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勤工俭学与就业关系的研究

2013-05-10 02:30朱烨丹
科学时代·上半月 2013年3期
关键词:教育理念价值观

朱烨丹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中学生勤工俭学的现象日益普遍,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文主要从中日两国大学生勤工俭学与就业关系的现状;大学生对勤工俭学认识理解和背景原因等几个方面来进行调研和分析,阐述其根本原因在于中日两国学生认识的差异,以及根源在于两国国民在价值观念和思想理念的不同。并通过对其中利弊的分析来提出可续合理,具有可行性的建议,并探讨今后面临的问题以及应对政策。

【关键词】中日高校;勤工俭学;就业关系;认识差异;价值观;教育理念

一、中国大学生勤工俭学和就业关系的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竞争的激烈,就业形式日趋严峻,为了在毕业后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很多在校大学生选择了从事勤工俭学工作,一方面缓解了家庭的经济压力,更重要的是在一定程度上接触了社会,获取了一些工作经验,提高了自己的综合实力。大学生勤工俭学已是大学校园里的一种普遍现象,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现象。不仅仅是大学生交际圈的突破,是大学生生活的润滑剂,也是大学教育在地域上的延伸。

二、中国大学生对勤工俭学的理解和背景原因

(一)对勤工俭学的理解

对中国大学生来说勤工俭学在丰富课余生活的同时,既锻炼了能力,又获得了一定的报酬,为以后的就业也做一些必要准备。根据调查得知中国大学生无论是在勤工俭学的数量上还是时间上都非常少,并且勤工俭学的工种相对来说也十分的单调和狭窄,碍于面子不愿放下身段,更多的集中校园勤工助学岗位,家教,传单的分发等工作。并且很多在校大学生参加勤工俭学学还是单纯以赚钱为目的,从本质上讲,这类勤工助学还处在“经济利益”驱动的原始状态,很容易造成大学生对勤工俭学的盲目而缺乏理性。

(二) 勤工俭学的原因与背景

中国大学生选择勤工俭学的原因与背景如下几点:1.大学生群体自身的特点使得大学生选择兼职赚钱。2.社会广告业的蓬勃发展使得大学生选择兼职赚钱。3.强劲的毕业就业压力使得大学生选择兼职赚钱。

三、中国国民价值观念和教育理念

在我国的教育传统里“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传统意识始终占据着核心地位,这种意识对今天的大学教育依然有着深刻的影响。特有的独生子女的计划生育政策也导致父母对子女教育的缺失,造就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娇生惯养的“小皇帝”,“小公主”们。在这样的价值观念和教育理念的引导下使得大学生对勤工俭学的渴望度和选择度都有所降低和局限。

四、日本大学生勤工俭学和就业关系的现状

日本近年来一直处于经济不景气状态。对于刚刚从学校中走出来的年轻人而言,竞争状态更加严峻。日本政府日前针对目前全国就业市场进行了推算,结果实在不容乐观。

日本已经成为高学历社会,而且企业录用新人时唯名牌大学是从,哪怕该学生不怎么样,只要是某某名牌大学的,毕业前就有企业来抢夺了。这就逼迫家长们尽量让自己的孩子进入名校。于是高考的竞争激烈起来。所以日本的高中生跟我国的高中生一样,活得很累。升学的压力,使得他们即使想勤工俭学也不现实。进入大学以后,学生们一般都会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去勤工俭学。这对于刚刚从高考重压下解放出来的学生来说,勤工俭学实质上是一种解放,也是对自我生存能力的尝试,是独立生活的开始。

五、日本大学对勤工俭学的认识和背景原因

(一)对勤工俭学的认识

日本人教育孩子有句名言: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的赐予,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在这一观念指导下,很多日本父母在教育孩子学好功课的同时,要求他们在课余时间去外边参加劳动挣钱,在日本大学生中勤工俭学的非常普遍,有些甚至从高中甚至初中就已经开始。他们打工的工种多种多样,几乎覆盖全行业,周末和假日以及平时的晚上,大学生们基本上都在勤工俭学或者参加义务劳动。他们靠在饭店端盘子,洗碗,在商店售货,做家庭教师,陪护老人等,挣自己的学费。就连有钱人家的子弟也不例外。

对日本的大学生来说,不仅仅是自强自立实现自我价值,消费需求的压力,也使得他们不得不勤工俭学。勤工俭学本身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一件好事。业余时间有工作做,既可补贴消费,又可学习工作经验,为毕业以后踏入社会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人”做好过渡,日本大学生勤工俭学挣了钱,一般都要去海外旅行,这是增长知识、锻炼异域生活能力、培养多元文化素质的好机会。

(二)勤工俭学的原因与背景

1.社会大环境的带动

在日本,无论是有名的大公司还是小餐馆都在为降低成本,提供竞争力,多

聘用计时工。且日本社会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和地出生率时代,持续的低出生率使得日本劳动力不足,给学生创造了打量的勤工俭学的机会。

2.学校课程时间安排的允许

日本的大学都实习学分制,课程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时间安排选

秀。日本大学课堂教学非常重视动口和启发式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时间短,考试方式灵活,考题多样,大学学习比较具有自主性。

3.学生家长的教育理念的灌输

日本学生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全面素质的教育。早在中小学教育阶段,就非常注重孩子的综合素质教育和个性培养,以及独立,吃苦,忍耐,竞争意识和国际观念的学习。

4.为毕业后走入社会做准备

日本大学生利用在校期间,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到各行各业里勤工俭学,积累工作和社会经验。在获取劳动报酬的同时,为自己毕业后的择业,就业打下了基础。从而缩短了毕业后进入工作岗位的磨合期,能较快的成为一个合格的劳动者。

六、日本国民价值观念和教育理念

(一)日本国民价值观念

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不给别人添麻烦”,全家人外出旅行,不论多么小的孩子都要无一例外地背上一个小背包。别人问为什么,父母说:“他们自己的东西,应该自己来背。”“不给人添麻烦”这是日本人的常识,这句话出现在给小孩学习的《社会生活教育》第一章第一节。让别人不快、让别人担心、让别人操心,都属于“给人添麻烦”的范畴。

(二)日本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理念

这是一个教育理念与方法的问题。所有日本家长和老师从小就给孩子灌输一种思想,那就是:不给别人添麻烦!仔细琢磨“不给别人添麻烦”这看似平常的七个字,其实里面蕴含着我国古代儒家所称颂的中庸之道,即“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实乃而今社会和谐之根本。“不给别人添麻烦”至少有两层含义:第一是“自立”,第二是“自律”。“自立”就是不给别人添麻烦,有问题自己想办法先解决;而“自律”也是不给别人添麻烦,每个人都很在乎别人的看法,所以做事前都会考虑我这么做会不会给别人添麻烦,如果会给别人添麻烦,就尽量不去做,也就是自律。

(三)国民价值观念和教育理念导致认识差异

因此这种“不给别人添麻烦”式的“自立自律”的国民价值观念和教育理念使得家长和孩子都能尽早的体会劳动和生活的意义,处理好学习与勤工俭学的关系,通过勤工俭学的自立生活来培养吃苦耐劳、珍惜劳动成果、注重家庭亲情、尊重他人的品质,并且能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自信心,培养责任心。

七、结语

在大学开始扩招以来,既存的大学教育理念与企业和社会的期望之间产生了错位或者说是不一致,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和企业更希望大学生能成为“即用人才”。普遍都认为在这样的大背景大环境下,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勤工俭学”和“社会实习”极其有助于他们的毕业就业,是解决大学生毕业就业难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是由于社会某些历史背景原因和传统价值观及教育理念的束缚,使得大学生不能放开的去选择勤工俭学来体现自我价值达到自立自强的目的。

通过对中日两国高校大学生勤工俭学与就业关系的认识差异及原因的对比研究发现,两国高校学生在勤工俭学发展现状的不同除了特有的国情差异外,更多的是由于对勤工俭学的认识差异上,而这种差异则又来源于两国根深蒂固的传统价值取向和教育理念。因此为了促进我国高校学生勤工俭学与就业相结合实现可续性发展的前提,必须改变“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传统观念和“小皇帝”“小公主”式的教育培养理念,借鉴日本从小培养孩子“不给人添麻烦”的自立自强的独立精神,只有首先从观念上转变,我国高校学生勤工俭学与就业关系才能在质和量上都实现新的跳跃,开创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中日高职学生勤工俭学状况比较及原因分析> 李德方薛勇《职业教育研究》2004年12期.

[2]<中日大学生就业比较研究> 王保义《教育与职业》2004年21期.

[3]<大学生择业标准的中日比较 >汪航 于勇红《职业教育研究》2009年22期.

[4]<中日大学生就业政策比较>于彬彬《辽宁经济》2010年6月.

[5]<中日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比较研究>谷晶《福建师范大学论文集》2009年5月.

[6]<日本大学生就业援助体系探析>王丽燕 中日网 中日关系 论文集.

[7]<日本大学生打工现象的调查研究 > 刘正发《民族教育研究》2003年59期.

[8]<大学生兼职现象研究综述> 胡庆《科教导刊》2011年2期.

猜你喜欢
教育理念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八)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六)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困境与革新路径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环境教育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新形势下数据库原理的双语教学
探究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