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改革中创新人才的培养与探索

2013-06-01 05:31陈震乾
职教通讯 2013年11期
关键词:立信高职思维

陈震乾

当今世界一个国家的竞争关键在于科技的竞争,而科技的竞争关键在于人才的竞争,只要有大批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人才的涌现,创新才有可能实施。所以,在当前情况下,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应用人才是各级各类中高职学校的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笔者拟结合南京工程学院和无锡立信中等专业学校探索和做法,对中高职学校实施创新教育谈几点自己的拙见。

一、学校方面:学生总体评价模式需创新

围绕着怎么算是个好学生,怎么评价好学生,多年来职业教育不断探索,注重过程性评价,注重多元评价,淡化考试模式。但是对于学生总体评价一直没有新的创新,大都是所有教学评价科目合格即可。笔者从事教学工作多年来,发现进入中高职学生缺少社会活动、团队合作,在学生的培养中也往往是最薄落的一块。我们在总体评价中应将这部分考虑进去,对于采用学分制的学校,可以将一些社会活动和能力创新的模块算入总的学分计算中。对于采用传统考核的学校,可以将上述模块成绩的获得作为学生免修学科的条件。比如南京工程学院就采用下表1的做法,将累计7.5个学分(占总学分的6%)作为考核。在表中可看到这种考核的创新点是将社会锻炼、公益活动、学术讲座的参与程度,也作为考核的一个内容。这种考核方法有利于学生主动接触社会,提高自身素养,培养创新能力。

同样,在无锡立信中等专业学校中,学校经过多次讨论,将在校的公益劳动和社会活动表现以及最后一年的顶岗实习表现也进行参考评价,对于表现较好的学生给予发放校级奖学金或者免修部分学生学习困难的课程。

二、教师方面: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创新思维

在中小学教育中,往往教师会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采用一题多解的方式,但是中高职教育中,教师往往却失去了这种好的方法。主要原因是因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固化思维,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一刀切的思路,缺乏对与学生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的深入分析,这种思路严重阻碍学生的个性发展。基于工作任务驱动的活动探究教学能够很好的实施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做到因材施教。

以无锡立信中等专业学校液压气动课程为例,教师在教学课程中积极收集一些生活和工作中运用的实例作为学习情境,比如其中一个公交车的气门系统是个典型的气动系统。教师在教学前将学生分为若干组,以情境带入教学,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学生了解了其基本原理以后,教师可以让其按小组进行实施。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公交车气门的不完全相同性,学生搭建的回路也各不相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不同思路的肯定和启发,让学生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同时由于学生采用的是小组讨论法,学生在合作中进行了深度的交流和探索。在教学过程中活动探究并不是针对一个个体,而是在群体范围下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和效果。学生在不断交流中,可能会得到很多想法,教师要利用巡回指导的机会对其进行肯定,并且激发“学习共同体”一起探索和研究,不断创新和摸索。

基于工作任务驱动的活动探究教学,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注重学生的自我摸索,自我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深刻的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并且有信心和勇气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体验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最终激活自身的创新思维。

三、学生方面:要多看、多想、多做

中高职学生往往在过去的学习中属于失败者,长期的学习造成他们都是一味的吸收,没有进行批判的吸收。以致将来在生产第一线,也是一个普通工人,毫无创新思维。

(一)多看

对于当前的学生他们接受外界知识相对较少,年轻人应该多去了解周围的一些知识,才能拓展思维。比如说,学生应该广泛涉猎一些课外的读物,包括反映当代学生的现状的一些记实文学。对于当今社会,网络和电视是目前的主流媒体,通过这两个主要媒体可以吸收一些大量的见闻,了解当今世界的一些动态。在无锡立信中等专业学校的实践中,我们就采用了利用自习课多多组织学生去学校的图书馆浏览书籍,开始的时候受到学生的抵触,渐渐的学生开始喜欢上了这种类型的学习。

表1 南京工程学院自动化专业素质培养计划

(二)多想

在教学过程中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多多去考虑为什么?如何去改进?我们将大量的理论课改为实践课或者是理实一体化课程,在教学探索过程中学生总会出现和结果不尽相同,启发学生产生问题的原因,并让学生写下来。学生通过讨论思索,一般能自主的查出其中出现的问题。并且还要注重思维的发散性,在教学过程中,比如液压气动课程搭建一个回路,通过变化思路可以搭建连接方法不同的回路,教师应该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积极肯定。

(三)多做

在做中学,已经成为当前职业教育的主潮流。在做的过程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索,强调学生的摸索练习。目前部分地区开展的C D I O模式学习,其实就是基于项目的教学。教学过程包含构思→实践→实施→运行四步骤,也就是培养学生做事和做成事的能力。

总之,创新人才的培养和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不断努力和摸索,我们应该从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面不断去挖掘创新能力的培养,让中高职学生的培养走上创新之路,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培养合格的创新人才。

猜你喜欢
立信高职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立信”对内伦理道德管理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
律己·体验·立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