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植保植检站 郑和斌
(续第4期第20页)
发生症状 水稻纹枯病(见第21页图1)又称云纹病,是世界性水稻病害之一,湖南省各地均有发生。稻株受害后,一般减产10%~20%,严重时可减产50%以上。水稻苗期至穗期都可发病,一般从分蘖盛期开始,主要危害水稻叶鞘,叶片次之。先在靠近水面的叶鞘上产生暗绿色水浸状、边缘模糊小斑,后渐扩大为椭圆形或云纹形(见第21页图2),中部呈灰绿色或灰褐色,湿度低时中部呈淡黄或灰白色,中部组织破坏呈半透明状,边缘暗褐。发病严重时数个病斑融合形成大病斑,呈不规则状云纹斑,常致叶片发黄枯死。叶片染病,病斑也呈云纹状,边缘褪黄(见第21页图3),发病快时病斑呈污绿色,叶片很快腐烂。茎秆受害症状似叶片,后期呈黄褐色,易折。穗颈部受害(见第21页图4),初为污绿色,后变灰褐,常不能抽穗,抽穗的秕谷较多(见第21页图5),千粒重下降。湿度大时,病部长出白色网状菌丝,后汇聚成白色菌丝团,形成菌核(见第21页图6),菌核深褐色,易脱落。高温条件下病斑上产生一层白色粉霉层即病菌的担子和担孢子。
病害病原 菌原无性态称立枯丝核菌,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里越冬,也能以菌丝体在病残体上或在田间杂草等其他寄主上越冬。次年春灌时菌核漂浮于水面与其他杂物混在一起,插秧后菌核粘附于稻株近水面的叶鞘上,条件适宜长出菌丝侵入叶鞘组织危害,侵染邻近植株。水稻拔节期病情激增,抽穗前以叶鞘危害为主,抽穗后向叶片、穗颈部扩展。早期落入水中菌核也可引发再侵染,早稻菌核是晚稻纹枯病的主要侵染源。水稻纹枯病适宜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生和流行。生长前期雨水较多、湿度大、气温偏低,病情扩展缓慢;中后期湿度大、气温高,病情迅速扩展。长期深灌,偏施、迟施氮肥,水稻郁闭徒长促进纹枯病发生和蔓延。
防治方法 ①选用抗病品种。水稻对纹枯病的抗性是水稻和病原菌相互作用的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的结果,生产实际中应根据本地情况选择适宜的抗性品种。②加强栽培管理。施足基肥,追肥早施。不可偏施氮肥,增施磷肥、钾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使水稻前期不披叶,中期不徒长,后期不贪青。灌水要掌握“前浅、中晒、后湿润”的原则。③药剂防治。抓住防治适期,在水稻分行时就开始防治,至孕穗抽穗期早稻一般防治2次,中晚稻结合稻曲病一般要防治3次。分蘖期防治选用高含量井冈霉素、井·蜡芽,穗期防治选用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己唑醇、噻呋酰胺、吡唑醚菌酯等药剂。目前市场上比较好的药剂及每667平方米用量分别如下:爱苗(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15毫升,好力克(43%戊唑醇)15毫升,10%己唑醇50毫升,满穗(24%噻呋酰胺)20毫升,拿敌稳(75%肟菌·戊唑醇)15克,20%井岗霉素60克,12.5%井·蜡芽150毫升,凯润(25%吡唑醚菌酯)16毫升。(待续)
图1 纹枯病
图2 纹枯病叶鞘病斑
图3 纹枯病病叶症状
图4 纹枯病穗颈部发病
图5 纹枯病造成白穗
图6 纹枯病菌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