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建平(江苏省海门市东洲中学东校区)
语文课堂教学语言常常拖沓冗长、面面俱到、矫揉造作、繁杂浮华。语文教学工作者能否摒弃这一现象,追求一种简约精美的语言风格,更好地突破课堂教学目标呢?鉴于此,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和思考,对语文课堂教学语言做了一些肤浅的探讨,就教于方家。
课堂教学语言的表达能力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项技术,它是教师职业素质和教育水平最直接的体现,直接决定其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素质在极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果。”语文就是语言的艺术,优秀语文教师简约精美的课堂语言,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等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而课堂语言的第一要求就是科学规范,讲求简明精确之美。
语文是一门学科,语文知识的传授必须科学正确,课堂教学用语要科学规范。初中阶段,由于中考的杠杆作用,对于语文知识的积累运用有相当高的要求。比如同样是“比喻”这种说法,记叙文中表述为“比喻”的“修辞手法”,说明文中称作“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议论文中则叫做“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类似这种不同文体的语文术语,教师首先要科学规范地表达,才能形成正确的导向,便于学生积累文体知识,提升语文素养。再如,何谓“表现手法”,何谓“表达方式”,何谓“表达技巧”,它们之间有何区别与联系,均需要教师用科学规范的语言表述清楚。
常听到升入高中的孩子发牢骚,说初中时好多字词都读错了,因为老师就是这样读的,还呼吁初中语文教师素质的提高。例如,很多教师将“气氛”的“氛”读成 fèn,将“呱呱坠地”的“呱”读成 guā,将“玫瑰”的“瑰”读成guì。文言词语中也有许多误读的情况,比如“此中人语云”中“语”字应该读成yù,因为此处的“语”已经动词化了,类似的还有“衣”“雨”“王”等,作动词时往往要“破读”念做第四声,等等。语文课堂里,最起码的“听说读写”活动都需要教师用规范精确的语言表述出来,起好引领示范作用。因此,语文教师如能说一口字正腔圆的普通话,拥有丰厚扎实的语文功底和素养,这无疑是促进自身专业成长的有力推进器。
“简约精美”是课堂语言的最高境界,但“万丈高楼平地起”,课堂语言的示范功能、实用功能、审美功能必须要以语言的科学严谨、简明精确为前提。只有先“讲对”,才能“讲好”“讲美”,唯有这样,才能谈及语文课堂的逻辑性与艺术性。
莎士比亚说:“简洁的语言是智慧的灵魂,冗长的语言则是肤浅的藻饰。”而目前充盈语文课堂的是“口头禅”的泛滥、“复读机”的密布,用语机械化、随意化、低效化现象普遍存在。如果学生长期处于这样的课堂语言氛围之下,势必导致学习兴趣的丧失、学习效率的降低和学习成绩的倒退。
笔者清晰地记得自己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接到一节市级公开课的任务。师傅殷殷嘱托:“课堂上的每句话都要尽可能精心准备好,不说错误的话,不说无关的话,不说多余的话。”于是,笔者就在空荡荡的教室里对着桌凳上课,一字一句地斟酌推敲。现在想来,虽然有些可笑,但对于年轻教师锤炼、驾驭课堂语言的确有着很好的规范作用。笔者也曾经听过一节数学课,非常惊诧于数学课堂教学思路的简洁明晰,对这位教师要言不烦、干净利落的语言风格留下深刻印象。一节课,虽然是数学原理定律的枯燥内容,却有着行云流水、字字珠玑的娓娓动听,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老子云:“少则智,多则惑。”很多教师喜欢听大师的课,因为总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于漪老师教授《晋祠》,设计了这样的开场白:“我们伟大祖国历史悠久,山川锦绣,名胜古迹星罗棋布,在世界上可以说是——”稍作停顿,部分学生呼应道:“首屈一指。”于老师又接下去:“首屈一指。现在请每位同学就你所知道的名胜古迹说一处,要求:1.说清楚;2.语速适宜。我就不一个一个叫名字了,请挨着次序讲下去。你先说(示意第一排第一位学生)。”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玩味的开场白。于老师语言典范,精简扼要,不拖泥带水,给人典雅凝练之感。由于她使用了一系列四字词语,高度概括,节奏明快,言简义丰。学生不仅获得了丰富的语言信息,而且培养了热爱祖国的自豪感。中间一个简单的停顿,不着痕迹,却是与学生的心意相通、心灵交汇,师生之间第一次碰撞就如此和谐,这为整个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奠定了温馨美好的基调。对学生的指令要求,于老师要言不烦,清楚明确,不重复,不补充,既有鼓励,又有分寸。在于老师的引领下,全班40多位学生用不到两分钟的时间发表了自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独到看法。于老师教学之成功,学科内涵和教学价值体现之充分,令人叹为观止。
大道至简,真水无香。简约之美就美在本色之美,剔除繁文缛节,重复低效,留下的就是本真和精华。简洁的导入,明确的提问,适时的启发,精心的留白,巧妙的过渡,中肯的点评,精当的总结。不贪多,不求“现”,讲究“炼字”“炼句”“炼意”,朴素简洁的外表下是表意丰富的思想内涵,言简意赅的背后是内容的充沛丰盈,简约精美的课堂语言,展现的是本色语文的丰满境界。
语言的简约当然不是简单粗糙、肤浅幼稚,也不是空洞寡味、语露意直,而应该像苏轼所说的“字则期少,意则期多”,尽管寥寥数字,用语简洁却能扣住细节,精心挖掘则内涵丰厚、意味深长。
有个故事叙述欧阳修一次与同僚出游,看见一匹奔驰的快马踏死一只狗。欧公建议大家试着记叙这件事。一位同僚说:“有犬卧于通衢(通衢,“大路”的意思),逸马(逸马,“奔马”之义)蹄而杀之。”欧公开玩笑说:“使子修史,万卷亦不够。”别人向他请教,他说:“逸马杀犬于道。”大街上一匹奔马踏死一只狗,其场面之紧张、震撼、血腥,足以成就洋洋洒洒数千言文字,同僚十二字概述可谓精简,而欧阳修仅六个字即交代清楚事发地点、双方、缘起及结局,同时“逸”和“杀”二字力透纸背,感染力强,带给读者无穷的想象空间。课堂语言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简约精致,实在是语言精工细腻的完美追求,每个字、每句话无不显现出不见繁复不见锋芒不见矜持的自然,所谓谦逊、朴素、宁静致远和浑然天成的登峰造极,就是来形容这种精美简约语言的最高境界。
《学记》有言:“善教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名师的课堂语言“大音希声”“大象希形”“大巧若拙”,听来却让人拍案叫绝、回味不已。
李卫东老师的一节《对象与目的》的作文课,在学生谈及“写作的语气适合读者对象吗”这一问题时,李老师这样释疑:“好,这一问题很具体。我们来探讨一下,写作的时候采取什么视角呢?是仰视,俯视,还是平视?怎么处理与读者之间的关系?高高在上,盛气凌人,还是平等的、平易近人的?是与读者面对面展开交流的感觉,还是仰视使读者能俯察一切?”这番话没有直接播报答案,没有刻意拔高难度,只是通过三组选择问,构成设问,形成排比,一气呵成,发人深省,让学生在静默中思考、比较、辨别、判断。答案自然不言而喻,学生却得到了内化提升能力的训练,受益匪浅。
黄厚江老师推崇本色语文,杨九俊局长评价他的本色语文,引用《论语》中的句子“素以为绚兮”,认为本色语文体现在这四个词上:朴质、厚重、自然、精致。我以为这也是黄老师课堂语言的特色,或平白如话,或旁征博引,或文采斐然,或幽默犀利,这一切都回归至“绘事后素”,所有的描绘、雕琢都要以“素”为底色,体现真实、真切、真情、真心。“你可以走得很远,但必须从这点出发”,简约精美的课堂语言是精而不陋,美而不腻,始于简约,又终于简约。
名师的教学语言固然永远值得我们品味咂摸,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名师简约精美语言风格的形成,与他们丰富而深沉的文化素养分不开,凝聚着他们长期的教学实践与思考智慧。
其实每一位语文教师又何尝不是一位建筑师、设计师呢?教师课堂上说些什么,怎么说,具有怎样的特色,达到怎样的效果,无一不体现其独特细密的匠心。教师话语是连接学生与文本的纽带,是师生交流的重要工具。新课改呼唤“从冗繁走向凝练,从杂乱走向清晰,从肤浅走向深邃,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那么,就让我们用简明精确的语言传授知识,用简洁精练的语言引领教学,用简约精致的语言感染学生,让课堂语言在简约与精美中圆润共生,营造出最本真本色的语文课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