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萍
摘 要:在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自强不息,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成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文化植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精华是党执政文化建设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党的执政文化建设;传统文化精华;弘扬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0-0138-02
一、党的思想路线建设与弘扬传统文化精华
“实事求是”这一概念的出处是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河间献王德以孝景前二年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从民间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真,加金帛赐以招之。”毛泽东在1941年做《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对“实事求是”做了精辟的论述,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实事求是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指出“实事求是”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可以作为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实质的代名词,从此成为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中国共产党是靠实事求是兴旺发展起来的。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始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和灵魂,即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灵魂,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和灵魂;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是党带领人民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批评了“两个凡是”,提出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的口号,提倡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是辩证统一的,要求改变因循守旧、不接受新事物的精神状态,使思想认识符合客观实际,冲破落后观念和主观偏见的束缚,把我们的事业和各项工作不断推向前进。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又是互为条件和目的的,人们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解决问题,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离开了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就失去了前进的方向和目标。
“实事求是”这一经典表述,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文化建设过程中,与弘扬传统文化精华,实现了完美的结合。
二、党的组织建设与弘扬传统文化精华
党的组织建设集中体现在党的干部人事选拔制度,这是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传统文化中的尚贤思想、官德思想以及人才选拔措施对党的组织建设,尤其是对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和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具有积极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选官制度,是与国家同步出现在人类历史舞台上,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军事民主制时期,尧舜禹之世已有“选贤与能”传统。从周朝的“六德”、“六行推选法”到春秋的选贤制、战国的客卿养士制,从隋文帝设立“志行修理工谨”和“清平干济”两科开科举士,择优录用,到唐朝的制度的延伸与完备,在朝廷入仕任官的环节上设立了竞争机制,既是保证选官公正有序的需要,也是选拔人才的需要。同时,中国古代的选官思想强调“为官择人”,就是选拔符合岗位需要的人来担任相应的官职,而不是“为人择官”。由此,又提出升任高级官职必须具有地方工作历练,成为选官制度中竞争的主要条件。这些思想之精华都为我党的组织建设,尤其是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了借鉴。
我国传统文化中对官德的要求是十分崇高的,官德是为官的立身之本,更是立国之基。孔子主张“仁政”和“德政”,“为政以德”,西汉司马迁《史记·天官志》中说:“太上修德,其次修政,其次修救,正下无之。”诸葛亮说:“人君先正其身,而后乃行其令。”都十分强调官德的重要作用。官德的内容主要是“公、善、慎、廉”四个方面的道德要求。公,《商君书?修权》有:“公私之分明,则小人不嫉贤,而不肖者不护功”。善,为官必须谦以待众,不能自视高贵。慎,《论语·为政》有:“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廉,公则生明,廉则生威,为政必须处以公心,自身清廉。
传统官德思想对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的干部不是封建社会的官吏,而是人民的勤务员。为此,一是正确处理好做人与当干部的关系,切实解决好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二是正确处理好品德与才能的关系。三是要培养广大干部的优秀品格。要培养一心为民的品格,成为践行党的宗旨的表率。干部是党的事业的决策者、执行者,一言一行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干部必须切实把德放在首位,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处世,在为人之道上作群众的表率。
三、党的作风建设与弘扬传统文化精华
“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党的作风建设包含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诸方面,其中心内容是“八个坚持、八个反对”,集中到一点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古代的廉政思想、清官文化、民本思想对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中国的传统文化重视廉洁思想,实则是为官的廉洁作风,古代政治家已清醒地认识到贪污腐败会导致亡国。春秋末年孔子提出“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荀子提出“论礼乐,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历代统治者为维护统治地位,顺应百姓对官吏清廉的期盼,主动倡导廉政,提出“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等廉洁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廉政建设产生深远影响。同样,通过对清官的热情赞颂弘扬正气,使得清官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时至今日人们还是习惯把优秀的党团干部和历史上的清官相提并论,例如当代的海瑞、当代包公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