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志刚,王登,宋换新
徐耀辉,杜银元 (长江大学地球环境与水资源学院,湖北 武汉430100)
王进 (中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陕西 西安710018)
Bongor盆地位于非洲乍得西南部,是受中非剪切带影响发育起来的中新生代陆内被动裂谷盆地,盆地整体构造形态为南断北超的箕状断陷盆地。Bongor盆地平面上呈东西向展布,东西长约为280km,南北宽约为40~80km,面积约为1.8×104km2。
研究区稠油分布广泛,目前在Baobab、Mimosa、Raphia、Ronier、Phoenix等构造都发现有稠油,其中Ronier构造稠油油藏分布最多。垂向上,稠油埋深一般小于1160m,分布层位主要集中在下白垩统B组、R组、K组,其中B组、R组原油降解程度最大,在深层P组也发现了稠油油藏 (Baobab N-8井),深度达1752m。笔者通过分析稠油的碳同位素、饱和烃色谱、色质等地化分析资料,综合推断其成因,以期能为该区稠油的勘探开发提供依据。
图1 Bongor盆地北部斜坡带原油族组成特征
参照第二届国际稠油会议 (1982年)的稠油划分标准[1],地面脱气原油API(比重指数)小于20、黏度大于100mPa·s(50℃)的为稠油。研究采集Bongor盆地北部斜坡带下白垩统原油样品共计14个,其中稠油12个,正常原油2个,API分布范围11.7~29.8。
研究区稠油饱和烃质量分数33.6%~59.4%,平均值46.8%;非烃+沥青质质量分数11.2%~46.8%,平均值25.4%;饱芳比1.35~2.77,平均值2.04。与正常油相比 (图1),稠油油质相对较重,族组成中饱和烃含量显著降低,而非烃和沥青质含量明显增加,饱芳比值低,反映轻质馏分散失,重质馏分残留。
从表1可以看出,研究区原油全油δ13C值分布范围为-31.10‰~-29.4‰,碳同位素值偏轻,具有一般湖相原油特征。稠油样品的全油、饱和烃、芳烃、非烃和沥青质碳同位素值均值分别较正常原油的同位素值稍微偏重,但总体上差别并不大。
表1 Bongor盆地北部斜坡带部分原油样品全油及组分碳同位素
原油中不同生物标志化合物具有不同的抗生物降解能力,因此可根据其相对含量来判断降解程度。笔者主要依据饱和烃生物标志化合物分布特征,采用Peters等[2]的判识标准,对研究区所选稠油样品进行降解程度的划分。
1)轻微降解原油 一般正构烷烃轻微损失,饱和烃总离子流图上 “鼓包”较小,不明显;倍半萜、甾烷、萜烷分布未受影响,和正常原油可以很好对比。如Baobab-1井 (图2(b)、3 (b)、4(b))、Mimosa N-1井 (图2 (d)、3 (d)、4 (d))稠油降解级别为2级;Baobab N-8井稠油降解级别为1级(图2 (c)、3 (c)、4 (c))。
图2 Bongor盆地北部斜坡带原油饱和烃气相色谱图
2)中等降解原油 正构烷烃完全损失,类异戊二烯烷烃受损,原油饱和烃总离子流图上见明显的“鼓包”;倍半萜轻微损失或不损失,甾烷、藿烷和三环萜类分布未受影响,与正常油和轻微降解油一样,其C27-C28-C29规则甾烷的分布模式呈现明显的反 “L”形分布;三环萜烷和四环萜烷分布模式主要是以C21、C23为主峰的正态分布型,四环萜烷仅检测到C24四环萜烷,且丰度极低,C24四环萜烷/C26三环萜烷分布范围为0.10~0.15;藿烷系列中以C30藿烷为主峰,C29降藿烷为次主峰,其碳数分布范围为C27~C35(缺少C28藿烷),升藿烷系列呈阶梯状递减分布,三环萜烷/藿烷分布范围为0.21~0.83,平均仅为0.53。如Ronier 5井稠油降解级别为5级 (图2 (e)、3 (e)、4 (e))。
图3 Bongor盆地北部斜坡带原油m/z=217质量色谱图
3)严重降解原油 正构系列、类异戊二烯烷烃损失殆尽,原油饱和烃色谱图和总离子流图见到明显的 “鼓包”;倍半萜大部分损失,甾烷、藿烷类部分损失,与正常油差别明显,C27-C28-C29规则甾烷的分布模式呈现对称的 “V”形分布,规则甾烷其他构型的含量明显大于其R构型;在藿烷系列中C30藿烷含量很低,出现25-降藿烷系列化合物,且以25-17α (H),21β (H)-降藿烷为主峰 (图4(f)),其三环萜烷/藿烷值明显较前面分析原油高,分布范围1.28~2.56,平均值2.07,显示出严重降解油的特征。如 Ronier C-1井稠油样品降解级别为7级 (图2 (f)、3 (f)、4 (f))。
由萘系列成熟度参数MNR 换算来[3]的等效成熟度Rc1分布范围为0.94%~1.16%,平均值1.05%;DNR1换算来[4]的等效成熟度Rc2分布范围为0.6%~1.40%,平均值0.83%;而根据菲系列参数MPI换算5得到的成熟度Rc值分布范围为0.68%~1.16%,平均值约为0.93%;综合芳烃成熟度参数表明,这些原油为烃源岩处于成熟期排烃的产物。
图4 Bongor盆地北部斜坡带原油m/z=191质量色谱图
北部斜坡带发育不同热演化程度的烃源岩,具有良好的油源条件。研究区原油为典型陆相湖盆原油,且为成熟原油。显然,成熟度等原生成因对该区原油的稠化几乎不起作用,因此,研究区原油为次生稠油,结合前面稠油降解程度分析,认为是原油生成后,在聚集成藏的过程中遭受生物降解作用形成的。
晚白垩世晚期的 “桑顿阶挤压事件”(距85~80Ma)引起区域性的强烈构造反转,研究区地层大量剥蚀,使得前期形成的油气圈闭大量破坏,造成储集层开启,原油遭受不同程度降解,使得在“桑顿阶挤压事件”之前形成的油藏发生稠变,从而形成稠油油藏。反转运动使区域盖层R组泥岩遭受剥蚀,据资料统计,R组泥岩厚度超过70m且埋深超过900m,则可能形成正常油 (图5);R组泥岩厚度不足70m且埋深不超过900m,通常为稠油油藏;R组泥岩遭受剥蚀,则油藏被破坏。
图5 北部斜坡带原油API与埋深关系图
1)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表明,研究区稠油发生不同程度的生物降解作用,降解级别从轻微到严重降解,与正常油相比,具有低饱芳比、低饱和烃含量的特征。
2)芳烃成熟度研究表明,研究区稠油为成熟原油,成熟度等原生因素与原油稠化无关,其稠油主要是由于原油在聚集成藏过程中遭受生物降解作用形成的。
[1]张厚福,方朝亮 .石油地质学 [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30~34.
[2]Peters K E,Moldowan J M.The biomarkers guide:interpreting molecular fossils in petroleum and ancient sediments [M] .New Jersey:Prentice Hall,Englewood Cliffs,1993.
[3]Radke M,Welte D H,Willsch H.Geochemical study on a well in the Western Canada Basin:retation of the aromatic distribution pattern to maturity of organic matter [J] .Geochemical et Cosmochimica Acta,1982,46 (1):1~10.
[4]Radke M,Rullkotter J,Vriend S P.Distribution of naphthalene in crude oils from the Java Sea:source and maturation effects [J].Geochemical et Cosmochimica Acta,1994,58 (17):3675~3689.
[5]包建平,王铁冠 .甲基菲比值与有机质热演化的关系 [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1992,14(4):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