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医诊治170例叱乃病(痛风)的疗效分析△

2013-06-06 07:05次旦朗杰次仁桑珠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3年11期
关键词:藏医血尿酸痛风

次旦朗杰 索 朗 次仁桑珠

(1.西藏自治区藏医院,西藏 拉萨 850000;2.西藏自治区藏医药研究院,西藏 拉萨 850000)

“叱乃”(痛风)藏语里“叱”为污垢的意思,“乃”为疾病的意思,即发病部位可形成污垢而命名。藏医认为本病是由隆与血功能紊乱所致的一种疾病。由于经常食用辛辣、肥厚油腻等高脂肪食品,过量饮酒,久坐久动,白昼酣睡、夜晚不睡,房劳过度,深受外伤,剧烈活动等原因引起血液功能紊乱,加之食用促隆偏盛之食物或行为失当引起隆邪逆行,赌赛血液循环脉道而引发。特别是长期骑马双腿悬垂或常穿过紧鞋子而发,开始从双足发病。相当于西医的“痛风”病 。

藏医药学注重临床疗效,对众多的常见病、慢性病及疑难杂病的诊疗具有特色和优势,但还是缺乏有关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的研究。正如美国替代医学研究中心在1995年提交的报告中明确指出,传统借代医学疗法的“有效性评价是一个关键和核心的问题”。为此虽然藏医学与现代西方医学在思维方式、研究方法、诊断以及治疗措施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不过仍然可以运用和创新科学的方法和工具来合理阐明藏医药的疗效。此次就是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的方式,以初步了解本病住院患者的基本情况和住院诊治方案,探讨“叱乃病”的病机演变规律和诊治规律,从而更好的指导临床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严格按照纳入标准入选了我院2008年3月至2012年8月4年间明确符合“叱乃病”诊断标准的170例住院病历,其中男138例,女32例,年龄最大的80岁,最小的15岁,平均年龄48.96。最短的住院天数6天,最长住院天数为99天,平均住院天数为27天。

1.2 病例纳入标准

1.2.1 入院时符合藏医诊断标准:主症:双大拇指及双肘关节红肿疼痛难忍;次症:腰部及大腿部位疼痛,乏力;尿诊:淡黄泡大;脉诊:浮沉快;舌诊:淡红少苔。

1.2.2 入院时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77美国风湿病学会制订的痛风诊断标准,该标准尤其强调关节滑液和痛风结节中找到尿酸盐结晶,可依此作为诊断痛风的“金标准”。(1)滑囊液中查见特征性尿酸盐结晶;(2)痛风石经化学方法或偏振光显微镜检查,证实含有尿酸钠结晶;(3)具备下列临床、实验室和X线征象等12项中6项或6项以上者。①次以上的急性关节炎发作;②炎症表现在1d内达到高峰;③单关节炎发作;④患病关节皮肤呈暗红色;⑤第一跖趾关节疼痛或肿胀;⑥单侧发作累及第一跖趾关节;⑦单侧发作累及跗骨关节;⑧有可疑的痛风石;⑨高尿酸血症;⑩X线显示关节非对称性肿胀;[11]X线摄片示骨皮质下囊肿不伴有质侵蚀;[12]关节炎症发作期间关节液微生物培养阴性。

1.2.3 病历资料完整者。

1.3 排除标准:不符合上述纳入标准者;住院期间不接受藏医治疗者;住院当中不接受藏医外治治疗者;住院前有“叱乃”手术者。

1.4 统计学方法: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合,利用电子表格建立数据库,运用PEMS3.1统计软件,对整理后的资料采取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的方法进行统计和分析。

2 结果

2.1 时段用药情况:170例,基本上按照凌晨、早上、中午、晚上等不同时段均有用药,其中17例无凌晨用药,占总病例数的10%,2例无早上用药,占总病例数的0.01%,3例无中午用药,占总病例数的0.02%,1例无晚上用药,占总病例数的0.006%。

2.2 具体用药品种:170例,共出现了87种治疗药物,出现最多的前12位药物品种及各药物在不同时段出现次数见表1。

表1 用药品种情况

由表1可见,170个病例中,出现最多的前5位药物为二十五味驴血丸,共88次;十五味乳鹏丸,共67次;二十五味珍珠丸,共45次;二十三味儿茶丸,共44次;桑琼丸,共41次。

从不同时段来看,凌晨用药最多为二十五味珍珠丸,共44次,占整个凌晨用药的28.8%。二十五味驴血丸在早上和中午用药次数上均占首位,早上46次,占整个早上用药的27.3%,中午30次,占整个中午用药的18%;晚上用药最多为二十三味儿茶丸,共25次,占整个晚上用药的14.8%。

2.3 疗效评价

2.3.1 治疗前后尿酸指数比较:总共有48例,记录了治疗前后血尿酸浓度,治疗前平均血尿酸浓度493.82±136.17μm/L,治疗后平均血尿酸浓度423.61±122.62μm/L,经T检验,P值为0.02,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治疗后血尿酸浓度明显降低。

2.3.2 治疗前后尿素氮浓度指数比较:总共有142例,记录了治疗前后尿素氮浓度,治疗前平均尿素氮浓度4.94±2.01mmol/L,治疗后平均素氮浓度 5.04±1.63mmol/L,经T检验,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3 治疗前后血沉指数比较:总共有127例,记录了治疗前后血沉指数,治疗前平均血沉15.95±20.60mm/hr,治疗后均血沉10.75±12.22mm/hr,经 T 检验,p=0.02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与总结

藏医中“叱乃病”主要是根据发病位置及颜色而得名,主要症状为双脚大拇指及双肘关节红肿疼痛难忍、活动受限,腰部及大腿部位疼痛、乏力,还可以根据此病特性而分型诊断为隆、赤巴、查、培根所致的4种。“隆叱”,症见刺痛,肌肉跳动,肿势变化不定,肿块黑色或者青斑。“赤叱”,症见发热,肿色赤红,痛则拒按。“查叱”,肿赤灼痛,甚至化脓。“培叱”症见患部作痒,沉重难动,触动无感觉。病邪侵入足心时,拇指结垢呈白色;侵入踝脉时,小趾结垢呈黑色;侵入小腿,足跟结垢呈花斑。此初期阶段为热证,本病刚入皮血,较易诊治;而后患病日久陈旧则转成寒症,病侵骨筋等身体大多部位后,就很难治愈。最后因伤及肾脏等而危及生命。为此如上述表1分析结果,在把握好治疗时机的同时,藏医对治疗“叱乃病”最为常用的口服药物二十五味驴血丸、十五味乳鹏丸、二十三味儿茶丸等,功能为祛风、干黄水,用于关节炎及痛风病而可以早中晚分开服用。而二十五味珍珠丸出现次数较多是因为其主要功能为安神开窍,不仅用于中风、癫痫、神志紊乱,还可调和气血、通经活络等。在此之上如果同时进行放血、涂擦、火灸、药浴等相结合的治疗,将会对“叱乃”病的急性期达到明显的治疗效果外,对肥胖、高血脂、高血压等合并症状也会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因此我们也将根据各类藏医文献中所记载的特殊疗法和此次的研究结果,将初步制定“叱乃病”的最佳诊疗方案到临床进行进一步的有效性评价,以提炼出更成熟诊疗方案或诊疗标准及指南。

猜你喜欢
藏医血尿酸痛风
基于藏医经典古籍《四部医典》的文献传承发展研究
被痛风症“缠上”,如何科学进食
血尿酸高了怎么办?
基于数据挖掘的藏医放血疗法治疗高血压选穴规律
痛风的治疗
SGLT2抑制剂对血尿酸影响的研究进展
痛风:改善生活方式防复发
痛风患者怎么吃才健康
藏医临床课教师面临的教学问题及对策分析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