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区域需求为导向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以上海师范大学为例

2013-06-05 15:28:36张元文
关键词:术科上海师范大学专项

张元文,沈 越

(上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上海 200234)

以区域需求为导向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以上海师范大学为例

张元文,沈 越

(上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上海 200234)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及数理统计法,对上海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现状进行调查,以求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革措施,为培养上海需要的卓越体育教师服务.

区域需求;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措施;上海师范大学

0 前 言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指出要加强和改革教师教育,构建以师范院校为主体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并要创新培养模式、调整培养方案.上海师范大学作为一所以培养师资为主的地方性大学,主动适应国家和地方教育发展规划的要求,提出将学校建成“与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发展要求相匹配、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的目标.上海师范大学的体育教育专业作为上海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培养的工作母机,至今已有57年的办学历史.近两年,上海市中小学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体育教师教学技能人人达标,高中体育正实施专项化教学,这些都对体育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亦对高校体育师范生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

所以,在学校全面落实教育规划,学生体质健康亟待改善,体育教师要求愈来愈高的时代背景下,围绕本地中小学的实际需求,调查上海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现状,找出存在问题,觅得具体措施,改革培养模式,提高培养质量,为造就上海需要的卓越体育教师服务,已显得颇有必要.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培养现状及培养模式改革方面的文献,并参考了上海师范大学及同在华东区的山东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省属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方案.

1.2 访谈法

围绕本专业近几届毕业生及实习生存在的问题及对学生培养的意见和建议,共召开了2次座谈会. 2011年5月23日,在光明初级中学召开了上海市黄浦区部分体育骨干教师座谈会,主要有来自大同中学、光明中学、市南中学、尚文中学、市八初级中学、光明初级中学及商贸旅游学校等校的骨干教师.同年5月29日,在上师大徐汇校区体化楼310会议室召开了上海市部分体育教研组长、教研员座谈会,出席人员为七宝中学、市二中学、上海市实验学校、莘庄中学、汾阳中学、一师附小等校的体育教研组长及徐汇区、黄浦区、原卢湾区、静安区、杨浦区等区的体育教研员.

1.3 问卷调查法

针对上师大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问卷设计后,请有关体育教育方面的专家进行了效度检验,表明此问卷效度颇高.问卷发放对象为上海师范大学体教专业2012届留在上海工作的毕业生,共发放问卷70份,回收69份,回收率为98.6%;其中有效问卷67份,有效率为95.7%.采用重测法对问卷的信度进行检验,重测时间与第一次问卷时间相隔10 d,将2次问卷结果进行相关性检验,得到相关系数为0.87,表明此份问卷信度较高.

1.4 数理统计法

对问卷调查结果在EXCEL统计软件中进行百分比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本专业学生存在问题及上海市中小学的要求

2.1.1 生源质量在下降,教学技能需加强

近些年上海生源的减少导致学校可选择的体育生不足,生源质量亦下降较大.不少学生是因学习成绩较差高考前临改体而“误”入此行的,只能称其为体育积极分子.这些学生进入了体教专业后,因为身体素质较差、体育基础较弱,发展空间不大.由此出现教学技能较差状况,尤其是在教案书写、吹哨、口令、讲解、示范、队列队形及队伍调动等方面.中小学要求在平时教学中及教育实习前能加强教学技能方面的学习与培训.

2.1.2 运动技能多不足,培养方案要突出

学生的运动技能较差、专项能力不突出,失去了上师大多能一专的优势.尤其是体操方面技能较差.中小学希望能恢复上师大多能一专的传统,重视术科教学,并严格把好考核关.

培养方案中的术科、学科比例有些失衡(3∶7),术科比例偏低,未能突出运动技能类课程.公共必修课及教育类课程的比例偏高,选修课中学科类课程偏高.中小学希望增加术科比例,与学科调整为5∶5较为合适.

2.1.3 大中小学相脱节,各级学校应对接

大学与中小学教学相脱节,对二期课改理念、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中小学教学内容等了解较少.同时,对中小学的教材教法了解不多、分析不够.中小学要求加强教材教法及中考项目的教学,大学不仅要重视教的环节,还要创设学的环节,并希望多到中小学观摩、学习与交流.

2.1.4 实习形式不完善,毕业论文待改观

本专业的实践环节主要包括教育实习及毕业论文两个方面.

目前的分散实习形式存在一定弊端,原来的集中实习值得借鉴.中小学希望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相互结合,并加强高校教师、基层教师的指导及联系.此外,实习的时间要提前并要有反复,以使学生的专业技能进一步改进提高.

学生的论文基础比较薄弱、科研能力有待加强,对论文的重视程度不够、体育科研方法掌握不足.中小学要求加强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撰写.

此外,本专业学生还存在着诸如职业认同感不强、主动学习意识较弱、男生阳刚之气不足等其他方面的问题.

2.2 本专业课程存在问题的反馈

学校在上海工作的毕业生对本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可归结为三类,即课程总体、必修课程及选修课程.课程总体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课程设置缺乏本校特色、课程整体结构不太合理、课程设置与中小学脱节、忽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必修课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公共必修课的比例过大、专业必修课个别作用微、专业必修课术科学时少;选修课程总体上存在的问题为选修课门类少且学科多、选修课术科少且项目缺,限定选修的主要问题是限定选修的专项课时少、限定选修缺乏第二专项,任意选修的主要问题是任意选修术科少学科多、任意选修缺乏新兴项目.本专业2012届留沪毕业生对课程问题的看法如下.

2.2.1 对课程总体的看法(表1)

从表1选择同意及比较同意的人数可以看出:在课程总体存在的问题方面,约68%的同学认为课程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近54%的同学认为课程设置缺乏本校特色,约46%~48%的同学认为课程整体结构不太合理、课程设置与中小学脱节.

表1 毕业生对本专业课程总体的看法(n=67)

2.2.2 对必修课程的看法(表2)

从表2选择同意及比较同意的人数可以看出:在必修课程存在的问题方面,约67%的同学认为专业必修课术科学时少;约58%的同学认为公共必修课的比例过大;过半的同学认为专业必修课个别作用微弱,用处不大,例如体育概论与体育史2门课.

2.2.3 对选修课程的看法(表3)

从表3选择同意及比较同意的人数可以看出:在选修课程存在的问题方面,近54%的同学认为选修课术科少且项目不全,近48%的同学认为选修课门类少且学科偏多;近63%的同学认为限定选修的专项课时少(仅108学时),近57%的同学认为限定选修缺乏第二专项,这些都无法满足中小学教学、训练的需要,尤其是目前上海的高中正在实施体育专项化教学,要求大学实行项目的专业化教学,差距还很大,甚至连基本的课时都保证不了;约58%~60%的同学认为任意选修术科少学科多、缺乏新兴项目.相比山东师范大学及福建师范大学体教专业的培养方案,他们的专项课时多且有第二专项,任意选修课术科的门数亦远多于上师大本专业.

2.3 本专业培养模式改革所采取的具体措施

俗语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上述问题的形成既有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亦有社会环境的原因.所以,本专业学生培养模式的改革只能是渐进式的,不宜一蹴而就,可先在几个可做的点上有所突破,再由点到面、全面铺开.经过慎重考虑、多方讨论,拟先采取以下几项具体措施.

2.3.1 培养目标多能一专,秉承传统适时创新

从以往经验看,上师大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最大特点在于“多能一专”,即在掌握多项运动技能的基础上,还有一门拿得出手的专项.这也正是上师大与上海体院、华东师大体教专业抗衡甚或超出的特色所有、资本所在.然而,近些年来,由于主导思想的失衡,渐渐模糊了体育的本质属性——技艺性,逐步迷失了自己的最大优势——多能一专,慢慢走向了文化主导、理论主导、学科主导的并不完全适合体教专业特色的办学模式与课程设置,使毕业生的特点也发生了不小的退变.正如大同中学的一位老校友所言,现在上师大的学生专业基础薄了、专项能力弱了、专业特色少了.

表3 毕业生对本专业选修课程的看法(n=67)

多能一专——这正是本专业的传统优势与精髓所在,也是历届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之源,培养目标应该彰显这一特点.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多能一专的亦有了更多更新的含义.多能的“能”并不仅仅指运动技能,更多的是指体育教学技能,包括理论技能与实践技能两类,理论技能包括教学设计技能、教案书写技能及看、评课技能,实践技能包括项目运动技能及课堂教学技能,每一种又包含更为具体的技能.一专的“专”亦不仅仅指专项,而是指在这些教学技能中要有自己最拿得出手、最具竞争力的一两项技能.多能还有更宽泛的意义,还指外语能力、计算机能力、科研能力等等多种当前体育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所以,培养目标在秉承传统、多能一专的基础上,还要与时俱进、适时创新.

2.3.2 选修课增术科门类,专项课加学时学分

目前,本专业培养方案的6门学科类限定选修课(音乐与体育教学、体育游戏、人体测量学、体育统计学、运动训练学、医务监督与健身处方)[1],每门2个学分,共占去12个学分,这意味着每门都是必修课而非选修课,学生并没有选择余地.而专项技术类选修课只占8个学分,且大专项(田径、体操、篮球、排球、足球、武术六选一)仅108学时6个学分,小专项(健美操、乒乓球、羽毛球、体育舞蹈四选一)仅36学时2学分,明显偏少.所以,应从学科类限定选修课中释放出一定的学分到专项技术类中,以增加大专项及小专项的学时学分,拟将大专项增至216学时、12学分(共3个学期、每学期72学时、4学分),小专项加至72学时、4学分(共2个学期、每学期36学时、2学分),不足的部分学分可从任意选修课(目前为16个学分)中略加释放.

在本专业培养方案目前的10门任意选修课(奥林匹克运动、体育课件制作、体育美学、体育英语Ⅰ、体育英语Ⅱ、体育市场营销学、常用运动负荷实验、营养学、体育产业经营管理、公共关系学)中[1],皆为理论性偏强的课程,而实践类、实用性、术科化的课程几乎没有,应该在这一环节增设实践类课程,鼓励广大术科教师开课.拟先增加教师形体训练、艺术体操、花样跳绳、棒垒球、高尔夫球、板球6门术科课程,以弥补这方面的空白;以后根据基层中小学需要,再增新课.

2.3.3 教学技能切实提高,实践环节不断加强

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首先要加强课堂教学,不仅要在《学校体育学》与《体育教材教法》两门学科中加强教学设计、教案书写、教材分析、教法学法等方面的理论教学,更要在各门术科中加强这些要素的实践教学,如在各专项选修课中加强学生教案书写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教案要按照上海市二期课改“体育与健身”课时计划的规范格式书写等.除教师外,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如做好术科课后回忆笔记、写好学科课外作业等.在加强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还要多进行教学技能方面的比赛,如教案比赛、说课比赛、技能测试等,以切实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

在实践环节的教育实习方面,首先要加强学生的见习环节,为适应学院“4+0”模式下的办学需要,拟在奉贤校区建立6个实习基地,中学4个(奉贤中学、弘文学校、阳光外国语学校、柘林学校),小学2个(南桥小学、奉贤区教育学院附小).采用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让大二、大三甚或大一的学生深入中小学进行教育见习,以了解基层所需、发现自己所缺,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针对性.在毕业论文方面,主要强化论文选题、撰写、答辩三环节的监督控制,加强教师指导与学生配合两方面的制度建设等.

2.3.4 俱乐部促课外锻炼,督导组保教学质量

在目前术科课时尚显不足的情况下,加强体育俱乐部建设使其成为课堂的延伸,是促进学生专业技能提高的有效方式,也是促进学生课外锻炼自觉性的良好举措.不过俱乐部要加强教师指导与政策引导,需要与院学生工作组一起做这项工作.

退休教师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是学院的宝贵人力资源.以他(她)们为主体成立教学督导小组、以恢复体育学院教学督导的优良传统,是保障本专业教学质量的绝佳途径.教学质量是本科教学的生命线,唯有高质量的教学才会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唯有高质量的毕业生才能经得起用人单位的最终检验.

2.3.5 请进来专家上讲台,走出去师生下基层

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法,加强与本市中、小学的联系,是解决大学与中小学体育教育脱节问题的良方.拟请基层一些高水平的专家(体育教研员、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等)走上大学讲台,为本专业学生教授中小学最鲜活的案例、最实用的方法、最需要的人才等;同时,教师、学生也需要经常走出去,看看市级、区级、校级的公开课.

2.3.6 紧扣体育课标中考,渐进修订大纲内容

应该有效利用各门术科的有限课时,教授中小学最需要的内容.二期课改“上海市中小学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及体育中考的项目,应该是本专业各门术科的精教内容.具体有:(1)课程标准教学内容:队列队形与基本体操,体操(垫上运动、杠上运动等),篮球,武术,游泳,田径,体育舞蹈等;(2)体育中考项目:篮球、排球、足球三选一,双杆、单杠、垫上、横箱四选一,男1000 m(女800 m)、200 m游泳二选一,男引体向上(女仰卧起坐)、1 min跳绳、25 m游泳、实心球、50 m、立定跳远六选一.

各门术科的专业必修课应以上述内容为基准,重新修订教学大纲内容.可先选几门术科作为试点,若效果颇佳再逐渐推开.

3 结 论

(1)上师大体育教育专业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本地中小学的要求有:生源质量在下降、教学技能需加强、运动技能多不足、培养方案要突出、大中小学相脱节、各级学校应对接,实习形式不完善、毕业论文待改观.

(2)上师大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课程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缺乏本校特色,专业必修课术科学时少、公共必修课的比例过大,限定选修的专项课时少且缺乏第二专项,任意选修术科少学科多且缺乏新兴项目.

(3)上师大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模式改革的具体措施有:培养目标多能一专、秉承传统适时创新,选修课增术科门类、专项课加学时学分,教学技能切实提高、实践环节不断加强,俱乐部促课外锻炼、督导组保教学质量,请进来——专家上讲台、走出去——师生下基层,紧扣体育课标中考、渐进修订大纲内容.

参考文献:

[1] 上海师范大学教务处.上海师范大学2008级本科培养方案[Z].2008.

[2] 韩春利.我国高等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培养现状及改革对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9(7):92-95.

[3] 周贤江.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培养规格的调查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38(4):99-103.

[4] 蔡皓,崔国红.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培养中若干问题的反思——基于青少年体质健康下降现实[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23(3):238-240.

[5] 张绍礼,宋学岷.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培养规格的社会倾向性调查与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24(5):87-88.

[6] 展利民.山东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与社会需求现状分析及其培养模式改革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08.

[7] 刘芳,杜朝辉,高清伟,等.重庆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35(1):72-76.

[8] 蔡金明.以就业为导向的地方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台州学院学报,2009,31(2):89-93.

MethodsIn this paper,literature data method,interviewing,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re adopted to investigate the students'present training situ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of ShanghaiNormal University in order to find the existing problems.Then,some reform measures targeted are put forward to serve for the training of outstanding PE teachers need in Shanghai.

Research on the talent-cultivatingmodel reform for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majors in university according to regional demanding-oriented——for exam ple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ZHBNG Yuanwen,SHEN yue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200234,China)

regional demand;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major;talent-cultivating model;reform measures;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G 807.11.8

B

1000-5137(2013)05-0516-06

(责任编辑:郁 慧)

2013-09-23

2012年上海市高校市级体育和健康教育精品课程;上海师范大学一般科研项目(SK200927)

张元文(1973-),男,上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术科上海师范大学专项
苗语典型存在动词初探
“七选五”阅读专项训练
发展教育,让每一位师生都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上海师范大学学生篆刻作品入选全国大展
民族地区准体育教师术科能力下降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运动精品(2017年3期)2018-01-31 01:55:21
Échange humain sous le contexte de la mondialisation
法语学习(2015年1期)2015-04-17 06:13:06
体育院系术科教师教学反思能力评价研究—以辽宁省为例
浅谈体育教育专业术科的教学
“专项巡视”,打虎上山再出发
浙江人大(2014年4期)2014-03-20 16:20:18
2011年广东省普通高考体育术科统考顺利结束
体育师友(2011年2期)2011-03-20 15:2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