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瘤囊性变的MR诊断(附6例报告)

2013-05-31 03:32李全卫赵海洋
当代医学 2013年35期
关键词:脑膜瘤囊性实性

李全卫 赵海洋

临床上脑膜瘤内出现囊变区并不少见,绝大多数囊性病灶相对较小,其影像表现仍较典型,诊断较容易。然而当囊变区较大,特别是以囊性病灶为主时,有时诊断较困难。本文主要讨论脑膜瘤囊性变的MR特征,以减少误诊,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 例患者均来自于本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的住院患者,其中女4 例,男2 例,年龄41~68岁。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其中1 例并发癫痫,有定位体重2 例。

1.2 方法 6 例均行常规MR平扫加增强扫描及CT平扫或增强。磁共振仪是GE HDI 1.5 T,MR平扫取常规T1WI、T2WT、FLAIR、DWI轴位,辅以失状位及冠状位。MR增强扫描取轴位、矢状位及冠状位3 期扫描。层厚5~10 mm、间隔5~10 mm。增强扫描使用马根维显(0.1 mol/kg),采用手推注射器团注,注射流速为1~1.5 mL/s,注射完毕后即刻扫描。

图1a~d为52 岁女性患者,头晕行走不稳1月余。1a为T2WI序列,表现为囊状高低不均信号,病灶周围见水肿灶;1b为T1WI序列,表现为囊状等低混合信号;1c为T1WI增强序列,表现为囊壁厚薄不均呈中等以上强化;1d为CT平扫,表现为厚壁囊状病灶,病灶内见斑块状钙化。手术病理为脑膜瘤

图2a~d为男性42 岁,因头晕不适就诊。2a为T2WI序列,表现为囊状高信号,囊壁为等信号;2b为T 1WI序列,表现为囊内低信号,囊壁为等信号;2c为T 1WI增强序列,表现为囊壁壁中等以上强化,囊内无强化;2d为CT平扫,表现为薄壁囊状病灶,壁密度较高,囊内密度较低。手术病理为脑膜瘤

2 结果

6 例患者中,肿瘤发生于大脑凸面、上矢状窦、大脑镰旁5例,侧脑室三角区1 例,小脑凸面1 例。以囊实混合性肿块病灶5例,囊性病灶为主1 例。MR平扫:T1WI序列所有病例的实性病灶及囊性病灶的囊壁呈等或略低信号(图1a、2c)。囊性病灶中,T1WI序列病灶均呈低信号,T2序列病灶呈高信号5 例(图2a),呈高低混合信号4 例(图1b);DWI序列:实性病灶中表现为高信号5 例(图2d),表现为中等信号1 例。MR增强:所有病灶的实质部分及囊性病灶的囊壁均强化,其中4 例为中等以上强化(图1c),1 例轻度强化,出现脑膜尾征3 例(图1c)。病灶周围情况:其中轻度度水肿3 例,中度水肿2 例(图1c),无水肿1 例。CT平扫有3 例可见钙化灶,另3 例无明显钙化灶。

3 讨论

脑膜瘤是起源于蛛网膜帽细胞的轴外肿瘤,是颅内常见的原发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仅次于胶质瘤,颅内肿瘤的第二位,占颅内肿瘤的15%~20%,多发生于40~60 岁女性。发生于大脑凸面的脑膜瘤的主要供血动脉是脑膜中动脉,当肿瘤较大时软脑膜血管也参与供血[1]。本病绝大部分为实性肿瘤,但相当部分瘤内见囊性变及出血,这些囊变和出血多数较小,但当瘤体内囊变或出血较大时,大多数学者将其称为囊性脑膜瘤[2]。虽然脑膜瘤囊性变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但大多作者认为囊性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肿瘤生长过快、过大而血供相对不足,使瘤体内部发生缺血坏死或继发出血所致。目前公认的囊变原因有以下几种:(1)肿瘤缺血坏死后改变(见图1)。当肿瘤生长较快较大时,肿瘤中心发生缺血坏死和/或瘤内出血形成囊腔,多发生于较有大的肿瘤或血供相对较少部位的肿瘤。囊性灶的特点是多发而较小,形态不规则,这类肿瘤的特征相对较典型,诊断并不困难。(2)分泌性脑膜瘤。这是由于肿瘤细胞具有分泌功能,分泌的液性物质积聚于肿瘤内而形成的囊性病灶,这类肿瘤相对较小,囊性灶较小而规则。(3)原因不明的肿瘤变性(见图2),极少数肿瘤病灶可自发变性而呈囊性变,可长期保持不变甚至消失,变性的原因尚不确切。(4)肿瘤周围增生的胶质细胞产生液体及肿瘤周围水肿、变性的脑组织发生囊变,或含液间隙融合形成较大囊肿,这类囊性病灶囊壁是肿瘤周围正常脑组织,结构的继发改变,并不是真性肿瘤囊性变,这些囊性灶绝大多数分布在肿瘤的边缘部分,其近脑实质侧的囊壁部分为增生的胶原纤维组织,肿瘤沿可沿囊壁生长而形成较厚囊壁及壁结节形成。(5)蛛网膜下腔夹在肿瘤和脑组织之间而引流不畅,或小的蛛网膜囊肿被包埋在肿瘤中逐渐形成肿瘤周围囊腔,这种类型的囊性病灶与以上几种情况有是难以分辨。(6)放化疗后肿瘤的囊性变。放疗可以诱发脑膜瘤,而化疗可以促使肿瘤的囊性变[3]。囊性病灶的产生一般由一种或多种因素产生,因此影像表现各不相同,有时很难根据影像表现来确定囊性病灶产生的原因。

根据坏死、囊变腔与肿瘤及脑组织的关系,囊性变的脑膜瘤虽然表现较特殊,但与无囊变的脑膜瘤相比,无论肿瘤的发病部位还是肿瘤的信号特点及强化效果仍具有典型脑膜瘤的特征性表现。虽然如此,有些病例仍存在鉴别诊断问题,甚至需要病理鉴别。(1)年龄较大患者的囊实性脑膜瘤伴周围脑水肿首先要与发生于大脑周边部的单发转移瘤及胶质瘤鉴别,转移瘤及胶质毋细胞瘤囊变坏死更常见,坏死囊变病灶大都具有典型MR信号特点(如长T1长T2信号和不同时期的血肿信号)。病灶钙化及邻近的颅骨改变相对少见,而且转移瘤大都有原发肿瘤病史。胶质母细胞瘤一般呈浸润性生长,病灶边缘大多欠清,很少引起颅骨改变,实质部分T2信号相对较高,强化不规则,两者的鉴别相对容易。(2)发生小脑凸对面的囊状脑膜瘤应与网状血管细胞瘤鉴别。由于两者均可呈壁结节的囊状病灶,两者血供丰富,肿瘤边缘均可见引流血管影,两者实质部分MR信号相似,有时鉴别困难。但前者囊壁较厚而不规则,后者发病年龄较轻,部分与VHL并发,病灶呈典型的大囊小结节,囊壁相对规则,囊内病灶信号较典型,两者大都还是可以鉴别的[5]。而对于以实性为主的网状血管细胞瘤两者鉴别困难,需要病理检查。(3)对于发生于脑室内的囊性变病灶,需与脉络膜乳头状瘤及室管膜瘤进行鉴别,主要根据这两种肿瘤发病年龄较轻及男性略多于女性进行鉴别,否则鉴别困难[6]。对于以囊性为主脑膜瘤来说,还要与脑脓肿鉴别,根据脓肿壁一般较规则,T1序列呈较高信号,T1序列为较低信号,囊内DWI为高信号等,绝大多数是可以鉴别的。

[1]王文娜,周倚静,曾利泉,等.脑室脑膜瘤的MRI诊断[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2(3):345.

[2]范东杰,罗峰,肖庆华.囊性脑膜瘤的CT诊断[J].临床医学,2012,32(8):51-52.

[3]任怀忠,罗才旭.囊性脑膜瘤的CT表现[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6,25(11):1013-1015.

[4]舒锦尔,蒋春景,卢金花,等.小脑囊性病变的MRI诊断[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21(4):507-509.

[5]周远清,朱悦龙,兰勇.脑室内脑膜瘤的MRI诊断[J].中国CT和MRI杂志,2011,9(7):50-51.

[6]汪秀玲,马喜娟,权强,等.颅骨脑膜瘤及其诊断[J].中国CT和MRI杂志,2010,8(2):2-3.

猜你喜欢
脑膜瘤囊性实性
胰腺实性浆液性囊腺瘤1例
胎儿腹腔囊性占位的产前诊断及产后随访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甲状腺实性结节的价值
囊性肾癌组织p73、p53和Ki67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蝶骨嵴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效果评价
DCE-MRI在高、低级别脑胶质瘤及脑膜瘤中的鉴别诊断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14例临床诊治分析
囊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一例
腺样囊性癌细胞雪旺细胞化在嗜神经侵袭中的作用
凋亡相关基因BAG-1在脑膜瘤中的表达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