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检查在肝脏炎性假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2013-05-12 03:38:00沈伟强朱正
肿瘤影像学 2013年4期
关键词:假瘤声像炎性

沈伟强 朱正

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超声科,江苏 太仓 215400

肝脏炎性假瘤(inflammatory pseudotumor of the liver,IPL)又称浆细胞性肉芽肿、纤维组织细胞瘤等,是一种少见的肝脏良性肿瘤样病变。近年来,随着超声检查的普及,广大群众自我保健意识的提高,应用超声常规体检越来越普遍,IPL的检出率越来越高。但由于其发病机制不明,临床及各种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表现,其诊断符合率较低。如能术前准确诊断,患者可避免手术,只需超声密切随访即可。本文对资料完整并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患者超声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其术前诊断符合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07年1月—2011年5月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IPL患者18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53±28)岁。本组病例均为超声检查首次发现病灶,其中超声健康体检发现9例,合并其他疾病术前常规超声检查发现3例,因乳腺癌、甲状腺癌、胃癌、结肠癌术后定期体检发现3例,因右上腹疼痛不适就诊1例,因低热、纳差就诊2例。实验室检查显示,仅1例低热患者伴白细胞升高,其他患者血常规检查均在正常范围。所有患者肝功能、甲胎蛋白(α fetoprotein,AFP)检查均正常,各项肿瘤指标检查均为阴性。

1.2 仪器与方法

使用GE LOGIQ S6西门子红杉树和百胜魅力90超声诊断仪。首先采用2~5 MHz腹部凸阵探头扫查。患者空腹,常规取仰卧位和右前斜位,必要时取半坐位。多切面多方位反复仔细扫查,观测其大小、形态、边界。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观察血流信号密度、血管形态及其分布。若发现病灶,多切面多方位观察二维声像图征象,用CDFI反复查找病灶及其边缘血流信号的显示情况,异常图像常规储存留档。

2 结果

2.1 二维超声表现

18例患者IPL超声表现为肝内单发结节,13例位于肝右叶、5例位于肝左叶。直径1.2~4.5 cm,结节呈类圆形8例(图1)、哑铃状4例、花生节状或葫芦状4例(图2)、似3个或多个结节融合2例。多表现为低或略低回声结节,内回声欠均匀,可见似“=”样略高回声,或伴斑片状、条索状略强回声。病灶边界清晰,周边无声晕。后方回声无衰减,部分病灶后方轻度增强。其周围肝组织均为正常肝脏回声,无慢性肝病或肝硬化背景。

图1 肝右前叶类圆形低回声结节

图2 肝右前叶低回声结节呈花生节状

2.2 CDFI表现

18例IPL患者中,14例病灶无任何血流信号(图3)、4例病灶周边可见血流信号。测其流速曲线,峰值速度为10.2~21.0 cm/s,阻力指数为0.40~0.52。

2.3 超声诊断

术前超声检查,9例呈哑铃状或花生节状,超声准确提示IPL;7例提示肝脏良性结节;1例老年男性,曾有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 virus,HAV)感染史,术前误诊为小肝癌;1例患者分别为胃癌和结肠癌术后超声误诊为单发转移瘤。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9%,其中9例完全符合,7例基本符合。

图3 CDFI示肝右叶结节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

3 讨论

目前IPL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曾有学者认为可能与感染有关[1],微生物从炎性病灶经血流至门静脉或自胆管逆行累及肝脏,在肝实质内形成混有非典型胆管上皮及肝细胞的急性渗出性炎性病变,病变逐步纤维化形成炎性假瘤。部分学者认为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硬化性胆管炎、溃疡性结肠炎等有关,因为给予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有效[2]。也有学者提出真菌感染学说,真菌感染后分布在损害区的组织细胞内,诱发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及闭塞性门静脉炎,胆汁外溢促使玻璃样纤维细胞、多克隆浆细胞和淋巴细胞高度增殖,诱发IPL形成[3]。其病理学特征为病变处正常肝组织结构破坏消失,由不同数量的成纤维细胞替代,其间有浆细胞淋、巴细胞及少量嗜酸性粒细胞等慢性炎性细胞浸润。

IPL可发生在任何年龄[4],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本组病例男女比例为2.6∶1。发病部位多局限于一个肝叶,以右叶多见,左叶及肝门区也可发生。其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右上腹痛、呕吐、全身不适等。另外,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及超声检查的普及,人民保健意识增高,普通百姓纳入健康体检,肝内小的实性占位性病变的检出率越来越高,在健康体检中IPL的发现亦有逐年增多的趋势。绝大多数患者无慢性乙型肝炎病史。实验室检查通常提供炎性病变的证据,可见白细胞增多、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等。肝功能多正常,肝肿瘤标记如AFP、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多为阴性,与文献报道相一致[5]。

作为一种无创、无痛、经济而易行的诊断技术,超声常为发现IPL的首选方法。其声像图表现为形态不规则低回声结节[6],某断面可呈哑铃形、花生节状或葫芦状,边界清晰,后方回声无衰减或轻度增强。内部回声欠均匀,可见似“=”样略高回声,或伴斑片状、条索状略高回声。部分病灶内可有门静脉小分支穿过,病灶周围无声晕。其周围肝组织为正常肝脏回声,无慢性肝病或肝硬化背景。CDFI检查多数病灶无任何血流信号,提示缺乏血供,病理显示为全部凝固坏死;部分病灶周边可见动脉血流显示,多提示其边缘有炎性反应。

IPL作为肝内实性结节性病灶,首先需与小肝癌鉴别。临床上肝癌患者多有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史,AFP升高。声像图表现为慢性肝病或肝硬化背景,可合并门静脉高压、脾大、腹腔积液等,病灶周边多可见声晕,有侧方声影[7],CDFI可见供血动脉。其次,IPL需与转移瘤鉴别。后者多为多发病灶,有其他脏器肿瘤病史,其转移瘤的形态多与原发病灶类似。另外,IPL还需与血管瘤鉴别。直径<3 cm的血管瘤多呈高回声,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即使低回声血管瘤周边仍可看到略高回声边界。 IPL作为一种炎性病变,存在炎症的一般病理演变过程,即渗出、坏死与增生。病程不同,病理成分不一,其声像图亦有相应改变。在随访过程中某些声像图的改变亦有利于该病的诊断。鉴于其可自行消退或保守抗炎治疗痊愈[8],当临床及影像学检查高度怀疑IPL时,应争取穿刺活检取得病理结果或密切随访,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手术。

[1]TSOU YK,LIN C J,LIUN J,et al.Inflammatory pseudotumor of the liver:report of eight cases,including three unusualcases,anda literature review[J].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07,22(12):2143-2147.

[2]刘威,苗雄鹰,黄生福,等.肝脏炎性假瘤12例诊治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5,8(7):490-492.

[3]NAKNANUMA Y,TSUNEYAMAK,MASUDA S,et al.Hepatic inflammatory pseudotumor associated with chronic cholangitis:report of three cases [J].Hum Pathol,1994,25(1):86-91.

[4]刘祥.肝脏炎性假瘤的病因、病理及影像学诊断[J].山西医药杂志,2013,42(2):157-159.

[5]杨才华,冯中华,王子星,等.肝脏炎性假瘤的病因与诊治 [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2,18(7):559-560.

[6]MOTOJUKUM,OIDA Y,MORIKAWAG,et al.Inflammatory pseudotumor of the liver: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literature [J].Tokai J Exp Clin Med,2008,33(2):70-74.

[7]夏琴.肝脏炎性假瘤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 [J].实用医技杂志,2013,20(4):255.

[8]SARI A,TUNAKAN M,ÜNSAL B,et al.Inflammatory pseudotumor of the liver diagnosed by needle biopsy:report of three cases (one with neuroendocrine tumor of the rectum and lung)[J].Turk J Gastroenterol,2010,21(3):308-312.

猜你喜欢
假瘤声像炎性
寰枢椎脱位伴齿突后假瘤诊疗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能“看到”的声像定位 Bowers & Wilkins(宝华)705 Signature
试论声像包装与品牌塑造的新定位
中国军转民(2018年3期)2018-06-08 05:51:11
数字化背景下声像档案管理探究
兰台内外(2017年6期)2017-05-30 06:46:35
小肠多发钙化性纤维性假瘤误诊一例
腹部外科(2016年2期)2016-12-16 16:45:42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中外医疗(2016年15期)2016-12-01 04:25:44
炎性因子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睾丸鞘膜孤立性纤维假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穿刺易出现并发症的肺部炎性假瘤的影像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