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查名著阅读应在“读”上下工夫

2013-05-26 08:11胡孔银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3年4期
关键词:原著小题示例

■ 胡孔银

综观2012年全国各省市的中考名著阅读题,依然有不少只是触及了名著阅读的表象,而未能深入考查。

示例一:5.名著阅读。

(1)他是梁山好汉,江湖人称“黑旋风”,挥一双板斧,勇猛无比,招安时,大闹东京,扯了皇帝诏书,杀了钦差——

(2)他出身于英国中产阶级家庭,从小就向往冒险生活,他在一座无人的荒岛上过了长达8年的原始人生活——

示例二:8.按要求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2分)

①《西游记》②《钢铁是怎样炼成的》③《水浒》④《朝花夕拾》⑤《春水》

(2)就其中一部作品,谈一下你的阅读感受。感受:

分析:示例一呈现的名著阅读考查,只限于对作品名称、主人公姓名的考查,考查层次属识记型或常识型的考查,考点单一且较为简单 (就是对文学常识的考查),未能对题目涉及的两部名著起到阅读引领作用。示例二呈现的名著阅读考查虽然一共设置了两个小题,但 (1)题的考查并没有抓住名著阅读的特点,只是考查了汉语拼音的音序排列,完全不属于名著阅读的考查范畴, (2)题更是命题过于宽泛,没有对名著阅读的具体能力和目标进行考查,因为考生未读原著也完全可以依据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进行回答并得分。

笔者对2012年的60套中考试题进行统计后发现: (1)有高达43.3%的名著阅读题是以选择、填空、连线、填表等形式对涉及名著的相关常识进行了考查,从而弱化了对名著阅读能力的考查要求: (2)将名著考查等同于识记考查,学生不阅读原著,只要将教师准备的复习资料记熟记牢,或将教材“名著导读”中编写的知识短文烂熟于心,便能应付考试,这样的命题缺乏原创精神,主动下调了名著阅读考查的能力目标,对引导学生深入开展广泛的名著阅读起到的作用是负面的; (3)试题在题型、要求等方面变化比较少,从而导致师生依靠“题海战术”便能应对名著阅读考查; (4)名著阅读考查的“导读功能”几乎没有得到体现,或者是被严重弱化了。

为此,笔者倡议:考查名著阅读应在“读”上下工夫!

具体做法是:考查名著阅读应当增强主观表达性试题的分量,关注名著的内容、情节、人物、语言、主题等,强化命题的原创功能,充分发挥中考的导向作用,引导学生真正走进名著的殿堂中去品味、赏析和再创作,坚决消灭一切阅读名著的机会主义和应试主义。

示例三:14.请从下面两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6分)

(1)简述孙悟空“大闹龙宫”讨得兵器和披挂的经过。

(2)简述鲁滨孙在岛上生病和复原的经过。

分析:这道题共设两个小题,命题简洁高效,还是选择性作答试题。首先,这两个小题在命题上都力图引导学生阅读原著,因为考生必须熟悉原著的故事情节才能作答。其次,这两小题既考查了考生对原著的阅读理解程度,还考查了他们对原著情节再加工的能力。第三,这两个小题的考查还涉及了对学生识记、理解、概括、表达、创造等能力的综合考查,触及到了名著阅读的实质。第四,这样的考查可以指引名著阅读走出形式化的误区,让师生真正重视起名著阅读来。

除上述具体做法外,提高名著阅读考查的分值比例也是一种不错的尝试。比如,2012年的江苏宿迁中考名著阅读题的分值就有15分之多,占全卷总分的10%,而且命题有梯度、深度和广度,很好地扩大了名著考查的覆盖面及阅读程度,非常有利于师生改变过去存在的狭隘的语文教学观,进而逐步树立起大语文的学习观,的确是一种能立竿见影体现名著阅读考查导读功能的方式。

综上所述,要想引导师生把名著阅读当成一回事,让他们真正在“读”上下足工夫,就必须发挥中考名著阅读题的指引功能,从原著入手命题,关注名著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语言特点等,适当提高名著阅读题的分值比例,合理安排主观表达性试题的比例,尽量提高名著阅读题的原创性。

猜你喜欢
原著小题示例
读原著学英语(三)
漂流瓶
2019年高考上海卷作文示例
常见单位符号大小写混淆示例
拔牙
常见单位符号大小写混淆示例
“全等三角形”错解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