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组织和个体文化角度谈核安全文化

2013-05-30 15:51汪洋
参花(上) 2013年2期

摘要:我国于2008年10月批准了《核材料实物保护公约》修订案,并且在2009年向国际原子能机构递交了修订案的批准书,所以核安全文化建设是我国公民应当履行的必要义务。本文主要从组织与个体角度对核安全文化建设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核安全文化;组织角度;个体角度;必要义务

【中图分类号】:F416.23 【文献标识码】:A

核安全文化是近年在核安全的实践活动中总结出的新概念,它具有开放与透明的特征,它的意义在于使人们能够真正地了解和意识到核恐怖主义对人类的巨大危害,真正地认识到核安全工作对社会稳定、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建立核安全文化对于维护国家和企业核安全制度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对于个人和组织而言安全就是效益,安全是核工业造福万民的永恒主题与基本基础。保证核设施和核活动的正常运行,关系到国计民生,必须要提高工作人员的核安全素质和责任心,树立防患意识、安全意识和自保意识;另外企业还要切实积极采取各种防护办法,保证公共环境和工作人员不受核辐射的危害。核安全文化的建立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有步骤、有程序地进行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应,既要在组织角度上充分认识到核安全文化的重要性,又不能放松对个体角度的认识,本文就从这两个角度入手对核安全文化进行了阐述。

一、核安全文化在国际社会的变迁

核能是二十世纪的重要发现,核能的科学、合理运用将造福于社会,核能与目前利用的其它能源有着本质的不同,核能是通过原子核变化来产生能源的,其它的只是利用化学或者物理变化来获得能源。比如目前世界上比较常用的能源有石油、煤和天然气等,它们都是不可再生资源,随着人类对资源需求的不断扩大,可用资源也在日益减少;另外它们还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和烟尘,对世界环境影响巨大,而核能却不含有此等有害物质。核能能有效地替代石油、煤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既能满足后代对化石燃料的需求,又能缓解目前社会对资源需求的紧张局面,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但是人类对核能的利用并非想象中的那么顺利,也是在曲折中不断地前进。在上世纪的七十年代,核电站在设计上就采用了许多的设备和措施来预防事故的发生,还设计了诸多方案对一旦出现的后果进行限制。当时设计人员充分地认为所有可能发生的意外都已经在设计之中,不会产生重大问题,只要工作人员正确地按照操作程序进行操作就可以保证安全。但是在经过三哩岛事故和切尔诺贝利事故之后,人们就对这一观念有了根本的改变。

三哩岛事故发生于1979年3月29日,它极大地影响了公众对核能的看法,三哩岛事故后长达30年的时间里,美国没有建设或投产过一台核电机组,它使人们认识到出现操作员操作失误的可能性。切尔诺贝利事故发生于1986年4月26日,它是一次比较严重的核反应堆事故,导致几十人死亡和数千人癌变。通过这两次事故使人们充分认识到核安全文化的重要性。1986年IAEA国际核安全咨询组提交的《关于切尔诺贝利核电厂事故后审评会议的总结报告》中提出了“核安全文化”概念。核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之中的各种不同特征和不同态度的综合概念,它是建立在核安全超出一切的概念上的,即核安全问题居于安全方面的最高位置是重中之重的一种文化。它的内涵比较丰富就是要在核电企业营造一种核电安全的气氛,使每个人员融入到氛围之中,时刻提高安全心态;再通过管理层的不断努力使集体和个人严格执行各种安全要求,使安全责任常态化。对于核电企业来说核安全文化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

二、核安全文化的重要性

1.核安全文化对于组织的重要性

组织角度的核安全文化主要是指组织和管理层的文化,作为核电企业的管理层是核安全文化氛围的塑造者,核电企业要把核安全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部分,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把核安全文化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个层面。这对于保证核企业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组织核安全文化的建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具体对于每一个阶段都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提出比较明确的要求。第一阶段是奠定基础的阶段,必须要有合理科学的法律规定作为管理的基础,核企业和核安全监管部门必须要严格按照法规对企业进行管理。第二阶段定位以业绩为目标的管理阶段,保证核企业良好地进行运转就是在核安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业绩。核安全问题是一个企业永恒的话题,企业要坚持对安全业绩的重视,不断地总结安全经验并建造安全氛围,把安全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第三阶段就是不断进取的阶段,核企业要坚持不断地改进思想和果断采取不断进取的方法把核企业的业绩提升到良好状态,实现核安全水平与经济效益的齐头并进。核安全文化的实质就是根据对国内外核企业的具体情况建立起一套比较科学和严密的规章制度和组织体系,通过对核安全文化的渗透和组织作用的有效发挥,使员工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好习惯,并逐渐培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使整个核企业被“安全重于泰山”的氛围所笼罩。良好的安全文化离不开良好的安全文化素养,所以对安全文化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发布安全政策,建立良性管理体制是建立良好核安全文化的前提;在实际中要正确执行我国核政策并且要关注因政策而引发的安全意识环境。安全意识环境是指在企业内部形成清晰的责任承担和良好的交流氛围,具体而言就是表现在员工的奖惩和培训等方面。

2.核文化安全对于个体的重要性

从企业员工的个人角度进行探讨,个人的安全文化来源于企业安全文化的熏陶。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与所在的工作环境有着很大的影响。工作人员良好的安全文化是在实际工作中一点一滴逐渐形成的,安全文化三个阶段的划分表面上是对组织行为的划分,其实际意义也是对员工个人行为的一种划分,针对个体而言,三个阶段可以具体理解为:第一阶段,核企业和核安全监管部门是否以员工遵守法规标准来对核安全进行衡量的。员工的自身行为和态度对核安全的影响有多大。第二阶段,虽然认识到员工的自身行为和态度将会对核安全产生影响,但仍然还把依靠法规解决问题作为主要途径。第三阶段就是已经比较充分地认识到员工对核安全的深远影响,必须加强对员工的交流与培训。全体职工在企业安全文化的熏陶下要具备崇高的献身精神和较高的责任感,时刻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贯彻科学的安全思维,谦虚谨慎,精益求精,强化高质量的安全培训学习并努力改进和提高核安全文化水平。

三、构建组织和个体核文化安全的措施

1.遵守规章制度严格按照程序办事

只有员工深刻理解了公司规章制度的内容,才能严格地遵守,加强对方案程序和规章制度的理解是实现遵守的前提条件,做为核企业员工,在平时我们要加强对核安全制度的了解和学习,并积极深入施工现场对各方面的安全知识进行了解和掌握,在具体的工作中要把认识落实到位,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与义务,不能说一套做一套。

2.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与教育

核企业必须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通过它激励人、塑造人和培养人。加强对核企业全体员工资格的审查,保证领导和工作人员的水平必须合格,尤其是企业的一些特殊工种人员,必须加强对其进行定期培训与复训。有计划地开展核文化教育,积极实现安全文化教育和安全生产活动的有机结合。

3.提高员工责任心

核企业无小事,较小的质量问题有可能会引起较大的质量事故,每个员工都要树立较高的责任感,大家共同努力才能保证核安全。员工在平时的工作中都要想一想自己所做的工作是否还不够完美,哪里还存在缺陷,要有这种责任心才能把每个人的屏障作用发挥出来。

结语:我国核安全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距离比较全面的核安全文化体系还有一段距离。希望通过对本文的学习能够改善组织和个人的工作态度和思维习惯,积极倡导核安全文化工作,以实际行动强化核安全工作,为保障核电站的良好运营和核科技工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一定贡献。好的安全文化是在实际工作中一点一滴逐渐形成的,安全文化三个阶段的划分表面上是对组织行为的划分,其实际意义也是对员工个人行为的一种划分,针对个体而言,三个阶段可以具体理解为:第一阶段核企业和核安全监管部门是否以员工遵守法规标准来对核安全进行衡量的。员工的自身行为和态度对核安全的影响有多大。第二阶段,虽然认识到员工的自身行为和态度将会对核安全产生影响,但仍然还把依靠法规解决问题作为主要途径。第三阶段就是已经比较充分地认识到员工对核安全的深远影响,必须加强对员工的交流与培训。全体职工在企业安全文化的熏陶下要具备崇高的献身精神和较高的责任感,时刻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贯彻科学的安全思维,谦虚谨慎,精益求精,强化高质量的安全培训学习并努力改进和提高核安全文化水平。

[参考文献]

[1]蔡金曼,聚焦核能产业共话安全发展——第九届中国国际核电展及2011中国核能协会年会综述[J],国防科技工业,2011(04)

[2]赵成昆,快速发展是目标确保安全是保证[J],高科技与产业化,2009(05)

[3]国家核安全局向阳江核电有限公司颁发《阳江核电厂一、二号机组建造许可证》[J],核安全,2008(04)

[4]姜福明.核安全文化评估,可定性也可定量[J],中国核工业,-2011(07)

作者简介:汪洋,女,1985年-,工作单位:东北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研究方向:核技术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