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家华 梁寿学
抗菌药物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药物,涉及临床各专业科室。但其临床应用存在较为严重的不合理现象,由此导致抗菌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增加、患者医疗负担上升,更为严重的后果在于抗菌药物滥用导致细菌耐药流行,可能致人类进入无药可用的“后抗生素”时代。现对贵港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 2011年1-12月临床送检标本分离出的 612 株细菌及其对部分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做分析,为临床抗菌药物应用提供参考。
1.1 菌株来源 612 株细菌全部来自贵港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临床患者标本(包括痰液、尿液、血液、粪便、脓液、阴道分泌物、伤口渗出液、腹腔积液、引流液、抽出液等)分离出的细菌。其中,分泌物 334 株(55.67%),尿液 60 株(10.00%),痰液 51 株(8.50%),脓液 47 株(7.68%),粪便 33 株(5.39%),抽出液 28 株(4.58%),引流液 11 株(1.83%),咽拭子 10 株(1.63%),宫颈拭子 9 株(1.47%),血液 4 株(0.67%),脑脊液等其他合计 25 株(4.08%)。
1.2 药敏试验方法及敏感度判定标准 采用改良Kirby Baller法,并以临床标准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肺炎克雷伯菌ATCC13883 作质量控制。各种抗菌药物判定标准,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2006 第三版)[1]和CLSI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标准(2010年版)的规定标准[2]。
2.1 收集菌株数及其构成 2011年共送检标本 2562 份,收集分离菌株 612 株,其中阳性菌 108 株,占 17.64%;阴性杆菌 504 株,占 82.35%;多重耐药 35 株,占 5.83%。具体构成见表1。
2.2 细菌耐药情况 2011年未分离到或仅分离到极少量化脓链球菌、志贺菌,其他常见细菌耐药率见表2、表3。
监测发现,临床常见革兰阳性致病菌—葡萄球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较严重。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菌、松鼠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红霉素、青霉素G、复方磺胺甲噁唑、四环素的耐药率在 40%~88%;表皮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红霉素、青霉素G、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在 67%~100%;葡萄球菌属对以上几类药以外的抗菌药保持了较好的抗菌作用。糖肽类的万古霉素依然对葡萄球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没有耐药菌株发现。肠球菌是临床院内感染常见细菌,可以引起败血症、泌尿道感染腹腔感染等,临床一般选择大剂量青霉素、氨苄西林等治疗,二线药物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本次监测发现肠球菌对头霉素类、红霉素、一、二代头孢菌素、复方磺胺甲噁唑、四环素的耐药率为 100%;对氨苄西林、喹诺酮类的环丙沙星及左氧氟沙星、青霉素G、加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的头孢哌酮舒巴坦、万古霉素均无耐药,但出现了对替考拉宁的耐药菌株,值得高度关注。
表1 各主要细菌及其构成比
本次监测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代表的革兰阴性肠杆科细菌占所有临床分离菌株的 51.2%,为最常见的临床分离细菌,主要引起呼吸道、泌尿道、肠道、腹腔、伤口及全身感染,耐药现象严重。但不同菌种耐药情况不尽相同。大肠埃希菌在被测的 22 个药物中,有 9 个耐药率在 40%以上,其中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棒酸、头孢呋辛、一代头孢菌素、复方磺胺甲噁唑、哌拉西林的耐药率则在 50%以上;对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在 28%左右,属于中等耐药细菌;对氟喹诺酮类耐药率在 38%左右,低于文献报道的大于 60%的水平[3],这与我院近年严格按照卫生部 2009年第 38 号文件精神加强抗菌药物管理、严格喹诺酮类药物使用有重要关系;肺炎克雷伯菌对氨基糖苷类耐药率低于 22%,余同大肠埃希菌耐药情况相似。
近年来,由于临床大量应用广谱抗菌药物,如三代、四代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药物、氟喹诺酮类药物等,以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等非发酵革兰阴性条件致病菌被大量选择成为感染病原菌[4]。本次监测中,该类细菌分离率占 25.66%,占本次临床分离细菌的第二位,临床常用加酶抑制剂
的复合制剂、氨基糖苷类、碳青霉烯类药物治疗。本次监测中,铜绿假单胞菌对加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氨基糖苷类的耐药率不超过 10%,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则超过了 50%,高出文献报道的 45.61%~47.34%水平[5],属高度耐药,值得关注;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加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的耐药率未超过 20%,但对氨基糖苷类的耐药率则在 40%左右。
表2 常见革兰阳性球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中介、耐药率(%)
续表2
表3 常见革兰阴性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中介、耐药率(%)
续表3
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与细菌耐药在我国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必须引起重视。遏制细菌耐药发展、提高医疗质量、保证抗菌药物持续在临床发挥重要作用是我们共同面对的挑战。因此,我们要严格执行 2012年8月施行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规定: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 30%的抗菌药物,应当及时将预警信息通报本机构医务人员;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 40%的抗菌药物,应当慎重经验用药;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 50%的抗菌药物,应当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 75%的抗菌药物,应当暂停针对此目标细菌的临床应用,根据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临床应用[6]。同时,细菌耐药监测工作是提高医疗质量的工作内容之一,是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基石,能为临床指导医生合理用药提供基础,还能考察合理用药措施是否得当,应继续加强。
[1]国家卫生部医政司.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2006 第三版)[S].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10:896-905.
[2]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 Institute.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 20 th informational supplement[S].M100-S20.CLSI,2010.
[3]张伟英.615 株细菌耐药性分析[J].医药导报,2004,23(9):685-686.
[4]钟乔华,高贵阳,杨幼珈.2009年揭阳市人民医院细菌耐药性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10):7-8.
[5]赵喜荣,苗晋华,等.1143 株临床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抗感染药学,2009,6(4):264-267.
[6]国家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S].卫生部令第 84 号.2012-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