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灵构筑的文化板屋

2013-05-30 10:48曾祥彪
参花(上) 2013年2期
关键词:梅山小巷散文

近日,品读了作家唐象阳先生的散文集《就这样走过》(作家出版社出版),读后颇有感触,九十篇散文,洋洋四十余万字,记录了人生的足迹,镌刻出了岁月的留痕,字里行间透出一种古邑梅山的乡情,彰显出一种地域文化的积淀,弹奏出了一曲直面人生的弦歌,甚至是一种文化乡愁,仿佛是用心灵构筑的一座文化板屋。

象阳生于梅山,长于梅山,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酷爱文学,饱读古今中外诗书,毕业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工作后进入大学攻读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成为一名高级建筑工程师。因工作的专业性,曾一度淡出了文学圈子。但工作之余一直紧握文学之笔,潜心创作。他早年创作了《论(芙蓉镇)悲剧意识的哲学价值》获全国第二届电影电视文艺“星光”奖,并在《电影评介》等专业杂志发表了不少的电影评论。

唐象阳先生的散文源于对梅山的眷念,源于对生活的思索,源于对往事的追问。比如《小巷幽幽》中的童趣:我摸着斑驳的墙壁,徐徐前行,感到似乎每走一步都踏着对过去的回忆,“捉住了,看你还逃”、“追我呀,我在这儿呢”。耳畔似乎又想起了儿时的声音。“丁铃铃……”一阵清脆的铃声把我吓了一跳,一位老者推车从我身边走过。在这样狭窄,仅容得下两人的小巷,人们是很难骑车而过的,幽静的小巷因有了这清脆的铃声愈发显得幽静。这种写法,使人身临其境,仿佛看到了一群小孩在捉迷藏,遇到了一个骑车老人摇着铃子慢悠而过的真实画面。还有那古井、那卖油炸粑的叫卖声、那砖木结构的老屋,那些活泼可爱的儿童,那一张张脸、一声声笑,就在眼前浮现。写得真实而鲜活,回味无穷。

如在《父亲》的篇目中,写父亲的生日家宴,描述母亲把患难之恩爱倾注于自己做的每一道菜里,父亲一生严肃的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品味母亲为他酿做的米酒。全家人和美幸福。寥寥数笔,却把父母之间的真实情感,描写得入木三分,令人回味。

同时,在写父亲这个知识分子、人民教师在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改造”中,能品读出父亲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望子成龙的夙愿,那种无奈和沧桑,那种父爱如山的品格,使作者发出了肺腑之声:父亲啊,下辈子我还要做您的儿子。真是浩气回肠,催人泪下。

再如《小城旧事》《我和我的村庄》《杀猪》《父亲》《怀念古渡》《阅读沧桑》等散文,或抚今追昔,或清新自然,或惟美通灵,或直抒胸襟。这种在怀旧与梦幻中漫步,在缅怀与伤悼中驻足,在古典与儒雅中交错,在沉寂与喧嚣中深思写作技巧,成为了唐象阳散文艺术的独特风格。

象阳的散文,在旧城小巷中延伸,在品茶饮酒中挥洒,在倚窗看雪中抒放,神秘的古梅山溶入了他的血液,奔涌着一种无限的激情,透出一种生命的张力。读后给人启迪和力量。也正如著名散文家、湖南作家网总监谢宗玉所说的:“唐象阳的散文华美、多汁、饱满、绵长而深邃,白成一家。”

但唐象阳的散文个别篇目显得冗长,细节描写得不够细腻,心理活动的勾勒还需进一步精到。祝象阳先生在散文创作的道路上,更注重审美艺术的挖掘,更注重语言艺术的提炼。遵循散文创作情散而神不散的规律,创作出更具时代特质和艺术个性的好作品来,回馈这个伟大的时代。

作者简介:曾祥彪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作协副秘书长,国家一级作家。

猜你喜欢
梅山小巷散文
门前的小巷
《古村小巷》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小巷深处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梅山
游梅山龙宫
梅山情
梅山习俗与梅山相衣剪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