目前写作教学的流行趋势,5次写作任务中设计有学生参与的同辈反馈环节 (peer feedback),即学生们互相阅读各自的文章,然后互相指出错误并给出改正性的建议。研究过程中视具体情况由教师辅助,学生接受教师的专门指导,如何给予正确的建设性批评以提高同学的写作技巧和水平;建设性批评是指为了提高同学目前或将来的成绩对同学当前的工作做出批评性的评价,这种批评通常包括识别同学的错误行为、识别同学的错误选择、识别同学的错误成果以及给予同学建议以改正错误[15]。本研究收集了两类建设性批评语用形式和两类批评语用策略:

选择批评语用形式和策略作为研究依据,是因为Nguyen[15]发现他们是最常被英语母语者在同辈建设性批评活动中使用,同时也是二语或外语英语学习者感到困难的语用形式和策略。

本研究通过3种渠道来收集了以上2类批评语用形式和2类批评语用策略的语料,即,语篇补全测试 (discourse completion task,以下称DCT)和口头同辈反馈 (oral peer feedback,以下称OPF)。采用这两种相结合的方法可以相互弥补各自的缺陷,也可以防止因偏爱一种研究方法而造成研究结果失真。

口头同辈反馈 (OPF)是根据Nguyen[15]用来研究越南英语学习者和澳大利亚英语母语者的建设性批评语用能力的同辈反馈活动的指导和标准来设计,让学生两两结合互相给出各自的写作建设性的批评进行改正,教师来指导学生根据文章结构、论据的说服性、语法和词汇3个评价标准进行口头同辈反馈。对所有的活动过程和话语进行了录像和转写用来数据分析。

语篇补全测试 (DCT)也是根据Nguyen[15]所使用的4种对同辈的写作进行建设性批评的场景进行设计问卷。

本研究设计了8个语篇补全测试要求学生在课堂中完成,活动过程和话语也被录像和撰写用来数据分析。

(四)研究步骤

本研究历时7周,每周进行2个课时 (100分钟)的英语高级写作课程指导,教学内容是根据真实的英语母语者的言语语料进行设计的,实验步骤包括:

(1)第1个周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建设性批评意识提高训练 (consciousness-raising),如识别批评策略以及批评的直接程度。

(2)每个意识提高训练后教师进行元语用解释,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合适的批评方式。

(3)学生通过讨论来认识汉语和英语建设性批评的社交语用和语言运用的正确方式。

(4)后面的6周主要是研究学生的语言输出,即,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语篇补全测试 (DCT)和口头同辈反馈 (OPF),在此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对太直接的批评进行软化使其更礼貌,对同辈的写作进行口头建设性批评和修正等。

(5)让学生思考自己的建设性批评输出质量,并对不满意之处进行改正,此环节是通过学生听自己的谈话录音,考虑自己是对自己输出的批评语用形式满意程度,如何改正和提高。

(6)教师给予学生指导教给学生如何改正语用失误和语言错误。

三、结果与讨论

本研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皮尔什相关系数测试 (Pearson Correlation test),旨在发现英语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的相关性,独立样本t检验 (independent t-test),目的是发现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的性别差异。

收集到的数据共包括两种途径的语料,即,语篇补全测试 (DCT)310个、口头同辈反馈(OPF)780个,将语料按分成上面提到的两类建设性批评语用形式和两类批评语用策略,然后根据Martinez-Flor& Fukuya[16](2005)使用过的 10 分制对三个班学生的语用能力语料的成绩进行打分,每一项成绩由两部分组成,语用0~5分,语言0~5分,共0~10分;语用能力成绩根据4个因素来评定,即,话语环境、话语对象、话语意义的正确性、建设性批评是否使用了正确的策略和形式;语言能力成绩根据传统的语法、词汇、句子结构等来评定。学生的成绩全部独立核算,然后由项目组成员共同商定,同意率达到90%,因此可以保证每位学生的成绩客观合理。每位学生的总分是语篇补全测试 (DCT)和口头同辈反馈 (OPF)两项的和,总分为20分。

笔者把每位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和语言能力成绩输入电脑,使用SPSS 19.0进行Pearson相关系数测试和独立样本t检验 (independent t-test),结果如下。

表1 英语语用能力和语言能力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

从上面的表1结果来看,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和语言能力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321(P=0.000<0.01),而且相关程度达到了0.01的显著水平。这意味着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和语言能力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英语语用能力较高的学生其语言能力也相对较高,反之亦然。这一结果与前人的研究不太一致,Bardovi-Harlig[1]曾说过:“较高的语法能力不能保证具有相当的语用能力”,杨文秀[6]也断言英语语言能力是独立于语用能力的,语用能力不会随着英语词汇、语法知识等的发展而提高。

这个结果可能源自于以下两个原因:首先,研究对象只有98人,数量没有足够大到可以代表中国所有的英语学习者,研究对象全部是英语专业学生,在两年的学习中不但接受了英语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的强化学习,而且也通过英语听力、外教正规的口语训练、英语课外实践等活动来提高英语语用能力,因此,这些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有着齐头并进的趋势,笔者认为这是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和语言能力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较为显著的原因 (0.321);其次,本研究中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的测试使用了相同的工具,即,语篇补全测试 (DCT)和口头同辈反馈 (OPF),这样在时效上保证了学生当前的真实成绩,而前人的研究多数是采用了四六级考试、期末考试、四八级考试成绩作为语言能力的成绩,所以在时效上不能保证学生们接受语用能力测试时的真实成绩,因为学生的英语水平时刻都在发生着变化。

由上面的表2结果可以看出,男生和女生英语语用能力成绩具有显著差异 (t=-3.1377,Sig.=0.007),女生的语用能力成绩高于男生 (女生M=15.57>男生M=12.92),男生的标准差大于女生,说明男生语用能力成绩差别较大。这一结果和王雪梅[12]的研究一致,笔者尝试从两方面来解释女生在英语语用能力方面占优势这一现象:

表2 英语语用能力性别差异t检验男生和女生分组描述统计表

表3 男生和女生之间的独立样本检验表 (independent t-test)

从社会化角度来说,女生在生活自理能力及帮助父母做家务方面的比例大于男生。女生正是在长期的日常烦杂、琐碎的家务活动中培养了自己井然有序的管理习惯和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这对她们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管理策略有很大的帮助。学习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劳动,英语学习尤其如此。它要求学习者具有一步一个脚印、持之以恒的心理素质,因此女生更适于外语学习,英语语用能力高于男生就不言而喻了。而由于社会文化习俗的影响,男生不必在生活自理和承担家务方面费心,因此容易形成急燥、浮漂的心理和粗枝大叶的作风,而这往往又被认为是男子汉的象征而受到鼓励。这看起来是个人心理和性格问题,但归根到底还是社会的烙印,是社会角色分别作用于不同性别所形成的差异。[17]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来说,相关研究表明女性与男性在语体、会话方式、语言规范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具体说来,女性更注意言语的优雅和含蓄,也更注重言语的规范性;女性更多地使用礼貌语言,常用闪避词和强化词[18]。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女性比男性对语言的规范性及语言地位更敏感,她们希望借助语言来提高自身社会地位[19-20]。另外,女性在交谈中注重强调与对方的共性,试图建立并保持一种聚合的社会关系[21],这在一定程度决定了女性势必对礼貌、面子、会话含义等比较注意,从而间接培养了语用意识。这一性别差异在儿童阶段即有所体现。有实验表明,入学六个月的孩子在语言规范性方面就存在性别差异,女孩子往往有意识地向老师的标准语言靠拢,而男孩子往往将不规范语言作为男子汉的标志,不愿意去纠正自己的发音[22]。换言之,流利的口语,恰当的表达对于女性来讲具有公开声望 (Overt Prestige),她们倾向于借助语言表达,特别是口语来证明自己的能力;而不规范的语言对男子来说是一种团体一致性 (Solidarity)的象征,具有潜在声望 (Covert Prestige),所以他们不是特别注意口语的标准规范性。[22]

四、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英语语言能力与语用能力是英语学习者不可或缺的两方面,从本研究结果看两者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因此,通过有针对性地语用教学应该可以提高学习者的语用能力。回顾我国外语教学的历史,我们不难看出人们把过多的注意力集中在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上,近几年英语语用能力的培养已经在教学和研究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规定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未来有望更多的研究来摸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语用能力培养模式。Kasper& Schmidt[3]指出性别对第二语言语用习得的作用是中介语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本研究结果也验证了这一点。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该考虑到这种性别差异,因材施教,比如,在英语语用培养过程中,教师应该努力提高男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语用知识意识,鼓励他们开口说英语。而对于女生,要让她们充分发挥这个学语言的优势,做到优中更优。由于本研究时间、文献及研究对象数量有限,研究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希望未来的研究弥补不足。但本研究有助于更深入理解英语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的关系及性别差异。

[1] BARDOVI HARLIG,KATHEEN,HARTFORD,BEVERLY.Learning the rules of academic talk:a longitudinal study of pragmatic change[J].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1993(15):279-304.

[2] COHEN A.Developing the Ability to Perform Speech Act[J].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1996(18):253-268.

[3] KASPER G,SCHMIDT R.Developmental Issues in Interlanguage Pragmatics[J].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1996(18):149-169.

[4] KASPER G,GABRIELE ROSE.Kenneth.Pragmatic Development in a Second Language[M].Blackwell:Oxford.2002.

[5] NGUYEN,THI THUY MINH.The relative effects of explicit and implicit form-focused instruc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L2 pragmatic competence[J].Journal of Pragmatics,2012(44):416-434.

[6] 杨文秀.语用能力·语言能力·交际能力 [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3):5-8.

[7] 王得杏.跨文化交际的语用问题 [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0(4):7-11.

[8] 刘绍忠.语境与语用能力 [J].外国语,1997(3):24-31.

[9] 刘荣华.试论语境与英语教学中语用能力的培养[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1(2):94-97.

[10] 刘芹,戴炜华.语用测试及其在英语口语能力评估中的应用 [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04(3):61-66.

[11] 段宁,陈传斌.论二语写作中的语用能力测试[J].现代企业教育,2007(1):193-194.

[12] 王雪梅.EFL学习者语言能力、语用能力性别差异研究 [J].外国语言文学,2006(1):29-33.

[13] 胡美馨.在专业英语口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语用能力——基于一项教学实验的分析和建议 [J].外语电化教学,2004(1):28-31.

[14] 何自然,阎庄.中国学生在英语交际中的语用失误阴 [J].外语教学研究,1986(3):52-57.

[15] NGUYEN,THI THUY MINH.Criticizing and responding to criticisms in a foreign language:a study of vietnanmese learners of English.Ph.D Thesis,The University of Auckland,2005.

[16] MARTINEZ FLOR,ALICIA,FUKUYA,et al.The effects of instruction on learners’production of appropriate and accurate suggestions[J].System,2005(33):463-480.

[17] 杨超美.英语学习者性别差异的研究与对策 [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2):59-61.

[18] LAKOFF R.Language and Women’s Place[M].New York:Haprper& Row,1975.

[19] ROMAINE S.Language in Society[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20] WARDHAUGH R.Introduction to Sociolinguis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Research Press,2000.

[21] HUDSON R A.Sociolinguistics[M].Foreign Language Research Press,2000.

[22] TRUGILL P.Sociolinguistics:An Introduction to Language and Society[M].Harmondsworth,England:Penguin Books,1983.

[23] KASPER G,SCHMIDT R.Developmental Issues in Interlanguage Pragmatics[J].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1996(18):149-169.

猜你喜欢
同辈建设性性别差异
消失吧!同辈
你们喝“秋天的第一杯奶茶”能小声点吗?
人人健康(2020年19期)2020-12-03 00:14:45
舆论监督报道要注重“建设性”
传媒评论(2019年12期)2019-08-24 07:55:14
建设性舆论监督:让公共治理的“大树”免遭“虫蛀”
传媒评论(2018年9期)2018-12-07 00:37:20
推进社会治理:建设性舆论监督新探索
传媒评论(2018年9期)2018-12-07 00:37:18
调查:76.8%受访者觉得同辈人对自己影响大
中国德育(2018年13期)2018-11-30 09:27:22
大学生英语写作同辈反馈和教师反馈对比研究
性别差异对TWA的影响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
45岁以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的性别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