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黎明
摘要:随着民办教育的深入发展,民办高校的发展也进入了“深水区”,作为学生工作的重要实践者,辅导员的工作思路需要在尊重三本院校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做出一定的调整和创新,以适应民办高校的新的实际。
关键词: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思路
随着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不少独立学院纷纷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民办高校,至此,民办高校的发展也进入了“深水区”,各民办高校为了适应新情况,提高竞争力,提出了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在这种背景下,民办高校的辅导员作为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在完成基本工作的同时,也需要在工作思路上做出一定的调整和创新,以适应民办高校的新的实际。为了促进民办院校的内涵式发展,学生管理工作作为重要的一环,对辅导员的工作思路进行一定程度的探究更有实际意义。
一 民办高校专业辅导员工作思路的沿袭与变化。
在民办高校设立之初,大多都是依托母体院校,无论是教学师资队伍还是管理团队,基本上都是母体学校派驻,其基本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也沿袭自母体学校。由于学校创立之初,行政管理人员相对缺乏,制度也有待完善,这个时期的独立院校辅导员工作内容也包含很多行政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比如收发文件,发放教材,各种信息的登记,各种通知的发布,诸如此类,这些行政性的事务极大地束缚了辅导员本职工作的开展,好在学校创立之处,学生数量相对较少,辅导员年龄整体趋向年轻化,和学生容易交流,大部分独立院校的辅导员都做到了同吃同住同交流。相对公办高校,辅导员们所面对的是一个思维活跃个性突出的学生群体,其工作更讲究灵活性,更注重制度的完善建设和经验的总结和条理化。辅导员和年轻的专职老师通力合作,一起做好学生的教学和日常管理工作,起到了较好的效果。不少毕业生的素质也相对较高,对母校的认同感也较强,客观上对学校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在民办高校转设成功后,学生数量处于一个相对稳定且逐年略有增长的水平,学生人数基本达到万人规模。作为一个万人规模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可想而知,尽管辅导员们依然对工作抱有极大的热情,然而,日渐增长的学生人数和相对落后的辅导员配备之间的矛盾,极大地制约了辅导员工作的深入开展。加上人事更替,不少辅导员转岗或是流失,所带学生数量也经常调整,辅导员对学生的熟悉度在逐步下降,而且不少辅导员的工作年限也较长,处于职业倦怠期,民办高校相对薄弱的培训体系和相对微薄的福利体系,也造成了辅导员工作热情的逐步消磨。此外,学生工作管理手段的陈旧化,也造成了学生工作管理很难向深入发展。可以说,人数配备的不健全,年龄结构的不合理,职业前景的模糊化,福利待遇的微薄化,管理手段的陈旧化,都极大地极大地制约了学生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 民办高校辅导员从事学生工作的现状和主要存在的问题
1.90后民办高校大学生的特点
① 自我意识强,生活能力差
不可否认的是,民办高校90后大学生物质生活相对优越,但是与之对应的是性格成熟度相对较差。同时,良好的生活环境也让其受到了过多的溺爱,养成个性较强,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整体来说,民办高校90后大学生表现出了自我意识强,生活能力差的趋势。
② 综合素质较高,文化基础较差
从大多数民办高校学生的高考成绩可以看出,其文化基础较弱,偏科情况比较普遍。同时,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提供了很多交流平台,使得这部分学生有较为丰富的社会阅历,表现为综合素质较高。
③ 自律性差,自信心缺乏
民办高校学生大多来自较优越的家庭,收到的约束限制相对较少,自律性较差。同时,高考的失利导致了其自身认同感较差,不少学生表现出了自卑的倾向。
④ 心理问题相对突出
从实际情况来看,民办高校学生相较于公办高校学生,整体上表现出了心理问题更为突出的趋势。部分学生相对优越的家庭出现了父母感情不和甚至家庭破裂的情况,而且这种趋势逐年递增,这部分学生在成长的关键阶段,受家庭氛围和自身个性的影响,表现出狂躁或抑郁的倾向。此外,由于高昂的学费和周围同学贫富差距的对比,不少贫困家庭的学生也承受着较大的精神压力,对现实不满,缺乏学习的动力,甚至不少学生逃避现实,沉迷网络,荒废学业。
2.当前民办高校辅导员的实际工作情况
① 师生配比相对偏高,学生管理难度较大
由于高校逐年扩招,民办学校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学生人数逐年增多,多数高校已达到万人规模,而辅导员岗位数量则增长较慢。在此同时,辅导员流动性也较大,导致了辅导员的结构性缺乏。这两者共同造成了目前多数民办高校的师生配比整体偏高,客观上造成了学生管理难度加大。
② 工作任务繁重,心理压力较大。
由于民办高校管理制度还处于完善的阶段,各项常规工作占用了辅导员大部分时间,而且由于传统工作思路的沿袭,辅导员习惯性的承担或者被承担大部分非本职工作,虽然对辅导员的能力是一种锻炼,但客观上导致了辅导员工作任务繁重,进一步导致了其i心理压力较大。
③ 自身角色定位模糊,学生思想引导工作不够深入
如上所说,辅导员工作任务繁重,日常工作耗费大量时间,所带学生数量又相对较大,只能对学生进行粗放式管理,日积月累,师生之间的感情比较淡漠,对很多学生的问题很难做到第一时间发现,更缺乏思想深度引导的时间。
④ 培训进修制度不规范,薪酬福利体系不完善,并且两者整体偏弱。
民办高校办学资本相对薄弱,积累较少,并且缺乏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国家财政的补贴,导致了民办高校辅导员培训进修制度和薪酬福利体系不完善,缺乏合理有效的激励体系。整体来看,表现为福利待遇微薄,进修机会相对较少。
从以上两点可以看出,现阶段民办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处于一个关键的阶段,学生管理思路也面临着改革
三 新时期民办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探索
1.辅导员自身定位要清晰
民办高校的辅导员对自身岗位职责的认识要清晰,《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确定了辅导员的职业定位: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在日常的工作中,辅导员的工作思路不应该偏离这个定位。否则,工作思路的长期偏差,不仅不会促进自身的发展,也客观上对学生管理工作的长期发展不利。
2.辅导员要加强自身的专业化建设,积极承担两课教学任务
在日常的工作中,辅导员要注重自身工作经验的积累和提炼,加强自身的理论修养,多写多练多交流,以实践促发展。同时,要尽力争取能带思政课,带好思政课,确定好自身的专业发展,逐步实现专业化,进一步争取成为专家型导师型辅导员。
3.辅导员要力争成为学生的心理导师,成为学生的职业规划师
辅导员要掌握心理学常识,多进行案例的积累和深度分析,以掌握更多地心理沟通技巧,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同时,辅导员要加强对所带学生专业的熟悉度,尽力加强对学生专业的了解程度,关注甚至研究该专业的发展,以求对学生职业规划的指导做到深入浅出,有的放矢,也利于在平时的工作中引导学生更加努力的学习专业知识,为今后的职业发展积累各项资本。
4.辅导员要学会自我减负,要培养一定的兴趣爱好
健康的兴趣爱好利于培养乐观积极的心态。辅导员在宏观的学生管理上处于从属地位,工作繁复且工作成就感缺乏,心态上难免会有些消极。而辅导员在微观的学生管理上又处于组织和实施者地位,在面对学生个体时,日常工作所带来的疲惫如果没有及时消解,就会在学生思想的引导上有偏差。正是由于自身的工作性质,民办高校的辅导员们培养适当的健康的兴趣爱好就显得尤为重要,拥有适当的爱好既利于消解工作中的消极心态,又利于加深和学生之间的交流。
5.学校应尽快理顺学生日常工作的各项规范,完善各项制度
由于制度的完善性和合理性不足,学生工作很容易陷于一种无序的状态,这对学生工作的开展是有极大不利的。如此,客观上需要民办高校在政策层面上加以引导,真正办实事,健全各项行之有效的制度,规范和简化各项学生事务性工作的流程,切实降低辅导员日常工作的复杂度和工作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2006
[2]王艳欣,段然全.独立学院辅导员工作新探索[J].现代企业教育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