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子痫前期临产孕妇分娩结局的影响

2013-05-30 03:15:08潘丽莉邢荣丽
中国优生优育 2013年2期
关键词:试产子痫卡因

潘丽莉,邢荣丽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南庄医院妇产科,佛山 528061)

对于单胎、初产、无妊娠合并症的临产孕妇,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良好,在临床应用已经比较广泛,但对于有妊娠合并症的临产孕妇使用镇痛分娩的报道则较少。我院对子痫前期的临产孕妇在经阴道试产过程中采用硬膜外分娩镇痛,观察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孕妇在试产过程中血压(平均动脉压)、分娩结局、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2月至2012年6月,我院住院待产诊断为子痫前期(诊断标准参见乐杰主编《妇产科学》第7版)孕妇共50例,均为头位临产,无头盆不称和其他产科合并症及并发症,具有阴道分娩条件并要求经阴道试产的子痫前期临产孕妇[1]。其中自愿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子痫前期临产孕妇28例(实验组),不愿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子痫前期临产孕妇22例(对照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年龄、孕周、产次、体质量、产前平均动脉压上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1.2 处理方法 两组入院后均告知经阴道试产相关风险,并予签署子痫前期知情同意书,同时常规予解痉、对症,观察产程进展,阴道试产过程中均严密监测血压、呼吸、尿量、膝反射、自觉症状。实验组同时签署硬膜外分娩镇痛知情同意书,镇痛前开通静脉通道,鼻导管中心供氧,待宫口开大2~3 cm时,孕妇取左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于L3~4间隙行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经硬外针空芯将25G细长脊麻针穿入蛛网膜下腔中,硬膜外置管2~3 cm,向椎管内首次注药(0.1%罗哌卡因+芬太尼0.5 μg/ml)10 ml,待麻醉起效,观察5 min,无异常情况,采用微电脑自控方式(PCEA)(0.08%罗哌卡因 +0.4 μg/ml芬太尼混合液共100 ml)设定5 ml/h自动给药,随镇痛效果适当可追加药量。宫口开全后停止椎管外注药,分娩结束后行会阴检查及缝合时可再次注入,待缝合完毕后由麻醉师拔除麻醉导管,镇痛期间持续心电监护直至分娩结束后2 h。对照组未行硬膜外分娩镇痛。两组进入活跃期后全程胎儿电子监护仪进行胎心监护。观察两组阴道试产过程中的镇痛效果、血压(平均动脉压)、分娩结局、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情况。

表1 两组孕妇一般情况比较

1.3 评判标准

1.3.1 镇痛程度判断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以0(完全无痛)~10分(剧烈疼痛)计。

1.3.2 血压的监测 两组均记录镇痛前,宫口开大2 cm、10 cm时、胎儿娩出后、胎盘娩出后、产后2 h的收缩压、舒张压,计算出平均动脉压。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数据以±s)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比较两组产程中平均动脉压、镇痛效果及分娩结局、产后出血量(2 h)及新生儿评分的情况。见表2、3、4。

表2 两组产程中平均动脉压的比较

表3 两组镇痛效果、产后出血量(2 h)及新生儿评分的比较

表4 两组分娩结局的比较

结果显示,实验组分娩过程中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镇痛后至产后2 h监测平均动脉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顺产率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在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子痫前期属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产科常见的妊娠合并症,在我国发病率9.4% ~10.4%。该病主要的病理生理变化是全身小血管痉挛,各系统各脏器灌流减少,造成外周循环阻力增加、血压增高和水钠潴留,导致脑、肾、肝、心血管功能障碍,是致使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1]。产痛是分娩过程子宫收缩引起的疼痛,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但疼痛及其引发的情绪紧张、焦虑和恐惧使交感神经高度兴奋,可致分泌肾上腺素、儿茶酚胺增多而使产妇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血压增高,心输出量增加,心脏负荷增加[2]。子痫前期的临产孕妇常由于阴道试产过程中的产痛导致血压进一步升高,病情加重,而不得不改行剖宫产结束分娩,使得合并子痫前期的孕妇剖宫产率明显增高。冯翠平等[3]对122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做了回顾性分析,其研究显示,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剖宫产率高达93.4%。

硬膜外分娩镇痛使产痛显著减轻,产程缩短,是世界范围内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镇痛分娩方式[4]。罗哌卡因是一种新型长效酰胺类局麻药,其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血管毒性小,应用浓度低,小剂量具有感觉—运动神经阻滞分离及高清除率等特点,尤其在产科镇痛方面具有很高的优越性,与脂溶性阿片类麻醉药芬太尼联合应用可减少局麻药的用量,缩短起效时间,加强镇痛效果,降低运动神经的阻滞程度,使产妇可自由活动[5]。因麻醉药物阻断的仅是最敏感的感觉神经,而不会影响到运动神经,也不影响子宫收缩,所以并不会增加产后出血率[6]。

硬膜外分娩镇痛通过阻断产痛刺激的神经传入,减轻疼痛,同时也缓解了临产孕妇的紧张、焦虑和恐惧情绪,使体内分泌肾上腺素、儿茶酚胺减少,致外周血管扩张,血管阻力减小,从而使得血压下降,有利于子痫前期孕妇试产过程中的血压稳定。硬膜外分娩镇痛可以有效避免孕妇因试产过程中疼痛导致血压大幅波动造成的试产失败,降低剖宫产率,且不增加产后出血,不影响新生儿评分。因此,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子痫前期孕妇应用安全有效,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但在针对此类高危孕妇的处置中,须严密监测患者意识状态、呼吸、心率、血压、胎心音、宫口开大等情况,避免子痫、心衰、肺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充分做好产妇及新生儿复苏的抢救准备,最大程度地确保母儿安全。

[1]乐 杰,主编.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92-93.

[2]曾因明,邓小明,主编.麻醉学新进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908-914.

[3]冯翠平,高 莹,王晓莲.重度子痫前期患者122例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9):4510-4511.

[4]傅晓岚.硬膜外阻滞镇痛分娩的临床效果观察与讨论[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0,19(5):134-135.

[5]许 荔.罗哌卡因配伍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1,4(7):39-40.

[6]蔡海琴,张晓俊.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妊高征无痛分娩的临床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18):2574.

猜你喜欢
试产子痫卡因
血糖控制良好的妊娠糖尿病孕妇阴道试产风险决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预测瘢痕子宫阴道试产失败的风险列线图模型建立
如何防范子痫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进行阴道试产的效果研究
怀孕了发生子痫前期的9大元凶!
妈妈宝宝(2017年4期)2017-02-25 07:01:24
孕中期母血PAPPA与PIGF在预测子痫前期发生的作用
HSP70、NF-κB与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
小剂量低浓度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在混合痔术中的效果比较
0.375%罗哌卡因与0.25%布比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滞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效果及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