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雪莲 陈晓云
高血压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目前发病趋势呈年轻化[1]。由于高血压患者发病初期无明显自觉症状,往往容易被忽视,耽误最佳治疗时间,甚至引起各种不同程度并发症。本研究对我院2010年6月~2011年12月收治142 例高血压患者,采取规范化管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6月~2011年12月诊治142 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0 例,女62例;年龄38~78 岁;高血压诊断标准:收缩压超过140 mmHg,舒张压超过90 mmHg。根据WHO血压分级标准划分:Ⅰ级60 例,Ⅱ级50 例,Ⅲ级32 例。
1.2 管理方法
1.2.1 分级管理 Ⅰ级管理,主要管理的对象是低危人群,指导患者非药物治疗,每隔1 个月随访1 次,3 个月后若是非药物治疗仍然未达到降压效果,可以适量配合药物治疗;Ⅱ级管理,主要管理对象中危人群,给予患者非药物治疗,每1 个月随访1次,若治疗效果不理想及时给予降压药治疗;Ⅲ级管理,主要管理对象高危人群,开始就及时的药物治疗和饮食、运动等非药物治疗,从而达到最佳降压效果。
1.2.2 健康教育 (1)让患者了解高血压发病原因,疾病危害性,提高患者自我护防控意识;(2)让患者知道引发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其包括体重超标、长期食用含盐量过高食物、吸烟饮酒以及情绪等;(3)合理安排膳食,每日食盐摄入量应控制在5 g以内,多食新鲜水果与蔬菜,避免长期使用高脂肪、高热量食物,尽量使用植物油;(4)指导患者监测血压的重要性,定期入院检测血压和家庭自测血压比较;(5)患病期间禁止吸烟、酗酒,减少危险因素发生;(6)根据患者疾病合理使用降压药,不能擅自停药,或乱使用降压药,起到适得其反效果;(7)高血压得到控制,是预防各种心血管疾病关键所在。
1.2.3 药物管理 高血压治疗的主要方法是药物治疗。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严格按医嘱坚持服药的程度)与患者的经济收入和受教育程度密切有关。加强对高血压药物的管理,从健康教育方面进一步让患者以及家属配合专科医生的规律服用高血压药物治疗,从而使得患者的依从性增强。同时,要对常用的高血压的药物的疗效以及适应证和禁忌证、不良反应以及在服药过程中应该注意的用药原则等进行积极宣传,向患者普及医药知识,把私自改药和用药等对于疾病的危害性向患者正确宣传,提高他们对用药环节的正确认识。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规范管理6 个月后患者血压恢复到正常值,同时患者对疾病知晓度与服药依从性提高、不良的生活习惯得到改善,而且满意度提高。见表1。
表1 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前后的各项指标对比
目前高血压已成为我国较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受到各界广泛关注。高血压属于终身疾病,治疗过程较为漫长,而且容易血压反复波动,引起的并发症较为严重。临床上采取规范化管理是控制高血压的关键所在,同时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高血压的病因是多因素的,一般主要由遗传(35%)和环境(65%)两方面因素引起[2]。控制高血压通常采取降压药,但由于患者不良生活习惯、运动以及心理因素均对血压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在正确使用降压药的同时,还要改善不良生活方式、加强适量运动、保持愉快心情。根据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对患者进行综合规范的管理,提高患者疾病知晓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3]。
规范管理密切良好的医护患关系,在管理过程中不仅要合理运用专业知识,还要适当配合心理学以提高患者依从性。规范管理中健康教育占有重要地位,最终目的就是树立患者自我防控意识,改善不良行为习惯[4]。本组患者给予有效规范管理后,不仅血压得到良好控制,而且服药依从性、疾病知晓度提高,不良的生活习惯得到改善,患者满意度提高。
总之,对高血压患者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开展规范管理,可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生,提高其生活质量,确保患者的健康,应在各个医院广泛推广这种规范的管理模式。
[1]刘春英.社区规范化管理对高血压病防治效果的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08,9(6):78-82.
[2]笪大贵,马松.规范化管理和非药物干预对高血压病患者的影响[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8,6(8):230-232.
[3]柏晓玲.影响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因素及行为干预[J].遵义医学院学报,2008,31(1):82-84.
[4]周妍.心理护理对高血压患者药物疗效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11(20):1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