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国风能新春
我国风电并网容量已经达到6000多万千瓦,成为全球第一。特别重要的是,风电发电量在我国整个电源结构中占到了第三位,超过了核电。这是一个重大的变化,表明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已经开始走上主战场,成为主流能源。我国整个可再生能源,包括风电、太阳能光伏、太阳能光热、生物质能等都进入了一个新的、更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大好阶段。我们完全有理由增强信心,没有必要被前一阶段遇到的困难吓倒,尽管我们未来的道路还很曲折。
我个人觉得数量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能否形成一个非常良好的市场环境。从生产能力来讲,我们已经是第一了;从技术来讲,无论如何,我们的差距还是非常大的。我国也形成了一套支持风电发展的思路,特别是标杆电价、附加电价。虽然还不太满意,2013年也许还有180亿元到200亿元的资金缺口未落实,但总的来讲,政策在这里,国家是认账的,领导也是认账的。
风电在优先上网和全额收购问题上一直存在争议。大规模风电上网运行对火电带来的冲击应该是现实问题。虽然我们有法律依据,风电应优先上网,但这种冲突应有机制地进行协调。在价格机制和补偿机制上,我不赞成风火置换这种方式,因为该方式涉及技术、发电权利,实际上没有法律基础。我们应该对整个电力价格体系进行完善。
我觉得虽然政策、管理、机遇和经济效益都很重要,但是风电作为一项技术性很强的产业,根本还是风电科技的发展,这才是出路。我国风电零部件设计、整机设计,包括电机并网调节等,都需要进行深入工作。这样才能把我们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提高,真正保证我们风电发展。我国风电界确实有这样的传统,即好像什么问题都解决了。因此,科技部关于风电研究的经费也越来越少。我们能否团结一致,解决科技问题。
产业高速发展期来不及做的事现在可以弥补一下,如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提升创新和运维服务能力,稳步走向国际化。我们也须看到,电力市场、输配电系统等下游的压力已迅速传递到整个产业链,光靠风电企业难以冲破全产业链“冻结”的局面。因此,行业需要一个推手,能担此重任的只有政府。我们希望政府补贴的逐步到位可以增强开发企业的造血机能,进而盘活上游设备制造企业。
虽然大家都在抱怨政府的政策,实际从政策上解决问题还是比较快的。比如规模问题,每年1800万千瓦可以很快解决;补贴问题也可以很快解决,解决了补贴问题也就解决了资金链问题。但是,企业出现的问题需要解决了。以前说风电处于青春期,与火电、水电、核电没法比,但现在风电已成为主流能源,应承担“成年人”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