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上的创新理念

2013-05-10 10:07天津市实验中学
天津教育 2013年8期
关键词:动脑同学数学

■天津市实验中学 杜 雯

初中数学课堂上的创新理念

■天津市实验中学 杜 雯

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引下,初中数学教科书难度及中考要求在逐渐降低,中考试题中不乏大量贴近实际生活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要对教科书有新的认识,要从发展和创新的角度去领会教科书的意义。初中数学课程改革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使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发现问题,再根据教师的适当引导解决问题,我们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在授课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多让学生动手。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我认为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创设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否有精彩的开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

在讲授《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这堂课时,我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请同学们猜一猜我的年龄:我是1月份出生的,我年龄的2倍加上10,正好是我出生的那个月总天数的2倍,请你们猜一猜我的年龄是多少岁?”问题一提出,同学们就争先恐后的说出方法,但发现求解结果比较繁琐,所以我又顺势提出问题:“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求解呢?”教师适当予以引导,引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如何应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师通过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既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够全面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

二、通过利用多媒体手段,将抽象内容直观展现

数学课程标准中,注重突出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即,锻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其中,最短路径问题就是这一方面知识与能力的综合运用,其原型来自于书中例题“石油管道问题”和书后练习中的“饮马问题”“造桥选址问题”,需要学生在利用轴对称变换的基础上结合有关角、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坐标轴、抛物线等综合知识,这部分内容是初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但内容较为抽象,学生不好理解。在这里,我们可以先应用几何画板的度量功能,由特殊到一般,从变化的图象中得到不变的结论,再用几何方法加以证明。几何画板能够制作动态的几何图形,并在动态变化过程中发现恒定不变的几何规律,将抽象的几何问题数量化、形象化,这正是其他教学软件所不具备的重要特征。

三、将数学文化渗透到日常教学之中

数学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这门学科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历经了千年积淀,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更对人类文化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身为数学教师,应当将数学的文化、历史渗透到实际的数学教学,使我们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真正感受到现在学习的知识是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智慧的结晶,而我们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继续将数学开拓创新,发扬光大。我曾经教授初中《数学文化》这门校本课程,在教授此门课程的过程中,也有了一些感悟,可以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中来。在讲授《轴对称》这一节时,我先对同学们说:“你们相信吗?数学和语文之间是有联系的。”同学们都将信将疑,于是,我找了一名同学背诵他们所学过的杜甫的《绝句》,“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首诗中运用了对仗的修辞方法,我告诉学生其实数学中也存在着对仗,我们把它叫做“对称”,即图形依轴对折,图形的大小形状都不变。由此引出这节课的内容“数学中的轴对称问题”。在快下课的时候,我又举了一个数学和语文相关联的例子,古诗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体现了数学中极限的观点,与刘徽的割圆术以及庄子所说的“一尺之棰,日截其半,万世不竭”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讲“黄金分割”时,我讲到了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在讲“无理数”时,我讲到了数学的第一次危机;在讲“勾股定理”时,我讲到了毕达哥拉斯学派……学生们既爱听,又感慨数学的博大精深。

四、在课堂上能让学生动脑、动口、动笔的,教师绝不替代

要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能让学生动脑的地方教师决不要包办代替,这样做不但能让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完全进行独立思考,而且其亲身参与探索研究的实践过程更能为其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今后打下坚实的基础。

无论基于以上哪种方式,只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处处以创新意识提醒自己,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快乐自主地学习为目的,不要让数学的学习成为只是会计算、会做题,而是通过对学生的悉心引导,增强他们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和认知能力,并将这些能力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成为一种生活技能,我想教师的教学目的就达到了。

(责任编辑 杨学刚)

猜你喜欢
动脑同学数学
动脑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肯动脑就会成功
动手动脑多快乐
动脑填数等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
错在哪里