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43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其父母教养方式与简易应对法方式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体验到更多的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多数因子与简易应对方式密切相关。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和父亲惩罚、严厉对大学生积极应对方式具有显著的影响;父亲拒绝、否认,父亲偏爱被试和父亲过度保护对大学生消极应对有显著的影响。而母亲教养方式对大学生简易应对方式均无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父母教养方式;简易应对方式;父亲;回归分析;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3-106-02
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教育观念、教养行为以及对儿童情感表现的一种组合方式。精神分析学派和行为主义学派都重视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都相信个体的早年生活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20世纪4JD年代起,国内外学者就开始了关于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研究。近年来,父母教养方式已经成为教育学、心理学研究的热点和焦点。父母教养方式将直接影响儿童的价值观、人生观、生活习惯及行为方式,良好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未来的成长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应对是当人们处于应激情况下,为减轻其负面影响而做出的认知和行为的努力过程。应对方式作为个体适应环境、调节环境的主要内容,更是直接受到其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研究表明,应对方式作为应激、心理健康的中介机制,对身心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积极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正相关,而消极的应对方式则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因此,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而大学生作为已经能够客观全面地评价父母教养方式的群体,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简易应对方式的关系,具有更强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山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济宁学院选取500名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500份,回收问卷490份,剔除无效问卷,共获得有效问卷436份,有效回收率为87.2%。其中男生201人,女生226人;大一168人(38.5%),大二124人(28.4%),大三144人(33.0%),由于大四面临毕业,没有作为被试;文科278人(63.8%),理工科158人(36.2%);城市97人(22.2%),农村339人(77.8%)。
(二)工具
1.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采用由瑞典Umea大学精神医学系C.Perils等人共同编制的经岳冬梅修订的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共11个因子,其中父亲教养方式包括: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偏爱被试,拒绝、否认,过度保护等6个因子。母亲教养方式包括:情感温暖、理解,过分干涉、过度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偏爱被试等5个因子。各因子的同质性信度为0.46-0.88,分半信度为0.50-0.91,重测信度为0.58-0.82。实证效度较好。
2.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由解亚宁等编制,由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个维度(分量表)组成,量表的Cronbach a系数为0.90,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分量表的Cronbach a系数分别为0.89、0.78。量表具有较高的构想效度和相关效度。
(三)施测与处理
以班级为单位集体施测,统一发放问卷,统一指导语,当场收回,采用SPSS19.0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
二、研究结果
(一)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和简易应对方式基本情况
经统计分析,发现父亲情感温暖、理解(2.56)和母亲情感温暖、理解(2.82)都高于中间值(2.50)。其次是父亲过度保护(2.12)和母亲过分干涉、过度保护(2.12),而父亲惩罚、严厉(1.33)和母亲惩罚、严厉(1.30)得分最低,说明大学生所体验到的父母教养方式多来自于父母对自己的温暖、理解,但是又体现出过多的保护和干涉。大学生的积极应对(1.96)和消极应对(1.41)均高于中间值(1.40),所以,大学生在积极应对程度较高的同时,也采取了较多的消极应对方式来应激。
(二)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简易应对方式的相关
为了研究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简易应对方式的关系,对其进行皮尔逊积差相关分析,发现父亲情感温暖、理解(r=0.189***)、父亲惩罚、严厉(r=0.137**)和母亲情感温暖、理解(r=0.178***)等3个因子均与积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即大学生体验到的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和父亲惩罚、严厉程度越高,越产生积极应对的行为方式。而除了父母情感温暖、理解2个因子,父母教养方式的其他因子父亲惩罚、严厉(r=0.184***),父亲过分干涉(r=0.148**),父亲偏爱被试(r=0.234***),父亲拒绝、否认(r=0.250***),父亲过度保护(r=0.248***),母亲过分干涉、过度保护(r=0.208**),母亲拒绝、否认(r=0.214***),母亲惩罚、严厉(r=0.139**),母亲偏爱被试(r=0.179***)均与消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注:*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下同)。
(三)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对简易应对方式的多元回归分析
为进一步探讨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对简易应对方式的影响和预测力,以积极应对为因变量,以父母教养方式为预测变量,进行逐层回归分析。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和父亲惩罚、严厉这2个因子都进入了回归方程,对积极应对都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以消极应对为因变量,以父母教养方式为预测变量,发现父亲拒绝、否认,父亲偏爱被试和父亲过度保护等3个因子对消极应对都有显著的影响和预测力。由此可见,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父亲的教养方式对一个人的应对方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讨论与分析
家庭作为个体社会化的第一场所,父母作为儿童社会化的最重要的动因,它们如何影响和塑造个体的行为是心理学家关注的重要问题。研究发现,大学生体验到的父母教养方式中以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为主,其次为过度保护、过分干涉,说明当今社会,父母给予了孩子更多的关心、爱护和支持,较少的惩罚、严厉,但由于现在独生子女居多以及社会变迁的急剧,导致父母对孩子体现出过多的保护和干涉,大大小小的事情包揽甚至代为决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孩子成长发锻炼的机会,独立面对事件、处理问题以及受挫能力降低。
同时,大学生所体验到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其应对方式密切相关,其中,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和父亲惩罚、严厉有利于孩子产生积极的应对方式。而拒绝、否定、偏爱、过分干涉和保护的教养方式则会较多地促使消极应对方式的产生,即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否积极肯定,也就决定了个体应激方式的积极还是消极。此结果与中学生的相关研究一致。进一步分析则发现,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和父亲惩罚、严厉更能预测个体的积极应对,父亲偏爱被试,父亲拒绝、否认和父亲过度保护更能预测个体的消极应对方式,即在整个家庭的教养方式中,较之于母亲而言,父亲对个体的影响更大。在我国“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中,往往重视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本研究则证明父亲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综合国外有关父亲作用的研究发现,父亲与母亲的不同之处在于父亲更多地把孩子引向外在世界,父亲是向孩子呈现外部世界的关键人物,引导孩子对外界的兴趣和观察,促使社会性的发展。父亲作为儿童亲子关系中的“最重要他人”,在儿童的社会性情感、社会学认知、社会性行为中都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父亲独特的男性行为方式态度和性别行为榜样是个体行为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其作用具体表现为:帮助孩子确定自己的性别角色;帮助孩子形成积极的个性品质;提高孩子的交往能力;促进孩子的认知发展。所以,针对本研究中大学生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的现状。应发挥父亲和母亲在个体发展过程中的不同特点和优势,重视父亲的教养方式,父母共同参与家庭教育,从而促使个体健康和谐发展,建立积极的应对方式。
[基金项目:济宁学院青年科研基金项目(编号:2011QNSK06);济宁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编号:2012SZZX03);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编号:2010GG036)]
[王世嫘:济宁学院教育系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应用心理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