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儒
(嘉峪关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嘉峪关 735100)
婴幼儿腹泻为儿童常见病,多发于秋冬寒冷季节。多为轮状病毒感染引起,多见于6~24月的婴幼儿,大于4岁者少见。潜伏期1~3 d,起病急,常伴有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一般无明显中毒症状。在发病初呕吐先于腹泻,大便次数增多,每日10次左右,量多,黄色或淡黄色,水样或蛋花样,无腥臭味,无黏液脓血,病程约3~8 d[1]。我院在常规调整饮食及纠正脱水的治疗基础上应用喜炎平与叶酸结合中药灌肠进行治疗,明显缩短了疗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7月至2012年10月收住入院的秋季腹泻婴幼儿150例,以上患儿诊断符合《现代儿科治疗学》中腹泻的诊断标准。其中男78例,女72例;年龄8~38个月,平均(15.7±8.9)个月。随机分为观察组75例与对照组7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两者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秋季腹泻参照《现代儿科治疗学》中腹泻的诊断标准:①发病于秋冬季;②大便为水样或蛋花汤样,腹泻次数每天数次或数十次;③常伴有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④多有呕吐、脱水、水电解质紊乱[2]。排除其他感染性肠炎和重度营养不良。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即进行液体疗法(包括口服补液及静脉补液)以纠正水、电解质失衡,思密达保护肠黏膜治疗;对症处理发热、呕吐等症。观察组:除以上常规治疗外,均给予喜炎平注射液(江西青峰药业有限公司,规格2 ml:50 mg,国药准字 Z20026249),用法:10 mg/kg·d 每次,静脉输注,疗程3~7 d。喜炎平曾有严重的相关过敏报道[18],故用药时严格控制输液速度,用药前询问患儿有无药物过敏史,加强用药监护,密切观察用药反应,特别是用药前30 min。叶酸片:5 mg/片,小于1岁服用 2.5 mg,3次/d,大于 1岁服 5 mg,3次/d。中药灌肠基本方:自拟处方:砂仁5~10 g,白术4~8 g,茯苓4~8 g,薏米4~8 g,车前子4~8 g,泽泻4~8 g,陈皮5~10 g,石榴皮6~12 g,甘草6~12 g,木香4~8 g。舌苔厚腻者或有腹胀加麦芽、神曲;呕吐者加姜半夏、生姜;伤阴甚者加麦冬、五味子;发热者加葛根;气虚者加党参、炒扁豆、炙甘草。各味草药的剂量根据年龄及体质而定,每日1剂,分2次灌肠,宜排便后实施,肛管插入深度8~10cm,将药液缓缓注入,灌肠后,将患儿臀部略微抬高,使药汁保留1 h左右。
1.4 疗效判断标准 比较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按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分级评价。治愈:治疗24~48 h后临床症状消失,排便次数减≤2次/d,粪便性状恢复正常,显效:用药48 h内腹泻次数≤3次/d,大便性状恢复;有效:用药72 h内腹泻次数≤3次/d,大便性状恢复正常,其他症状和体征消失;无效:用药72 h以后,大便性状及患儿症状和体征变化不明显,甚至病情加重需更换药物[3]。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效果对比分析
秋季腹泻最主要的病原体是轮状病毒,轮状病毒感染是引起婴幼儿腹泻最重要的病原体,发病时肠道内正常菌群受到破坏,厌氧菌尤其双歧杆菌明显减少。双歧杆菌是肠道主要厌氧菌,约占肠道厌氧菌的98%,肠道失去了厌氧菌的屏障和拮抗作用,易使病原体定植和复制,肠黏膜上皮细胞在病毒及其毒素作用下,发生局部炎症,细胞损伤坏死,对水、钠和葡萄糖的吸收功能下降,因而发生腹泻。该病症多发生于6个月至2岁的婴儿,起病急,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多,量多,水分多,呈黄色水样或蛋花样便,无腥臭味,常伴低热,呕吐,易发生重症病例;约50%左右患儿心肌酶异常,提示易侵犯心肌;可并发多系统损害[4],故应引起重视。目前有口服补液,肠黏膜保护剂及肠道微生物生态调节剂的使用等辅助治疗,使得病死率大大降低,但病程仍较长,恢复缓慢,影响婴幼儿健康成长[5]。
中医认为,婴幼儿为稚阴稚阳之体,其机体功能较弱,脏腑娇嫩,气血未充,脾尤不足,更易伤湿,复感风热、疫毒之邪;则秋湿夹邪,壅滞大肠,中阳受遏,运化失司,清浊不分,升隆悖逆,发为吐泻,吐泻伤阴,耗津失水,固有口渴、尿少;另一方面由于暴泻呕吐,损伤了脾气,使脾的运化传输功能受到影响,饮入之水不能被吸收利用,进而引起“水逆”吐泻,更加伤津,造成恶性循环,健脾可助祛湿,祛湿可以实脾,据此,以健脾祛湿为治疗大法,辅以分利泻浊,消食和胃,清肠止泻。方中白术苦温,功能健脾祛湿,茯苓、薏米、渗湿健脾,车前子、泽泻利尿渗湿止泻,起到分利小便而实大便的作用,砂仁、木香醒脾,陈皮燥湿和中,石榴皮酸涩,湿肠止泻,甘草和胃,调和诸药,诸药相配,达到止泻目的[6]。此外,由于儿科患者相对成年患者的特殊性,普遍存在对服药的畏惧心理,或因呕吐而影响服药效果。因此临床医生在临床治病过程中,在给药途径上尽可能采用方便、经济、安全、快速、有效的用药方法。本文改变传统用药的途径,通过灌肠的方法,将中药药液注入肠道,简便、易行。并根据解剖生理特点取8~10 cm的深度,使药物更易被肠黏膜吸收,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目前治疗临床小儿秋季腹泻的方法很多。主要依靠药物进行治疗。利用西咪替丁联合双嘧达莫[7];热毒宁注射液[8];消旋卡多曲、山莨菪碱与思密达联合剂[9];葡萄糖酸锌联合布拉氏酵母菌[10];丁桂儿联合炎琥宁[11]或喜炎平[12];参苓白术散[13]等中药散剂[14]均有详细报道。用法除口服之外,还有脐贴[11-12],灌肠[15],药灸[16]等。本研究之所以采用喜炎平配合叶酸以及白术方剂灌肠治疗,治疗思路在于其作用小儿秋季腹泻,临床疗效显著,用药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小。另一方面,喜炎平是目前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治疗小儿病毒感染的广谱中药制剂。2009年王晓霞等[17]在研究中总结了该制剂针对小儿各类呼吸道炎症,肺炎,风疹,脑炎,病理性黄疸,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2012年6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通报:2011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中有关喜炎平注射液涉及14岁以下儿童患者病例报告达1 048例,占整体报告的71.00%;其中严重报告28例,占整体严重报告57.14%[18]该情况值得引起医生注意,必须在用药前进行过敏反应测试并记录。
综上所述,喜炎平与叶酸结合中药灌肠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使其病程明显缩短,且中药灌肠操作简便,安全性高,有较实际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适合基层医院。
[1]毛慕逊,主编.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10.
[2]陈述枚,谢样鳌,主编.现代儿科治疗学[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9:224-228.
[3]方鹤松,魏 承,段恕诚.腹泻疗效判断标准的补充建议[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8,31(6):384.
[4]黄红霞.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并发多系统损害112例临床分析[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5,22(4):379-381.
[5]魏升云,张淑珍,方鹤松.轮状病毒肠炎研究进展[J].临床儿科杂志,2004,22(6):409-411.
[6]季芙红,闫 莉,李群英.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50例[J].陕西中医,2009,30(7):865.
[7]蒋向红,马正威,蒋向东.西咪替丁联合双嘧达莫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房,2011,20:1868-1870.
[8]褚旭莹.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Meta分析[J].海峡药学,2012,6:120-123.
[9]黄熊熊,消旋卡多曲、山莨菪碱与思密达治疗小儿秋季腹泻对比研究[J].海峡药学,2012,1:175-177.
[10]王锦丽.葡萄糖酸锌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效果研究[J].当代医学,2010,21:141-143.
[11]邹 华,付琼芳.丁桂儿脐贴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秋季腹泻60例[J].中国药业,2010,12:79-80.
[12]白小春.丁桂儿脐贴联合喜炎平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观察[J].江西医药,2011,12:1113-1114.
[13]刘 勇,陈 娟.参苓白术散治疗小儿秋季腹泻45例[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181-184.
[14]马冬玲,李 杰.30例小儿秋季腹泻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探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5):111-113.
[15]王晓燕,王丽萍.中药直肠滴注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1:2803-2805.
[16]崔明辰,李成宏.神阙穴隔药灸治疗小儿秋季腹泻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08,28(3):194-195.
[17]王晓霞,蔡中文.喜炎平注射液在临床儿科中的应用[J].2009,18(5):586-587.
[18]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第48期):警惕喜炎平注射液和脉络宁注射液的严重过敏反应[OL/N].2012,http://www.sfda.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