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坤伦
摘要:笔者从事小学高段数学教学20余年,在对小学毕业生数学学科发展状况跟踪调查时发现: 初中与小学的数学教材相比较,明显体现出“深、难、多”等特点,特别是面临从算术到代数、从具体到抽象、 从简单的平面图形的认识向立体的、三维的几何图形纵深发展的“飞跃”,学生的思考深度陡然增加,思维广度蓦然拓宽,因此,要求学生的思维品质与思维模式也应有一个质的跨越。大部分的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之后,不能一下子适应初中数学的学习,不少在小学阶段数学成绩特别优秀的学生,一到初中后数学成绩一落千丈。如何让学生平稳的进行过渡,如何做好六七年级数学教学知识衔接,这是一个值得所有小学数学老师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六七年级 数学 过渡性衔接 教学内容 思想方法
只要认真研读《数学课程标准》我们就不难看出:从教学内容上看,小学和初中的数学教材都是围绕“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展开,但是从具体教学内容看,小学的知识内容是具体形象的,而初中的知识内容是抽象的。因此小学和初中的教学方法是有差异的。小学阶段的教学往往让学生用较多的时间进行新知的探究,用多种方法尝试解决,练习机会多,检查面广,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比较强;而初中因教材内容多,教学时间紧,课堂上没有多少复习时间,有些知识就要通过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等环节加以掌握与巩固。在近几年的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中,我试着教学意识、教学内容、思想方法等途径入手,努力削缓小学与初中两学段的“陡坡”,从小学角度考虑与中学的衔接问题,取得了一些成绩,基本解决了小学生升入初中之后数学成绩“滑坡”的现象。
一、利用新课标教材,树立大数学意识
在《数学课程标准》(新人教社)下推出的的六年级数学教材重点突出了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过渡衔接,要求六年级数学教师要做到:认真学习新课标,要充分认识新课标、新理念的具体要求;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弄清中小学每部分教材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分析处理教材;明确你所教的内容孕伏着怎样的拓展与延伸,即了解“什么知识是什么知识的基础”;提升教师自身的数学文化素养,提高数学教学的艺术和能力,加强与学生的亲和力。小学数学教学要树立为学生的终生发展的理念,树立一种大数学教学意识。
二、教学内容的衔接与延伸,思想方法的衔接与提升
笔者近年来一直关注七年级新生(特别是我教过的小学毕业生)的数学发展水平,在与初中数学老师的交谈中发现,六七年级数学教学必须做到:内容的衔接与延伸,方法的衔接与提升。
1.在数与代数领域的衔接。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受算术思维的影响,所列出的方程往往不能体现方程的核心思想。但如果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够从做好中小学衔接的角度来出发,引导学生理解在列方程过程中,重要的是未知数要参与运算,如果列出了像1850+298=x这样的方程,说明学生思维方式实质上还是算术的,而不是代数的。而引导学生思维方式从算术思维逐步向代数思维转变,无疑是中小学数学教育衔接的重要内容。
2.在空间与图形领域的衔接。小学阶段的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主要包括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的初步知识,认识的主要手段是通过直观感知。而初中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图形与坐标、图形与证明等内容。认识方式也从直观感知到“说一点理”“说理”,即由直观感知逐步过渡到逻辑论证.要顺利实现这个领域的衔接,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小学生逐步理解说理是必要的,并逐步学习怎么说理,让学生多问自己“为什么”,培养学生言之有据的习惯。如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在小学,学生已经通过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等操作活动,知道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在初中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时,主要要渲染这样的事实:一个三角形,无论形状如何,无论大小怎样,它的内角和无一例外都是180度,这是为什么呢?并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在小学时,我们量了一些三角形的内角,发现内角和都是180度,但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三角形拿来一一检验,有什么办法让我们能确认所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呢?试想,如果我们在小学阶段就培养学生以上的问题意识,那他们到中学后就不会感到突然的困难了。
3.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衔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小学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方向性问题。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思想方法主要有:图示法、归纳法、对应法、转化法、化归法、分类法、列举法、假设法、方程法、类比法等。而在初中阶段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在小学数学思想方法的基础上不断地发展来的,如消元法、代入法、函数法、集合法等。但在小学数学教学时,由于课标与教材没明确指出某节课要渗透什么数学思想方法,因而小学数学课堂经常忽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而且在初中阶段教学中,课标在每一阶段教学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几类数学思想方法教学。因此,在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师必须对学生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教学训练。
其一: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
如三角形、圆的知识。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出现图形,而在五、六年级才给出一个描述性的定义,其意义叙述这“像红领巾、三角旗、房架的外形这样由三条线段所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我们周围的很多物体,足球、钟面、下水道盖、车轮都是圆形的”。而初中数学教学对想象、抽象、概括的思维方式有较高的要求,因而要使学生较好地适应初中的学习,这就要求我们小学数学老师要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教学内容的实际出发,对学生已具备的、可接受的知识内容,可以不用直观,逐步提高学生抽象概括思维的水平。
其二:渗透现代数学思想。如:渗透类比思想方法,训练逻辑思维;渗透转化思想方法,训练发散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等。
当然,探索小学与初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远远不止以上这几个方面。
我是一名长期从事小学毕业班数学教学的一线教师,我深知:一座巍峨的圣殿启始于一块石砖。很得法地抓好小学与初中的数学教学衔接工作,正如这块基石一样,关乎整个数学教育的成功。我们必须紧扣新课标,树立大数学意识,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清晰严密的课堂环节和对学生殷切的希望,在充分尊重和信任的条件下,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引导学生打开通往中学时代的数学之门,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