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超 刘晓航 刘芮 顾雅佳 彭卫军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诊断科,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上海 200032
患者,女性,70岁。8年前无意中发现左乳偏外上近胸壁处肿块,约蚕豆大小,无局部红肿热痛表现,未予重视;8年来,肿块逐渐增大,近期约鸭蛋大小,前来就诊。体检示左乳外上方近胸壁处可扪及一6 cm×6 cm大小肿块,质偏硬,边界尚清,活动度差,局部皮粘,无明显压痛。
临床怀疑乳腺肿块,行乳腺相关影像学检查。胸部CT示左腋下近胸壁占位(图1A)。超声检查示左乳外上方近胸壁探及47 mm×34 mm×40 mm大小低回声,边界尚清,内部回声欠均匀,考虑软组织肿瘤可能(图1B)。乳腺X线示两侧乳腺脂肪腺体型,两侧腺体内目前未见明确占位及异常钙化影。左腋下椭圆形占位,边缘毛糙,大小约66.5 mm×40.5 mm。考虑左腋下占位(图1C)。乳腺MRI示双乳对称,少量腺体型,背景轻度强化;左乳外上近胸壁处见一分叶状肿块影,约48 mm×39 mm×51 mm,边界清晰,可见包膜。T1WI呈等信号,T2WI呈明显高信号,内见线样低信号分隔;增强后明显不均匀强化,其内线样低信号延迟强化。考虑恶性可能(图1D~I)。
患者术前行肿块空芯针穿刺,活检标本示梭形细胞肿瘤。遂行肿块局部广切术,术中见肿块边界清晰,包膜不完整,呈实性。石蜡病理示(左胸壁)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肿瘤大小5.5 cm×3.2 cm×4 cm。免疫组织化学:CD354(+),Bcl-2(+),α-SMA(-),β-catenin(-),desmin(-),AE1/AE3灶性(+),符合SFT的免疫表型(图1J)。
SFT主要发生在脏层胸膜,而胸膜外SFT是一类少见的梭形细胞软组织肿瘤。目前认为,SFT起源于CD34抗原阳性的树突状间质细胞,后者弥漫性分布于人体结缔组织中。SFT发病高峰在40~60岁,女性略多见。发病部位以头颈部、上呼吸道、腹腔和周围软组织相对常见,临床常表现为局部缓慢生长无痛性肿块,位于特殊部位可有相应症状。胸膜外SFT多呈良性经过。病理显示,病变境界清楚,或被覆纤维性假包膜,由交替性分布的富于细胞区和细胞稀疏区组成;瘤细胞间含有粗细不等、形状不一的胶原纤维;肿瘤富于血管,血管壁的胶原变性较为常见。研究显示,SFT在MRI上有相对特征性表现,病变在T2WI表现为略高信号中存在片状和结节状致密胶原纤维形成的低信号,增强呈进行性延迟强化,动脉期偶见流空血管。此特点有助于与其他软组织恶性肿瘤鉴别。
图1 孤立性纤维瘤影像学及病理表现A:CT平扫;B:超声;C:乳腺X线;D~I:病变MRI表现,D为T1WI,E为T2WI,F~I为依次增强前蒙片、T1增强早期、T1增强晚期、T1增强延迟期;J:病理见间质富含胶原纤维(HE,×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